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俄国的命运恰似波涛澎湃中的一艘巨型轮船,充斥着动荡和变革。
俄国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施行集权统治,把他个人的不稳定性扩散到了整个国家与民族层面,这成为引发俄国革命的关键因素。
尼古拉二世对工人的态度,让他和工人成为了对立的双方。
在苏维埃的强大压力之下,他虽说答应设立议会,然而当革命暂且被压制下去后,他就把议会的全部实际权力都给剥夺了。
这般反复无常的举动,给民众留下了特别糟糕的印象,对统治的合法性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而一战的爆发,就好比是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一战引危机,俄国陷困境】
1914年,奥匈帝国的王储于萨拉热窝遭人杀害,以此为由,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起了入侵。
尼古拉二世打着斯拉夫人以及东正教的旗号,对实力比自己强大许多的德奥同盟发动了宣战。
然而,这场战争把俄国推到了巨大的危机之中。俄军在前线溃败,士气全无,国内经济由于战争的耗费而陷入危机状态。城市里物价猛涨,资源极度缺乏,特别是粮食不够,使得首都逐渐有了饥荒的情况。
1914年至1917年,俄国的人口不但没增多,反倒减少了1200万。本来就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俄国工人,被战争不断消耗,实在是没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1917年初,众多工人走到街头,进行声嘶力竭的抗议。
时隔 7 年,工人运动再度兴起。
沙皇觉得这都是因为部队士气低落以及军官指挥不力,于是决定亲自出征,想着士兵们看到皇帝到了前线,士气肯定会高涨起来。然而,实际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之前好不容易才稳住的战线好多地方都垮了,俄军又丢掉了大片的控制区域,成百万的部队被俘虏了。
国内的状况愈发恶劣,圣彼得堡的工人又一次组建起了工人委员会,也就是苏维埃。在苏维埃的引领下,工人运动由原先的请愿,逐步演变为旨在推翻王室统治的革命。
沙皇觉得这跟1905年的革命如出一辙,就又想用老办法应对。然而,此刻在西边前线的他,已经没法指挥圣彼得堡的士兵了。列宁、托洛茨基等人汲取了1905年因没发动军队致使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向军队开展革命思想的宣传工作。
这会儿,不少士兵代表进入了工人苏维埃,有的军队甚至开始成体系地对警察局和政府大楼发起攻击。沙皇觉得军队不听使唤是因为自己没在圣彼得堡,所以他从前线往回走,可他乘坐的火车被叛变的士兵给拦住了。
沙皇受到革命力量的掌控,为避免出现悲剧性的状况,最终他选择了宣布退位。
尼古拉二世把国家权力以及俄军的指挥权,交给了原本只具有建议权的俄国议会。该议会很快组建起临时政府,就这样,在末代沙皇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操作以及国家的完全崩坏下,俄国的封建帝制时代宣告结束,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随之爆发。
【复杂局势与各方角力】
二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斯大林结束了于西伯利亚深处那种捕鱼和打猎的流放日子,回到了圣彼得堡。
列宁凭借其革命者的身份,向德国当局保证回国后发动革命,促使俄军退出战争,以此获得德军用装甲火车送他回俄国的机会。他原本打算经挪威回国,然而却因疏忽忘记自己革命者的身份,堂而皇之地买票乘船,没想到船到加拿大时,他被英国特务拘捕,这是他第四次入狱,随后被送进了战俘营。
当下的俄国,从表面上看,国家权力归资产阶级以及各民主党派所组成的临时政府所有,然而实际上,真正能够体现广大工人和士兵意愿的苏维埃才具备更为强大的实力。
1905 年革命时,托洛茨基当选为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这次他被捕后,在苏维埃的施压下,俄国临时政府赶忙和英国进行交涉。当时俄军正与德军打仗,俄国仍是英国的盟友,英国迫于这种压力,只好把托洛茨基释放并送回俄国。
俄国的二月革命在不少方面和辛亥革命较为相像,二者均为不彻底的革命。
在苏维埃、工人和士兵的抗争与施压下,沙皇虽说退位了,然而却把权力,特别是兵权转交给了原先受其掌控的俄国议会,而该议会的主要成员均为俄国的贵族资本家。
随后这个议会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虽说承诺要给国家制定宪法,给予公民普选权,然而却借口各种事务繁杂,将此事无限期地往后推迟,实际上把沙皇的所有政策原封不动地继承了下来,丝毫未作改动。
得说,是苏维埃带领的工人与士兵把沙皇给推翻了,然而革命的成果却让贵族资本家给夺走了。
临时政府掌权后,其软弱性和妥协性立马就暴露出来了。导致沙皇垮台的直接原因是一战给俄国带来的巨大损耗,然而沙皇刚退位,同为协约国的英法便即刻对临时政府加以威胁,声称要是俄国退出战争,就会中断对俄国的所有投资。
临时政府觉得俄国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战场失败,还说战局失利是沙皇胡乱指挥导致的,声称只要在资产阶级的科学指挥下,就能够改变战局,从战场上谋取好处,完成协约国的任务,并且在战后取得国际地位。
于是,手握兵权的临时政府径直下令,让两个月前才刚刚惨遭溃败的俄军展开大规模的进击。
托洛茨基回国以后,马上就大量地撰写文章,还到处去进行公开演讲,对临时政府猛烈抨击,说的主要内容是政府不管人民的死活,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而把战争持续下去。
自1914年一战爆发后,托洛茨基于欧洲创立了他的革命派别国际派,在各个国家开展反战及反政府的活动。他强烈主张,民族矛盾乃是资本家与封建君主制造出来的、用于削弱阶级矛盾的手段。
若要避免世界无产阶级人民受统治者蒙骗而奔赴战场、互相残杀,就得在社会主义革命里消除国家与民族的观念。唯有全世界无产阶级人民共同进行革命,方可消灭剥削,赢得自由与解放,达成共产主义。
这种毫无区别地反对自己国家的言论,肯定会被各国政府追捕,他还多次被关进监狱。好不容易回到俄国的托洛茨基,很快就被选为苏维埃的委员,在大量追随者的支持下,他获得了更强的力量。
与此同时,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彻底从原先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脱离出来。以列宁有关无产阶级先锋队的理论作依据,构建起一个组织紧密、纪律严格且信念执着的团体。这个团体的成员,也就是列宁所说的革命先锋,专业的革命者数量已达三万余人。
在那时怨气深重的俄国,这个组织的每名成员只要进入一家工厂,该厂全体工人就会罢工,只要进入一个军营,整个军营就会发生哗变。
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争夺国家实际领导权的紧要关头,列宁代表布尔什维克党,高呼“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并且该党是唯一不加入临时政府议会的党派。
托洛茨基在列宁有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著述里,发现了倡导全球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对抗资本主义的理念,而这和他自己的不断革命论恰好相符。
托洛茨基明白,广大无产阶级自身的觉悟,难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进而达成那个美好的共产主义世界。因为他们容易被当下的短期利益所吸引,进而舍弃那条漫长、彻底但艰难的革命道路。
先前,托洛茨基因不满列宁党内专制的先锋队理念,而与列宁分道扬镳,他认为任何形式的专制都和理想的共产主义相冲突。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他清楚,广大无产阶级无法自然而然地赢得革命胜利,就算是苏维埃,所能做到的也仅仅是从下往上体现工人和士兵当下的需求,达成他们的心愿,却起不到引领的作用。
发挥引导作用的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
在1917年7月,托洛茨基作为苏维埃委员,带着他所创立的跨区社会民主党联盟,投身到了布尔什维克之中,和列宁走到了一块儿。
接着,通过布尔什维克的安排,托洛茨基当选为圣彼得堡苏维埃的主席。这样一来,布尔什维克就能更有力地把工人和士兵的力量给组织并引导起来。1917 年 7 月,布尔什维克跟苏维埃共同组织了圣彼得堡的大规模罢工。
8月的时候,有个沙皇时期的将领想要占据圣彼得堡,进而设立一个独裁性质的政府。
这会儿临时政府没兵可派了,是布尔什维克组织的苏维埃工人武装以及赤卫队把它打败的,这让苏维埃统治的合法性变得更强了。托洛茨基是主席,很快就被苏维埃领导的士兵从监狱里救了出来。托洛茨基出狱后,马上着手组建军事革命委员会,开始聚集武装力量,还大量劝说俄军加入工人武装。
当国内,特别是圣彼得堡的临时政府再也难以调动任何力量,而托洛茨基领导的苏维埃却愈发强大之时,托洛茨基觉察到,机会到了。
【托洛茨基的担当:红军力量】
历经两个月的筹划,时间抵达了 1917 年 11 月 7 日。
托洛茨基作为总指挥,集合了一万水兵以及两万工人,展开了武装起义。他先集中兵力拿下了全部的电报站,致使政府不能和他的军队进行联系。
在圣彼得堡,能够参与作战的政府军仅有由志愿者与妇女营构成的2000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见到起义军后马上就选择了投降。十月革命中无人牺牲,仅仅有几名赤卫队成员在冲向东宫时摔倒并被踩伤了。
临时政府成员被驱逐后,革命取得胜利,苏俄就此出现。
夺得政权并非难事,然而要守住政权却并非易事。
列宁和托洛茨基当下首要的任务是使俄军撤离一战。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仅一个月时,托洛茨基以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前往布列斯特,同德国代表展开谈判。
德国代表的答复对他而言犹如一记沉重打击,要求德军停止进攻的条件是,俄国得把地割让出来并进行赔款,他们想要现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一部分,还有拉脱维亚以及全部白俄罗斯的土地,另外还得拿出30亿卢布。
在这般屈辱的条件面前,和托洛茨基一道的祖祖辈辈都是俄国将领的斯隆将军当下就宣称,斯拉夫人定会和日尔曼人抗争到底。而托洛茨基冷静一些后,叫德国代表等着,接着赶忙回国召集中央委员会展开讨论。
这会儿托洛茨基想出了个主意,就是既不打仗也不议和,一方面利用谈判桌来牵制德军,另一方面向德国传播革命思想。
德国原本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祥地之一,从一战开始一直到当下,德国内部的民众早已被压迫到无法承受的地步。要是能等到德国也掀起十月革命,让当下的帝国政府被推翻,那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于是,托洛茨基怀揣这样的方案,一方面组织地下党协助德国革命力量开展罢工活动,另一方面动身前往布列斯特跟德国代表进行交涉。并且,他携带了众多的革命宣传册子,径直进入谈判地点的德军营地,向士兵们进行发放。
然而他一坐到谈判桌前,对手压根没给他讨价还价的余地,径直向他下达了军事进攻的最后期限,还把赔款数额提高到了 60 亿马克,并且要求得到更多的工业重要城镇以及整个乌克兰地区。
要是签了这样的条约,那俄国就得丢掉 6%的领土,34%的人口也会没了,工农业的生产能力得损失超过 60%。托洛茨基还在琢磨怎么应对的时候,德奥联军就直接朝着俄国大规模进攻了,俄军压根儿就没能力抵挡。
在严峻的现实状况下,1918年3月8日,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和苏维埃代表大会最终投票赞成签署布列斯特合约,俄国就此退出战争。此后的历史发展逐步证实了托洛茨基的构想,1918年11月,德国国内的无产阶级革命爆发,因4万海军拒绝出海而引发的抗议浪潮席卷全国,最终德皇威廉二世下台,魏玛临时政府组建,并宣告德国战败。
才刚签署但尚未施行的布列斯特条约遭废止了。
托洛茨基明白新政权得重新打造一支纪律严格、信念笃定的强大军队,来对付国内旧势力的反攻以及国外列强的合力围剿。这支强大的军队也是向全球输出革命的根基,所以曾签署过屈辱条约的托洛茨基决定辞去外交委员之职,向列宁请求出任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还保证他会为党从无到有地组建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大军队。
托洛茨基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后,最先做的事就是把各处的游击队、赤卫队、工人武装,还有加入革命队伍的旧陆军、海军整合起来,统称为红军,对其进行统一的领导。
当下为巩固政权,设立了肃反委员会,即契卡,用于清除党内和政府机构里的反革命力量。托洛茨基还把契卡引入军队,在军中组建军事法庭,对违反纪律的士兵进行审判。契卡被赋予权力,可公开处决表现差的军官,以及个别逃跑或胆小的士兵。对于不太严重的违纪行为,契卡也能够把士兵派到前线去从事最危险的工作,或者让他们去干苦力活。
同时,托洛茨基推出了 1/10 法。要是一支部队整体表现懒散,那么就会从这支部队里随机挑出 1/10 的士兵,连同指挥官一道被齐卡处决,以此来惩处整个部队,这样一来,指挥官也会受到他手下士兵的监督。
托洛茨基为部队里的每个人都发放了宣传手册,向他们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描绘共产主义世界的美妙,阐明红军的使命,从而使每名士兵都清楚自己在军队中拼搏的意义所在。
当时红军战士在宣誓时,不会说忠于自己的国家,而是要喊出忠于世界无产阶级大众。红军的任务是助力全球无产阶级夺得政权,争取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
托洛茨基准许在军队中实行一定的民主,比如士兵委员会能够经由全体表决来否定军官。尤为关键的是,他在全球首支红军里推行了政委制度。政委是由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组成,在军队中被赋予除指挥权之外的最高权力,其任务是引领部队的思想,在艰难时刻稳固士兵的信念,并且随时留意部队中是否有反动分子以及反动思想的存在。
部队的思想问题大致解决后,为提升部队战斗力,他先是开办了众多针对士兵与军官的训练学校,入伍前得接受严苛的军事训练,并且还把战斗技巧编印成小册子,方便部队里的士兵随时温习,不识字的士兵则由政委统一为他们进行阅读阐释。
随后,托洛茨基竟然任用了众多沙俄时期的军队指挥官来领导和训练红军,他看中的是这些人作为职业军人所具备的专业性,并且还安排政委对他们予以重点监管。
当军队初步具备战斗力时,托洛茨基确立了全国适龄人员的义务兵役制度,而征兵工作则交由契卡负责。就这么着,托洛茨基着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近乎从无到有地组建了一支规模达300万的强大红军队伍。
托洛茨基在军队推行的惩罚举措以及严苛的征兵行动,引来了众多党内左翼共产主义者的抵触。他们觉得,红军应当由忠心的革命者自主自愿地组成,不能强制征兵,军官也该由士兵推选出来,他们对军队的集中领导表示反对,还认为前沙皇军官属于封建势力,必须坚决不让其进入新军队当中。
然而,现实的重压使得托洛茨基变为冷酷的推行者,他的信念愈发笃定。当红军还较为薄弱之际,托洛茨基负责指挥铁路的修复工作,乘坐装甲列车到前线巡查,以此激励士气。
1922年,高尔察克部队被剿灭,苏联随之成立。当时红军的规模达到了550万,在托洛茨基的引领下,共产国际得以构建,各个国家的共产党之间实现平等且相互帮助。
在他亲自指挥的那段时间里,苏联从困境逐步走向胜利,给世界革命带来了新的曙光,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中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他的功绩难以磨灭,他的故事鼓舞着后来的人持续为梦想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