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徐向前时间最长的开国上将,晚年评价徐帅:他就是胜利的保障

君墨谈史书 2024-11-08 03:11:15

追随徐向前时间最长的开国上将,晚年评价徐帅:他就是胜利的保障

世人皆知开国上将中,王新亭创造了从入伍到军级干部仅用3年的记录。却鲜有人知,在这位传奇将军的一生中,还藏着另一个惊人的纪录——他是追随徐向前元帅时间最长的开国上将。从1930年加入红军,到解放战争结束,近20年的革命生涯中,王新亭始终在徐帅麾下战斗。在晋中战役的回忆录中,这位老将军写道:"徐帅就是胜利的保障"。这句朴实无华的评价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这对亦师亦友的革命战友,又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岁月?

从当铺学徒到红军战士

1904年,王新亭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汉口一家当铺当学徒。当铺老板对他极为苛刻,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打扫院子、擦拭柜台。由于个子小,打扫高处时常常需要踮着脚尖,摇摇晃晃地擦拭。

当铺的工作虽然辛苦,但让王新亭学会了识别各类金银珠宝的技能。他经常在柜台后偷偷观察当铺收进的各种物件,渐渐掌握了鉴别真伪的本领。这项技能在他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当时,中共在汉口组织了工人纠察队,成立了工会组织。王新亭所在的当铺附近就有一个工人俱乐部,他经常在下工后偷偷溜去听革命道理。

这一年春天,汉口爆发了当铺工人大罢工。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待遇。王新亭和其他学徒一起参加了罢工队伍。当铺老板被迫同意涨工资,还补发了之前拖欠的工钱。工会分给王新亭5块大洋作为补偿,但他看到工会经费紧张,主动把钱退了回去,只要了一张桌子和四把椅子。

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反动势力开始疯狂报复工人运动。当铺老板立即翻脸,不仅没收了王新亭的桌椅,还狠狠地打了他一顿,将他赶出了当铺。

失业后的王新亭回到家乡务农。在老家,他加入了农民协会,开始接触更多的革命思想。1930年春,经过当地地下党组织介绍,26岁的王新亭终于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他被分配到鄂豫皖红一军第一师三团三营一连,成为一名普通战士。

当时的红一军,军长是许继慎,副军长兼一师师长正是徐向前。三团团长是后来的开国中将倪志亮。这支部队成为了王新亭革命生涯的起点,也由此开启了他与徐向前长达二十年的共同征战岁月。

入伍后不久,三团就接到攻打新洲的任务。这次战斗中,部队缴获了大量物资,其中不少是金银首饰。很多战士不认识这些值钱的东西,随手就扔到了路边。王新亭凭借在当铺学到的知识,主动承担起了清点和保管这些战利品的工作,为部队挽回了一大笔财富。从此,他有了个响亮的绰号——"红军鉴宝师"。

红四方面军时期的快速成长

"红军鉴宝师"的称号为王新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1931年春,红四方面军组建筹备处成立,急需一批懂得财务管理的干部。当时负责组建工作的徐向前得知王新亭在当铺的经历后,立即把他调到了筹备处。

在筹备处期间,王新亭负责清点各部队缴获的物资,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这套制度不仅确保了物资调配的公平性,还大大提高了战利品的利用效率。当时四方面军经常打县城,缴获不少地主、官僚的金银财宝,王新亭总能准确辨别真伪,合理估价,为部队筹集了大量军费。

1931年末,红四方面军正式成立。由于表现突出,王新亭被任命为红十师政治部副秘书长。这个任命让许多老同志都感到意外,因为他入伍才一年多。但很快,王新亭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任命的正确性。

在担任副秘书长期间,王新亭创新性地提出了"巡回宣讲制"。他组织政治部干部深入连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战士们讲解革命道理。这种方式受到战士们的欢迎,也引起了徐向前的重视。

1932年初,红三十团遭遇国民党军队伏击,团部工作一度陷入混乱。徐向前亲自过问此事,决定派王新亭前往整顿。王新亭到任后,迅速理顺了团内各项工作,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政治处的重组。这次出色的表现,使他被提拔为三十团政治处主任。

同年秋天,红十二师扩编,师党委需要一位既懂政工又熟悉基层的干部担任政委。徐向前向四方面军领导推荐了王新亭。就这样,他成为了红十二师政委。这时的王新亭,年仅二十七岁。

1933年初,红十二师在一次战斗中遭遇敌军主力,伤亡惨重。危急时刻,王新亭亲自带领警卫连进行反击,成功掩护主力突围。这次战斗后,他获得了四方面军的通令嘉奖。

当年年底,红十二师与其他部队合编为红九军,王新亭被任命为军政治部主任。至此,他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军级干部,创造了红军历史上升迁最快的纪录。

在红九军期间,王新亭特别注重部队的文化教育工作。他创办了红九军政治夜校,组织识字班,还定期举办军内文艺演出。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文化素质和战斗力。徐向前多次在军区会议上表扬红九军的政治工作经验。

1934年,为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四方面军决定派出一个考察团,学习红一方面军的先进经验。考察团团长的人选,徐向前点名要了王新亭。这次考察不仅为四方面军带回了宝贵经验,也为后来两个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

生死与共的战火岁月

1935年初,王新亭接受了一项新的重任——担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这所在长征途中建立的红军大学,成为了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基地。在徐向前的指示下,王新亭组织编写了一套适合战时使用的教材,将革命理论与实战经验相结合。

这期间,四方面军开始了著名的"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部队遭遇了罕见的暴风雪。王新亭带领红军大学的学员们组成突击队,在齐腰深的积雪中为大部队开辟道路。在一次行军中,他发现几名学员因体力不支掉队,立即组织人力将他们背起来轮流携带,确保没有一个人被丢下。

第二次过草地时,部队遭遇了更大的考验。草地里毒气弥漫,很多战士出现中毒症状。王新亭和徐向前商议后,决定让红军大学的医护人员分散到各个连队,指导战士们采集草药治疗。这个决定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1936年春,在第三次过草地前,红军大学的师资力量已经损失过半。为了保存革命火种,徐向前决定将学校一分为二,一部分随主力继续前进,一部分就地坚持游击战争。王新亭主动请缨带领留守部分,在四川北部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

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王新亭受命组建386旅,这支部队很快就在抗日前线崭露头角。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386旅创造性地运用了"麻雀战术",即利用小股部队不断骚扰敌人,最后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疲惫的日军。这个战术后来被推广到整个抗日战场。

1938年夏,日军对陕北发动大规模进攻。386旅在延安外围阻击战中表现突出。一天夜里,日军偷袭旅部,王新亭带领警卫连与敌人展开巷战。战斗中,他发现日军的通信电台就设在一个民房里,立即组织突击队摧毁了这个要害设施,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

1939年初,徐向前组建了晋西北游击司令部,点名要王新亭担任参谋长。在这个岗位上,王新亭发挥了他在红军大学积累的教育经验,创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为各地游击队培养了大批指挥员。

这一时期,王新亭还组织了一支特殊的"情报小组"。这支队伍主要由他当年在红军大学培养的学员组成,专门负责搜集敌情、策反伪军。在他们的工作下,多支伪军部队先后投诚,为晋西北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底,日军对晋西北发动"扫荡"。在一次遭遇战中,王新亭所在的指挥部被敌人包围。危急时刻,徐向前亲自带领部队增援,这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最终,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不仅突破了包围,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创下了晋西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仗之一。

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矛盾日益尖锐。在徐向前的直接领导下,王新亭负责晋西北地区的整军备战工作。他根据多年的实战经验,设计了一套"三三制"训练方案:即每天三个时段的训练,每个时段针对三个不同科目,保证部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晋西北发起进攻。在著名的"六月攻势"中,王新亭任第二纵队司令员。他采用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术:将部队分成三路,两路佯攻,一路主攻。国民党军队被这个战术完全迷惑,主力被牵制在次要方向,最终遭受重创。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师又一个旅。

1947年初,王新亭受命组建晋中军区。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他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兵员补充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代耕制":即在征召青年参军时,由部队派人帮助其家庭耕种,解决了农家子弟参军后的后顾之忧。这个办法很快在全国推广。

同年夏天,晋中军区在太原外围打响了一场关键战役。敌军一个精锐师向军区部所在地发起突袭。王新亭立即调集预备队,采用"四面开花"的战术,在多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敌军投鼠忌器,被迫分兵防守,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场战役歼敌5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1948年3月,晋中战役打响。这是解放战争中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在战役筹划阶段,王新亭提出了"以民制敌"的战术构想:发动群众修建工事,设置路障,打乱敌军运输补给线。这个建议得到徐向前的高度重视,成为整个战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役进行期间,王新亭负责指挥右翼军团。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利用太行山区的地形优势,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法,多次切断敌军退路。特别是在某次战斗中,他抓住敌军换防的空隙,果断出击,一举攻克了三个重要据点,为主力部队创造了进攻条件。

1948年底,平津战役开始前,徐向前特意调王新亭担任前线指挥所参谋长。基于晋中战役的经验,王新亭建议在天津城外组织群众修建大量假工事,造成重点进攻态势。这个计策成功麻痹了敌军,使其判断错误,为后来的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9年1月,天津战役打响。在最关键的突破阶段,王新亭提出了"梯次进攻"的战术:即在主攻方向投入三个梯队,确保突破后能够保持持续的进攻态势。这个战术的运用,使得天津战役比预期提前两天结束,创造了攻坚战中伤亡最小的记录。

战役结束后,徐向前在总结大会上特别提到了这个战术创新,称其为"城市攻坚战的典范"。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标志着王新亭在徐向前麾下近二十年的戎马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建国后的岗位变迁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王新亭被任命为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为当时全国百废待兴,军队后勤保障体系亟待重建。他立即着手制定了"三年建设规划",首创了"军民联合仓储"模式,既解决了军队物资储存问题,也带动了地方仓储业的发展。

1950年春,朝鲜战争爆发。作为华北军区后勤部长,王新亭负责组织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工作。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分段运输"方案:将补给线分为几个独立区段,每个区段配备专门的运输队,大大提高了物资运输效率。这个方案后来被总后勤部推广到全军。

1951年,为了解决志愿军冬装供应问题,王新亭组织开展了"百万双棉鞋献志愿军"活动。他根据战地环境特点,改进了棉鞋的制作工艺,增加了防水层设计。这种改良后的棉鞋不仅保暖效果好,还能有效预防冻伤,受到前线指战员的一致好评。

1952年末,王新亭调任铁道兵团副司令员。他将军队后勤管理的经验引入铁路建设,建立了"计划、施工、验收"三位一体的工程管理体系。在他的主持下,成功修复了津浦线等多条重要铁路干线,为新中国经济恢复作出重要贡献。

1954年,王新亭被调往东北军区任副司令员。这时的东北地区正面临工业化建设的重任。他提出了"军工结合"的设想,组织部队参与了鞍钢、抚顺等重点工业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他创办了军工技术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工业建设骨干。

1956年,王新亭转任国防部军事工业局副局长。在这个岗位上,他特别重视技术创新,推动建立了多个军工研究所。其中,他力主成立的"404研究所",在后来的导弹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8年,为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事科学院。考虑到王新亭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科研管理经历,军委任命他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在这个岗位上,他主持编写了《战役学》等多部军事理论著作,为人民军队的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0年,王新亭调任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他根据新时期军队建设需要,设计了"合同战术训练法",即将不同兵种部队组成临时作战群,进行联合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显著提高了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1962年,王新亭被任命为国防科委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他积极推动"两弹一星"工程的研制工作。特别是在导弹试验基地的选址工作中,他多次亲赴现场勘察,最终确定了酒泉基地的位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964年,已年过花甲的王新亭转任军事科学院顾问。在这个岗位上,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经常为年轻的军事研究人员讲授实战经验,并参与了多项重要军事著作的审定工作。直到1966年,他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

0 阅读:15

君墨谈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