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诞生,二战劳模,谢尔曼坦克被疯狂改造

靓仔观史 2025-02-20 15:48:3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弥漫之际,为了破解铁丝网和壕沟战所造成的僵持局面,坦克这种能够改变战争态势的武器就此出现了。

早期的坦克,像英军的马克型以及法军的圣沙蒙,虽说比较简单粗糙,不过雷诺FT坦克的问世,使得坦克设计开始有了现代的样子。等到了二战的时候,工业的进步以及战争的需要,推动各个国家的坦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德军拥有功勋卓著的三号、四号中型坦克,性能强悍的豹式坦克,以及声名赫赫的虎式坦克。苏军这边呢,有着众人熟知的T - 34中型坦克。

在盟军那边,投入了各式各样型号的坦克,而M4中型坦克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谢尔曼坦克。此坦克多次在游戏与战场上解救被MG12机枪压制的步兵,在有关二战的影视和游戏里常常出现。

【诞生背景与设计改进】

谢尔曼坦克的前身为M3中型坦克,模样特别,车体配有一门75毫米的主炮,炮塔上还装着一门37毫米炮。此设计得要六七个人来操作,车内的空间挺小,舒适感不佳,要是被击中了,车组成员存活的几率不高,还被调侃叫“七兄弟的棺材”。

为了化解 M3 存在的难题,盟军从 1940 年着手研发 M4 型坦克,到 1941 年完成了设计并确定了型号。

M4谢尔曼坦克对炮塔进行了重新设计,去掉了37毫米炮,把主炮安装到能够灵活转动的炮塔中,这使得火炮的灵活性显著提高,而且成员的布局也更为合理。该坦克的操作人数由7人减少到了5人,他们分别为驾驶员、电台员、装填手、炮手以及车长。

谢尔曼的电台颇为先进,电台员往往还会兼任机枪手。炮手开炮的方式挺特别,是用脚踩而不是扣动扳机。车长虽说有观察窗,然而视野却不太好,有时候得爬出舱盖去察看,等到交火了再缩回来。

设计师给谢尔曼主炮装上了垂直稳定器,虽说第一代稳定器做不到在移动时开火,不过在停车的时候炮管会更加平稳,能够更迅速且精准地进行射击,和那些没装稳定器的坦克相比,优势是相当显著的。

【火炮系统的演变】

谢尔曼一开始配备的是75毫米40倍径的主炮,在战争初期的时候,对付北非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还是没问题的,在100米的距离上能够打穿88毫米的垂直装甲钢。然而到了1942年的后期,德军坦克的装甲变厚了,美军发现75毫米炮不好使了,特别是面对马上要投入使用的豹式坦克时,更是如此。

这样一来,美军给谢尔曼配备了76毫米M1型坦克炮,此炮的炮管比较长,穿甲的能力也更为强劲。在电影《狂怒》里,存在短管75毫米炮与长管76毫米火炮一同出现的场景。

不过,在把 76 毫米炮装到车上时出现了状况,这炮的炮管太长了,使得运输所需空间变大,运输效率也变低了,而且在通过一些地形时,还存在炮管触地的风险。经过一番权衡,美军把倍径从 57 减到了 52,新的火炮在 100 米的距离依然能够打穿 125 毫米的垂直装甲钢,比起 75 毫米的短管炮,还是有一定进步的。

后期的 76 毫米炮存在炮口冲击波较大的问题,炮手表示开炮后产生的烟尘会妨碍视线。为此,在炮口增设了螺纹,以便安装炮口制退器。不过,由于生产进度迟缓,部分谢尔曼坦克采用火帽来对螺纹加以保护。

在1944年初,除了75毫米与76毫米炮之外,装备着105榴弹炮的谢尔曼进入了战场。这种大口径榴弹炮的毁伤能力颇为强大,很适合伴随步兵进行突击,在游戏里,玩家们常常把它叫做“喷子炮”。

装备细管子或短管的那种是老款的75毫米炮谢尔曼,配备长管的是升级后的76毫米炮谢尔曼,而装着短粗“喷子炮”的乃是105榴弹炮谢尔曼。在《使命召唤:二战》里,曾有谢尔曼火炮出纰漏的情形,CG里是76毫米炮,可进去后就成了105榴弹炮。

【防护与生存设计】

M4谢尔曼包含M4至M4A6这七个型号,其车体有焊接与铸造这两种类型。分辨的方法是看车体上部装甲接缝处,呈圆弧过渡的是铸造车体,以支架过渡且带有焊接痕迹的则是焊接车体。M4A6采用的是正面铸造加侧面焊接的模式,通过对侧面的观察能够进行判断。

谢尔曼的正面装了倾斜装甲,能让跳弹的几率变高。一开始的时候,驾驶员和电台员位置那里有个凸起,这虽说让人机功效有所提高,可也成了一个弱点,后来为了增强防弹的能力,就把这个凸起给取消了。有不少车的主人还会在主装甲上挂履带板。

在游戏和电影里,常常呈现出谢尔曼的防护能力差,可实际上在二战时期,盟军的大部分中型坦克在面对德军的虎豹坦克时,都很容易被打毁。

谢尔曼的防护遭人诟病,原因有两个。其一,它具备完善的逃生系统,逃生舱门不少,成员存活几率高,从而产生了“幸存者偏差”;其二,谢尔曼早期弹药存放存在问题,被击中后容易着火乃至殉爆,故而有“朗森打火机”的名号。不过后期进行了改进,把弹药挪到了车底,装上了新型弹药架(水套),并注入水和甘油的混合液体,这样就降低了殉爆与起火的可能性。改进后的型号会在车体名称后部加上“W”作为后缀。

在炮塔这方面,谢尔曼大致采用弧形炮盾与方形炮盾这两种类型的炮塔,配备有炮塔吊篮,车长、炮手以及装填手会跟着炮塔一起转动,这样在装填弹药时彼此不会产生干扰,而且该炮塔把车体划分成了驾驶舱、战斗室以及动力舱。

【动力与行走机构】

谢尔曼的动力部分比较特别,有一部分用的是大陆公司的9缸航空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能够适应北非那种炎热的环境。不过,这发动机的9个气缸是均匀分布在一个圆上的,这样一来,输出动力的主轴就比较高。而且,谢尔曼是后置前驱的,得通过传动轴把发动机和变速箱连接起来,而穿过车身的传动轴以及较高的发动机,导致车体变得高大,从而增加了暴露的风险以及中弹的面积。

有些型号,像 M4A3 装的是福特公司的 GAA V8 发动机,而 M4A2 等型号则采用的是两个 V12 缸并联的柴油机。柴油谢尔曼让美军后勤有些犯难,不过由于其可靠性高且易于维护,在援助给同盟国后,受到了苏军的称赞。

在行走机构上,谢尔曼起初运用的是垂直蜗壳弹簧悬挂(VVSS)。这种悬挂就像蜗壳的样子,是通过多层缠绕的钢板实现的。当进行压缩时,钢卷弹簧会在水平面出现弹性形变,从而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让悬挂单元变得更为紧凑。

1944 年中期,着手试验水平蜗壳弹簧悬挂(HVSS),这种悬挂更为坚固,能够承载更重的车体。更换这种悬挂的谢尔曼采用了双排负重轮,履带也随之变宽。美军为这些谢尔曼加上了“E8”的后缀,它们也就有了“Easy Eight”的别称。

【丰富多样的改型】

谢尔曼存在不少有意思的改进型号,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T34管风琴。美军把114毫米60管火箭弹发射器装在谢尔曼的炮塔上,其俯仰装置颇为简单直接,是用支架来连接炮管的。每发火箭弹的装药量跟105榴弹炮差不多,在4公里的射程范围内,能够对敌军阵地实施“弹幕暴雨”般的打击。

喷火谢尔曼于太平洋海岛的战斗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其配备了多种类型的火焰喷射器,同时主炮也得以保留,达成了“物理与法术兼修”。

英军为了对付德军的装甲单位,在谢尔曼上装了 QF 17 磅炮。这炮占的地方大,所以把火炮稳定器给拆了,还把炮塔后部拓宽了,并且将车体机枪和电台员座位也拆除,用来放炮弹。这种改装后的型号被叫做萤火虫,是因为它开火时炮口的火光很亮才这么叫的。

美军的突击坦克M4A3E2,有个绰号叫“巨无霸”。它的正面抗穿能力在180毫米往上,换装了正面防护为178毫米的改良炮塔,炮塔尾部的装甲防护有152毫米,整车重38吨。1944年秋,这款坦克抵达欧洲,在突击作战中颇受好评。

为诺曼底登陆而改良的谢尔曼DD水陆坦克,也就是双驱动式坦克,被称作“唐老鸭坦克”。这种坦克在车体尾部增添了两个螺旋桨,能够在水中以每小时四节的速度行进,并且得在四周装配浮板。还有一种两栖谢尔曼,它在发动机进气口以及车尾排气口设置了加长的进气管与排气管,借此能在水中行驶,从而实现登陆。

另外,存在以谢尔曼底盘加以改装而成的狼獾、杰克逊等这类坦克歼击车,同时还有配备各种口径榴弹炮的自行火炮。

谢尔曼坦克不像虎豹坦克那般夺目,不过它结实耐用,保养简便,能够大量生产,还易于进行改装,给盟军的装甲力量打下了牢固根基。二战结束后,它在不少国家依旧起着关键作用。现今,尽管它已经退役了,可在电影和游戏里仍旧具有重要的位置,变成了二战历史的一个代表性标志。

0 阅读:40
靓仔观史

靓仔观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