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桥水镇,位于安徽铜陵市义安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以河成街、街桥相连,构成江南水镇。通过修复110栋明清老建筑,打造“梦里水乡、古韵犁桥”,国家4A级景区。
前年六月第一次来犁桥水镇,时逢黄梅天细雨绵绵。时隔一年半,今年一月重游犁桥水镇,时值冬季,不同的季节,不一样的心情。
方塘,圆形为池、方形为塘,这座方塘是为了纪念南宋朱熹而建。方塘街古民居翘角飞檐、粉墙黛瓦、马头墙错落有致。
朱熹写下著名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御赐 “科甲世家”石牌坊,上刻“圣旨”二字,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抗金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在前线作战的岳飞招回临安。左边石雕为“满江红”图景,右边石雕为“十二道金牌图”,中间石雕为“渔樵耕读图”。
犁桥老街,通过修旧如旧,将老街改造为明清徽派老建筑的一条古民居景观街,老街的古建筑、古物件,不少是从民间收购、收集而来。
状元楼,登魁三元门,明代《嘉靖池州府志》里记载,唐代诗人罗隐提笔留下“曹韩沙嘴团,铜陵出状元”诗句。
牡丹桥,老街长约800米,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街道铺就青石板,恬静悠长的青石巷,穿过青石小桥,漫步于街巷间,仿佛穿越回到几百年前的明清画卷里。
御赐“风宪” 石牌坊,出自“其身也直,其气也刚,其风也宪”,古人为官也称道“文人风骨”。
清道光十五年,两江总督陶澍路过铜陵,在他的湖南同乡及好友池州知府陈源兖的陪同下,来到犁桥巡察汛情。看见有户姓汪的人家,幼子汪进保为抵御长江流域汛情,日以继夜的带领乡邻奋战在江堤,这种精神感动了陶总督,于是呈奏折给道光皇帝。道光帝当即下旨,加以表彰,就有了这座圣旨牌坊。
犁桥,起初在村口的舒溪河上架起了一座桥叫“犁耙桥”,清代乾隆年间雅称“犁桥”,并在此设立犁桥镇。
龙门桥,李白在《与韩荆州书》写到“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
拾忆桥,邻近龙门桥。
聚英台古戏台,气势恢宏、余音犹在。
文昌阁,相传文昌帝君是主管考试、助佑读书撰文之神。自古就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在南方,文昌帝君从古至今都受到读书人的祟奉和敬仰。
龙王庙,相传明万历年间(公元1608年),沿江一带遭遇了两百年一遇的洪灾,犁桥百姓损失惨重。龙王化形老翁,指导当地百姓填土筑堤,抵御洪水。
官府为纪念龙王定水有功,兴建了龙王庙,保佑犁桥风调雨顺。
门檐上的木雕,雕凿的是夔龙戏灵芝。
万丰塔,塔高七层,塔里陈列300余尊精美木造像,多为明、清时期遗存,涉及儒、释、道文化。
魁星占斗木雕彩绘,清代。
如果你喜欢江南水乡那种柔情婉约的情调,一定要来犁桥水镇,相比于游客爆棚的江浙古镇,这里岁月静好,是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