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以来,车企价格战席卷国内,这在促进汽车市场消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耗,尤其是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价格战”对于车企而言其实并非长久之计,甚至会对车企和行业造成一定损伤。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7月6日举行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以及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和特斯拉等16家车企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承诺书约定了诸多内容,包括要求车企要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以及注重营销宣传方式方法、发扬品质为先的工匠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等。
其中,引发市场和消费者普遍关注的则是“车企要坚持遵守行规行约,规范市场营销活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车企不能在随便开打“价格战”了。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价格战还是比较激烈的,可谓此起彼伏。在年初特斯拉宣布官降后,多家车企进行了跟进,包括小鹏、问界等先后推出了降价产品,此后雪铁龙、标致、奇瑞等品牌也先后宣布参战。此后比亚迪也推出了更廉价的“冠军版”车型,长安欧尚、深蓝等也相继卷入战局。就在签署承诺书之前,蔚来汽车也在6月下旬调整价格体系,全系新车降价3万元。而进入7月后,上汽大众ID.3也宣布开启官方降价,最高降幅达到3.7万元。
在笔者看来,车企频繁降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于车企竞争日益激烈,车市由增量竞争阶段过渡到存量竞争阶段,车企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也就导致车企开始逐步走起下坡路,在销量上呈现较大的压力,而为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车企也不不得不进行降价,虽然降低了利润,但是却换来了市场份额,从而让车企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复苏、芯片短缺等问题缓解,车企在产能规划及增效降本方面也有了进步,这就导致车企在价格上存在操作空间,诸如特斯拉等和上游原材料价格挂钩更为密切的车企,随时进行价格调整也在意料之中。
总的来看,对于消费者来说,避免价格战短期内或许无法带给消费者更优惠的价格,但是从长远看,却能让车企维持合理的价格和利润,从而带动其在研发、品质把控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进而提升产品质量,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汽车市场的长远发展的。
当然,拉开距离观察,虽然各车企签了承诺书,但是面对愈发内卷的市场,如何避免打价格战其实并不好“量化”,毕竟车企可以通过推新款或者增配的方式变相“降价”,尤其是面对存量竞争,即使表面上各车企承诺不降价,但是也相对松散,随着时间推移,车市价格必然会为市场份额让位。
写在最后:
眼下汽车市场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不打价格战可以暂时延缓车企内耗,为那些尚不具备打价格战实力的车企迎来喘息之机,但同时也意味着,留给这些三四线车企的时间并不会很多,随着汽车新四化和存量竞争新常态的加速到来,预计未来车企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优胜劣汰将是常态,我们也将保持关注。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作者金陵,转载需注明出处)
品着生活的苦晒着生活的甜
涉嫌窜通价格![抠鼻][抠鼻][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