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之前,我们曾发表了一篇题为《“难兄难弟”:中梁和禹洲、百悦和禹佳》的文章,描述了两家房企急于靠物企上市补血的那份迫切。
而在不久之后,中梁百悦智佳顺利通过了港交所聆讯。
眼看着上市融资的梦想即将实现,不曾想,中梁控股和中梁百悦智佳的共同实控人杨剑,却将物企卖给了碧桂园服务。
中梁百悦智佳再次向禹佳生活这个“难兄难弟”靠拢。要知道,就在年初,禹佳生活将旗下物管集团禹洲物业卖给了华润万象生活,以此来为母公司禹洲集团补充现金流。
如今,中梁百悦智佳未能敲响上市的钟声,成了中梁控股的“牺牲品”。
上市近在咫尺,中梁百悦智佳却被卖变现2月14日,碧桂园服务发布收购中梁百悦智佳的自愿公告,称碧桂园物业香港收购中梁百悦智佳服务合共约93.76%股权。
与此同时,收购事项的完成及代价支付受该等协议项下多项约定所约束,最终代价须按协议条款及进一步尽职调查结果在代价上限内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双方目前虽然已经就资产交易达成协议,但目前收购事项还未完成。
这一消息,多少让市场有些意外。
要知道,为了登陆港交所,中梁百悦智佳曾先后两度冲击IPO,并最终于2021年12月23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然而,上市钟声还没敲响,中梁百悦智佳却被卖了。
不过,这种事情也不乏有先例。
比如中南建设旗下的物企中南服务,也是选择在聆讯通过后,最终被卖给了华润万象生活。
而禹洲集团旗下的禹佳生活,还处于港交所排队之际,也已经将一部分业务板块——禹洲物业卖给了华润万象生活。
此次中梁百悦智佳被卖,其实早有征兆。
去年底,中梁控股来了个组织结构大优化。而在此期间,中梁百悦智佳原总裁周勤伟,以及整个上市组大部分骨干都被优化了。
试想一下,连上市组团队都不要了,可想而知,中梁百悦智佳这是要被杨剑的抛弃的节奏。
如今,这一结局最终成真。
而杨剑为中梁百悦智佳选择找的“下家”,也颇为有趣。
要知道,在房地产行业中,中梁控股有着“小碧桂园”的称谓。这源于杨剑对于碧桂园高周转模式的推崇和效法,甚至有传闻称,杨剑曾数次亲率团队,到碧桂园总部学习取经。
而碧桂园的身影,同样在中梁百悦智佳的上市之路中出现。
据悉,碧桂园旗下的碧桂园服务,在此前已经持有中梁百悦智佳6.24%的股份。
如今,碧桂园服务再次收购中梁百悦智佳93.76%的股权。
也就是说,以后的中梁百悦智佳,完全要姓“碧”了。
从“香饽饽”到被抛弃,中梁百悦智佳成“牺牲品”
事实上,杨剑肯定是非常看好中梁百悦智佳的发展的。
毕竟,物业企业靠着轻资产、稳定的现金流等优势,在此之前一直都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而中梁百悦智佳曾先后两度冲击IPO,在此期间,中梁百悦智佳还一直在做大做强,可见被杨剑给予了厚望。
此外,从其业务外拓方面来看,中梁百悦智佳也颇为积极。
要知道,物业企业最常被诟病的,正是对母公司的“依赖症”。而中梁百悦智佳大举外拓,其中显然寄托着杨剑的“野心”。
最基本的考量,是想要在中梁百悦智佳上市后,博个高估值。
然而,就目前来看,中梁百悦智佳已经错过最佳上市时机。如今的物业管理赛道,早已不缺好的投资标的。同时,受上游房地产行业的整体遇冷,物业板块的估值也遭遇牵连。
在此情况之下,中梁百悦智佳若仍选择单独上市,所获溢价或将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
简单来说,就是中梁百悦智佳上市融资,间接为中梁控股补血这条路,走不通了。
在此情况下,杨剑看到了禹佳生活和中南服务这两个例子。
资料显示,禹佳生活向华润万象生活出售部分业务板块,一下子就回笼了10亿元;而中南服务被华润万象生活收购,为母公司中南建设换来了22.6亿元现金。
如此看来,靠物业企业上市融资,还不如直接将其卖了来钱痛快。
事实上,杨剑之所以要卖中梁百悦智佳这个“香饽饽”,主要还是由于其另一家上市公司——中梁控股面临巨大的流动性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梁控股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有281.1亿元,而其短期借款有232.1亿元,应付票据也有几十亿的规模。
也就是说,中梁控股手中的现金,也就能覆盖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这两项。而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方面,中梁控股表现得就极为不自然。
比如在美元债方面,中梁控股就热衷于小额度、多频次的回购,其目的是为了向市场传递信心,却总有一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
而在今年,中梁控股仍有2笔美元债待偿还,最早到期的是一笔发行规模为3亿美元、票面利率为8.5%的票据,将于5月到期。
这还没算中梁控股一年内到期的公司债、信托等融资规模。更有传言,中梁控股还有几百亿的表外“自融”产品。要想应付这些负债,杨剑只得选择出售中梁百悦智佳直接套现。毕竟,中梁控股就表示称,“实控人会一如既往对公司作出最強而有力的支持”。
只不过,卖中梁百悦智佳这些钱,真的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