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正值寒冬,房企各个都如履薄冰。
如今,轮到金科股份打寒颤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金科股份存在到期商票未如期兑付、私募可转债逾期未兑付等情况。
该消息一出,金科股份发行的债券出现明显下跌。其中,票面利率为6.85%的一笔美元债跌幅较大,一度接近40%。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金科股份随即发布澄清公告,称银行贷款、债券、信托、商票等无一例逾期。
不过,正所谓“事出必有因”,即使此次报道均不属实,但金科股份面临的问题,或许真的很棘手。
现金流大幅减少,债务压力巨大银行贷款、债券、信托等等,这些都是跟债务有关的。
而截至三季度,金科股份的负债总额为3159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主要比例,达到2457亿元,占比高达78%。
而在短期债务方面,金科股份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为204.7亿元。而金科股份当前的现金及等价物有301.7亿元,理论上足以覆盖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然而,之前的花样年控股等房企,同样在账面上躺着上百亿的现金,结果连几亿元的债都还不上。也就是说,即便是金科股份账上有301亿元的现金,也不一定万无一失。
不过,今年以来,金科股份在降负债方面确实有所建树。
截至三季度,金科股份的有息负债为875.86亿元,较上年末的976.64亿元降低近100亿元。
而从现金流表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金科股份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74.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但由于融资现金流大幅流出,导致金科股份前三季度现金流净增加额为-130.7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70%。
也就是说,金科股份降低有息负债,主要靠的是自掏腰包。
但是,现金流大幅流出,也说明金科股份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从销售情况来看,今年1-10月,金科股份实现销售金额1616亿元,仅完成2500亿元销售目标的64.64%,离全年达标还差近900亿元。
或许是为了冲销售额,金科股份的公司高层都开始“救场”了。11月26日,金科股份公告,公司董事兼总裁杨程钧、联席总裁罗利成、副总裁方明富及黄中强、监事梁忠太配偶季小林、名誉董事长蒋思海近亲属蒋思德等因个人需求,分别购买公司对外销售的部分商品房及相关车位,总计交易价格为1670.15万元。
然而,这1670万元对于近900亿元的销售额缺口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而要想在剩余的两个月完成这900亿元的销售额,几乎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外,从经营业绩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金科股份实现营收636.8亿,同比增长33.44%;净利润60.75亿元,仅增长8.94%;归母净利润45.28亿元,同比增长2.04%;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负增长14.81%,为34.66亿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源于金科股份的利润水平降低。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金科股份的毛利率进一步降至19.52%,较年初下降了3.64个百分点,同比下滑22.48%;净利率也较年初下降1.52个百分点至9.54%。
销售进度不佳、盈利能力下降,致使金科股份的回款现金流大幅减少,再叠加融资现金流的减少,使得金科股份在面对这些债务时,确实有点疲于应付了。
永续债、“明股实债”和票据,隐匿的真实负债如果只是存在上述情况,金科股份只要勒紧裤腰带,困难一段时间,还是可以过关的。
可问题在于,金科股份的债务,显然不止上文提到的那些,还隐匿了不少。
比如永续债,截至三季度,金科股份的永续债同比增长103.4%至41.48亿元。虽然这部分负债,不计入有息负债之列,但永续债算是“高利贷”,利息率不仅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上升。这将进一步削弱金科股份的盈利能力。
此外,金科股份大幅增长的少数股东权益,同样值得关注。
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金科股份的少数股东权益,从25.26亿元增至365.8亿元,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也从11%飙升至近50%。
截至三季度,金科股份的少数股东权益继续上升至383.7亿元,占比仍高达50%左右。
而在前三季度60.75亿元的净利润中,归母净利润为45.28亿元,占比高达75%,而归属少数股东的净利润只有15.48亿元,占比只有25%左右。
这就是典型的“明股实债”。而这些隐匿的负债,也是需要高收益率的支撑的。而且稍有不慎,这些负债同样会“浮出水面”,给金科股份造成巨大的麻烦。
最后,是金科股份巨额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悬顶。
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金科股份的应付票据从3586万增至56.95亿元。而截至今年三季度,金科股份的应付票据较年初更是直接增加了近一倍,至110.9亿元
应付票据就是上文提到的商票,是形成延期付款交易而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到期必须要兑付的。而应付商票一旦到期未完成兑付,就是违约。
应付票据的支付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也就是说,金科股份这110亿元的应付商票,在半年内都是要兑付的,压力有多大不言自明。
另外,金科股份还有255.7亿元的应付账款,这也是其因业务发生而欠对方的账项,虽然可以拖着不付,但这说到底也是债务。
而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都属于经营负债,不会计入短期负债。
事实上,金科股份一直维持“三道红线”绿档标准,但是这一结果完全是在财务手段的帮衬下实现的。又是永续债、又是“明股实债”,还要大量发行商票,虽然有息负债优化了,却也留下了极大的后患。
讲直白点,要是金科股份没有发行这么大规模商票、没有通过信托私募发行永续债,如今就不可能出现到期商票未如期兑付、私募可转债逾期未兑付等消息。
而这一切,就是这些消息的“因”。
由此可知,金科股份的危机,或许就在眼前。
唯恐天下不乱,一天没什么写了吗?
6月30号的商票写了几十篇文章了
众所周知,房地产行业已经到了或者临近天花板,就像曾经辉煌一时的彩电行业一样,将来每年能赚几百万、几千万元就很不容易了。假如你是恒大的许家印、世茂的许荣茂等,现在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先还掉几千上万亿元的债,再每年苦苦经营赚几百万、几千万元,那就意味着还掉的钱要上万年才能赚回来;二是有钱也不还债,暗中抽走几千亿元,然后逍遥快活。大家觉得许老板们会选择哪一种方案呢?
按你这个标准,全行业真正安全的估计不会超过10家,你们这些自媒体就是哪个话题有热度来蹭哪个,恨不得天下大乱,垃圾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又一个金科没给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