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宁毅孤身一人,踩着皇帝的脸静静告诉他:别说话,我送你上路

沁说 2021-03-16 17:47:11

《赘婿》的同名电视剧已经完结,将愤怒的香蕉十年都没磨出来的一剑,囊括进36集的剧情里,实在不切实际,因此被大刀阔斧阉割过的电视剧,基本是拎出一条简单的主线单独叙事,和原著没什么大关系了。

作为读者来说,对于这动辄就十年为单位的更新速度,已经追番到没什么脾气。原著粉应该都知道,《赘婿》的故事是以“家”、“国”、“天下”这三个叙事层次来推进,“家”部分的高潮,是在灭梁山一役上,宁毅摸着宋江的头告诉他:

我今日无论如何要灭梁山,只是因为在江宁那个不大不小的书院中,曾经有一群可爱或者不可爱的孩子,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来听课并叫我一声先生,但那场暴雨中,他们再没有了明天。杀机里带着柔情万缕。

“国”部分的高潮,则是在京城的紫辰殿里,面对满朝文武,宁毅孤身一人,踩着皇帝的脸,静静告诉他:别说话,我送你上路。

这也就是《赘婿》在网文界被称为“半部经典”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历史文和架空文中,穿越者总是囿于时代人心和几千年君臣尊卑伦理,面对皇权谨小慎微,大多成了紧抱皇帝大腿的投机客,顶多也就是趁着乱世,殚精竭虑为将来的群雄逐鹿积攒力量。

但如宁毅这般,仅因为君子一怒,就当庭弑君的,仅此一例。天子一怒,可能会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但君子一怒,却敢叫天地换新颜。

这也正是赘婿的核心思想:文人当有尺,以之丈量天地,厘定规矩。武人要有刀,如果世事不能行,我便杀规矩!

那么,刚刚离开混吃等死的状态,愿意参与到政治中的宁毅,又因为什么原因,一怒之下杀了皇帝周喆呢?仅仅是因为苏檀儿被逼跳河么?

宁毅杀皇帝的原因

宁毅从混吃等死的闲散赘婿状态,走向政治生涯,经过了三个阶段。

在梁山事件之前,宁毅心底对于国家大事,是不屑参与的。前世饱经勾心斗角、兄弟阋墙的他,穿越后始终活在个人独善其身中,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太多大风大浪的他,只想过一段前世向往而不得的、平静且无人打扰的日子。

直到苏家被梁山屠门,睚眦必报的“血手人屠”宁毅,才不得不以参与政治为交换条件,向朝廷借兵。此时的他,也只是打着尽人事听天命的算盘,即使武朝被女真人灭了,我还可以跑到南方苟且偷安,至于国家安危,who care?这一阶段的宁毅,只是一个摸鱼的普通上班族。

突然有一天,宁毅在边关情报中,看到了“铁木真”三个字,作为先知,他深知蒙古人来了整个亚洲都会陷入地狱,为了保护自己的家族,他开启了政治生涯的第二阶段:达则兼济天下。

于是,投笔怒从戎,千里赴戎机,冲到了战争的最前线。在这里,他被无数爱国者感化,加入了保卫朝廷的大军。

但正如孟子所言,“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城堡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前线将士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将女真人阻挡在北方,昏君周喆却在一群公知的蛊惑下,通过出卖将士,来“结女真大人之欢心”,忠义如秦嗣源一家,也被武林公知们集体杀死。

处在这个阶段的宁毅,对朝廷彻底失望,也对周喆彻底失望,他只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到南方。

一腔热血,半缕忠魂,只说与野狗听。

这时候,被仍不肯罢休的“公知”和鹰犬们逼迫跳河的苏檀儿,便成了压倒宁毅心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宁毅一怒之下联合路红提、方腊余孽以及吕梁骑兵,攻破皇城,手刃周喆。

但即使此刻,也没有任何人知道,宁毅冒天下之大不韪、杀皇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直到很多年后击败女真人,作者才在一处小细节,借何文之口,说出真相:

宁先生为什么要杀皇帝,为什么不先虚与委蛇,慢慢积蓄力量?以宁先生的能力、功绩,将来有一天做到宰执,再杀皇帝造反,也不会如今天,成为天下公敌人这般艰难,可是啊……当你在过去武朝的那片地方成了宰执,你手下的人,又有几个能洁身自好呢?那些本已腐化的武朝官僚,可都是你的兄弟啊,既然是你的兄弟,你就免不了要跟他们吃饭、喝酒……

换句话说,被那些只看个人私利、却不顾国家公利、还美其名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占据的武朝,早已烂到了骨子里。宁毅如果加入其中,要么会被腐化,要么手下会被腐化,只会陷入到中国古代封建历史的“大乱-大治-大乱”的循环中去。

坏到根子里的蛀牙,就直接拔了它。只有颠覆旧传统,才有机会从根子上,纠正封建王朝的错误。

这才是宁毅弑君的真相。

从这个层面上,也就约莫猜得出《赘婿》的结局。

赘婿的大结局究竟会是怎么样

从宁毅弑君,就可以看得出,他想要的,并不是改变已经变臭的牌桌规矩,而是掀桌子离场,另组牌局。

如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军三大战役一般,大破,而后大立。

但是,他想组一个什么样的局呢?

截至目前,女真已经在宁毅的华夏军、楼书婉、周佩朝廷军和蒙古的夹击下,岌岌可危,离开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那么蒙古呢?

宁毅曾消失数年,天下以为他战死了,归来后他也只是说自己去西北进行了考察。但真相呢?

结合后来,蒙古在最合适的时机,偷袭了女真都城云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测,宁毅在消失的三年,和蒙古人达成了某项协议?——日后漠北和西方交给你们,东边,永远是华夏。

毕竟,饱经战火涂炭的中原大地,已经再也经不起第二场侵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不费一兵一卒而卸敌于国门之外,永远是《孙子兵法》的上上策。

至于谁主中原?作者同样在细节处,借何文之口,说出了宁毅的计划:

“如果华夏军胜了,你们积累下来的成果,我们接手。如果华夏军真的会败,那这些成果,也已经散布到整个天下。有关于格物发展、信息传播、民众开悟的各种好处,大家也都已经看到了。”

可见,宁毅想要的,并不是由自己主导来完成华夏的重建,而是由格物致知(即探索科学)、自由平等的思潮来主导,完成中华民族的重生。

所以,他容忍了“公平党”的背叛,默认了楼书婉的存在,也有意识给周佩的东南小朝廷放一条生路,即使这些力量对此时的他而言,弱如蝼蚁一般。

身为穿越者,他不想再以先知的身份带着这个积贫积弱的民族一步步前进了,他希望,这个民族能自己站起来,自己一步一步向前走。

至于最终站在巅峰的是宁毅,还是周佩、公平党,或者楼书婉,都不重要了。

这,便是《赘婿》的结局,宁毅想让读者们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睁眼看世界的东方巨人。

写在最后

《赘婿》后半节中,即使离方腊攻陷杭州已经十多年了,一向反对“儒教”的宁毅,还是时时怀念、并向自己的几个儿子多次讲起当年那个大儒钱希文的故事。

方腊攻陷杭州,大儒钱希文宁死都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宁毅探监时不解地问他:“你明明可以在杭州城被攻破的时候逃走的,为何却选择留下来送死呢。”

钱希文回答他:

“我害怕的是,当所有人都去当识时务的聪明人,说起仗义死节这个词的时候,就举不出真实的例子了。于是,他们会说,虽然你们这这些人每时每刻在说骨气,在说忠孝节义,为什么对方一打过来,都跑了,都怂了。我留下来确实是送死,但是日后大家再说仗义死节的时候,就会说,你看,当年有个钱希文,就这样做了。忠孝节义,并不是假的。”

正因为有了诸如钱希文这样有信仰的“笨人”,于是,我们今天可以拍着胸脯说,我们有岳飞,我们有文天祥,我们有李定国,我们有秋瑾,我们有黄继光……

很多人怕这怕那,什么都不敢做。其实怕没关系。但后来他们自己不敢做以后,还想出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好像他们的不敢是什么天大的光荣一样,然后又去说别人,骂敢去做的人‬是傻子。

宁毅偏偏就不信这个邪,所以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杀了皇帝,还在大家看傻子一样的眼光中,笑呵呵地放任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敌人周佩,一步步走向壮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当一个人真正心怀天下时,他的无私是伟大的,也是孤独的。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1 阅读:198

沁说

简介: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