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地处湘中腹地,位于湖南省雪峰山脉东侧,资江中上游,邵阳盆地和新(化)涟(源)盆地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8'-111°50',北纬27°15-27°38'。东西68.6公里,南北43.6公里。东邻涟源市、邵东县,南接邵阳县、邵阳市双清和北塔区,西毗隆回县,北连新化县、冷水江市。与8个县、市、区接壤,县境线长358.94公里。总面积1762.34平方千米。占湖南省面积的0.83%。县境寸石镇花桥村是全省的地理中心点,县为全省地理中心县。#湖南#\u0002
历史沿革
新邵名县,始于公元1952年,因系新化和邵阳县地析置,故取两县县名的首字命名。县境春秋战国时属楚国。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灭楚,初设楚郡,后置长沙郡,县境属之。汉高祖五年(前202)置长沙国,领13县,县境分属昭陵县和益阳县。汉平帝元始五年(5)析昭陵县置昭阳侯国,分属昭陵县、昭阳候国、益阳县。
东汉,分属昭陵县、昭阳县、益阳县。三国初属蜀,后属吴。吴孙皓宝鼎元年(266)置高平县,县境分属昭陵、昭阳、高平县。晋武帝以父讳昭,改昭为邵;太康元年(280)改高平曰南高平,后又复称高平。县境分属邵陵县、邵阳县、高平县。南朝陈,邵陵、高平两县并入邵阳县,县境属邵阳县。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7)萧铣占邵阳,置建州,并复邵陵县。县境分属邵阳、邵陵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建州为南梁州,七年,又将邵陵并入邵阳;太宗贞观十年(636)更南梁州为邵州,领邵阳、武冈二县,县境大部属邵阳县,小部为梅山峒地。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年间(936~941)楚文昭王马希范改邵阳县为敏政县,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楚废王马希广复称邵阳县,县境大部属邵阳县,西北部为梅山峒地。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湖南转运副使蔡煜重开梅山,以上梅山之太阳、永宁、石马等地置新化县。自此迄元、明、清,县境分属邵阳县和新化县。
民国2年(1913)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县境分属宝庆县和新化县。民国16年(1927)宝庆县改名邵阳县,分属邵阳县、新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3日,成立邵阳县人民政府;10月21日,成立新化县人民政府。随之,县境分属于邵阳县和新化县的区人民政府相继建立。1951年11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邵阳县人民政府新邵办事处,办事处行使县级政府职权。1952年3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52)府民行创字第006号令:奉中南军政委员会2月24日电转中央政务院2月16日电令,批准设立新邵县。4月1日,撤邵阳县人民政府新邵办事处,成立新邵县人民政府,属邵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县治设酿溪。1977年10月,划属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改名娄底地区)。1983年8月改属邵阳市,至今未变。
行政区划
新邵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立的县。1951年冬,将邵阳县北部74个乡(今酿溪、严塘、寸石、潭溪、雀塘、陈家坊、潭府、太芝庙、新田铺、小塘等乡镇以及巨口铺镇东部)和新化县南部34个乡(今坪上、龙溪铺、大新、迎光等乡镇以及巨口铺西部)置邵阳县新邵办事处,1952年2月26日中央政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新邵县,4月1日,撤邵阳县人民政府新办事处,成立新邵县人民政府,属邵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县治设酿溪县治酿溪,隶属邵阳地区专员公署,1977年10月划属涟源地区(后改名娄底地区、娄底市),1983年8月改属邵阳市。
1951年邵阳县人民政府设新邵办事处,接管邵阳县一区、二区、三区、十四区、十五区、十六区所领74个乡和新化县八区、九区、四区所领的34个乡的全部或部分村,组建为12个区,辖318乡和1个镇。1952年新邵县人民政府成立,辖区不变,原12个区依序为严塘、花桥、半边街、陈家坊、太芝庙、孙家桥、坪上、栗滩、龙溪铺、巨口铺、新田铺、陈家桥区。1953年乡镇调整为186个乡2个镇。1955年各区取消序号,以区公所驻地命名。
1956年撤区并乡,置37个乡1个镇。即:酿溪、棠溪、严塘、大富、田心、专塘铺、寺门前、栗山、车峙、雀塘、陈家坊、太芝庙、壕塘、扶锡、枫高、潭溪、孙家桥、爽溪、坪上、时荣、洪溪、茅坪、小南、大新、龙口溪、龙溪铺、迎官、顺水、下源、巨口铺、五湖庙、言栗、留田、小塘、新田铺、向江渡、陈家桥乡和酿溪镇。
1958年将各乡镇组建为12个人民公社,1959年恢复酿溪镇,1960年组建酿溪公社。1961年恢复区级建制,共设8个区。将13个公社调整为60个公社和1个镇。
1965年撤销太芝庙、巨口铺区,将公社调整为31个,其中,严塘区领严塘、土桥、高桥、花桥、寺门前5个公社,陈家坊区领雀塘、陈家坊、壕塘、潭府、车峙、太芝庙、扶锡7个公社,孙家桥区领孙家桥、潭溪、爽溪、武桥4个公社,坪上区领坪上、洪溪、茅坪(1981年改名为岱水桥)、小南4个公社,龙溪铺区领龙溪铺、下源、迎光、巨口铺、五湖庙(1966年改名为五星)5个公社,新田铺区领新田铺、言栗、小塘、向江渡(1981年改名为长冲铺)、陈家桥、龙口溪7个公社。
1970年孙家桥公社除礼坪、小涟河、坪山大队外成建制划归涟源县。
1974年将原孙家桥公社的礼坪等3个大队及潭溪公社的淘金等3个大队新组建礼坪公社。1980年酿溪镇升格为区级镇。1983年从武桥公社析设寸石镇,龙溪铺公社析设龙溪铺镇。1984年人民公社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同年,龙溪铺乡更名田心乡。1991年严塘、陈家坊、坪上、新田铺乡改建为镇。1993年潭溪乡改建为镇,至此全县行政区划分为6个区、26个乡、8个镇、678个村(社区)。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迎光乡行政区划保留不变,其余33个乡镇合并组建酿溪镇、严塘镇、寸石镇、潭溪镇、坪上镇、雀塘镇、陈家坊镇、新田铺镇、巨口铺镇、龙溪铺镇、小塘乡、潭府乡、太芝庙乡、大新乡,全县共有10个镇5个乡。1997年10月,从酿溪镇析陈家桥、柑子塘、万桥等17个村设陈家桥乡。同年12月,陈家桥乡划出至邵阳市北塔区。
2001年小塘乡改建为镇。是年,全县辖酿溪镇、严塘镇、寸石镇、潭溪镇、坪上镇、雀塘镇、陈家坊镇、新田铺镇、巨口铺镇、龙溪铺镇、小塘镇、潭府乡、太芝庙乡、大新乡、迎光乡等11个镇4个乡,全县有651个行政村28个社区(居委会),6815个村(居)民小组。
2016年4月,大新乡、太芝庙乡撤乡建镇。至此新邵县辖13个镇,2个乡。2016年新邵县开展并村和村改社区工作,全县由651个行政村、28个社区调整为366个村、47个社区。
2021年,新邵县辖13个镇2个乡:酿溪镇、严塘镇、雀塘镇、陈家坊镇、潭府乡、太芝庙镇、潭溪镇、寸石镇、坪上镇、龙溪铺镇、巨口铺镇、小塘镇、新田铺镇、大新镇、迎光乡。各乡镇辖行政村366个、社区47个。
大美湖南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