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重仓白酒,得理解中国是个面子社会?

小北读财报 2024-01-31 17:19:08

一、从村里的面子文化说起

村里人情的复杂程度比电视剧里演的还精彩。

比如说,父亲瞧不起自己的亲生儿子。儿子成家后日子过得不好,自己的亲爹会指名道姓地讽刺,鄙视地说,“你怎么把日子过成这样”?这话里没有同情的成份,更不能指望老父亲会对儿子施以援手。更有甚者,老父亲的儿子比较多,这其中又要涉及“偏心”的问题,恨不得把另一个儿子的家都搬过来,给他偏疼的另一个儿子,仿佛被欺压的那个儿子是他捡来的一样。

所以老话常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

好在我听过的充满假丑恶、特别真实刺眼的例子,基本都应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俗话。被瞧不起的儿子都很争气,勤劳,吃苦,日子越过越好;至于仗势欺人的那一方的结局,那就一言难尽了。村里有一张张面子织成的网,只要脚踏上这一块地,就摆脱不了这种面子的纠缠。

村里多是拜高踩低的例子,七大姑八大姨之间比过来比过去,谁家孩子考上了公务员,谁家闺女找了个在银行上班的女婿。

你要是说“过得好不好你自己知道,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那一定被认为与村里的生存哲学格格不入。面子呀面子,哪怕唠嗑的时候递上一支中华烟,递烟那人也会觉得很有面子。

而面子文化,正是我们中国特别有特色的文化,村里的那点面子文化,只是我们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阶层多样的社会里、面子文化的冰山一角。

说到酒文化,又不能抛开面子文化。

二、酒文化与面子文化

之前贵州茅台年报里提到的四个不变:

白酒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没有变;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没有变;

作为中国人的偏爱消费品没有变;

作为中国人消费白酒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没有变。洋河股份的招股书里说:除了居民外出用餐因素外,商务往来、公务活动等社会交往活动也是餐饮业重要的客源。

请客吃饭通常是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而我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之说,白酒在餐饮活动中充当了人际关系润滑剂和感情催化剂。无酒不成席。

饭桌上没有白酒,大家小脑没有麻醉都端着,气氛就烘托不到那个范围,气氛不到很多话就没法说,很多事就办不成。白酒的润滑剂作用,自古有之。李白说过“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读完这句诗,那种一起喝酒的画面感就出来了。喝的酒里有面子,送的酒里有面子,劝君更尽一杯酒是情谊,但更有面子。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国宴招待美国总统尼克松,这场国宴上总理把中国的酒文化几乎发挥到了极致的水平。国宴一般是按照西方的惯例,主人端上高脚玻璃杯倒上红酒,跟客人干杯,一般客人也要回敬一圈。

那天周总理在国宴上五六次起身,端起杯来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其代表团干杯,尼克松总统也回敬了五六次,当时每个人都喝下了十几杯酒,宴会上喝的高潮迭起。

当时总理下令把红酒全部撤下去,一律换茅台酒,而且那天上的全是真茅台。跟红酒一比,茅台酒是高度的烈性白酒,五十三度多年陈酿,而且又是一种酱香型的白酒,十几杯喝下去把一帮美国人喝的头脑热血膨胀,兴奋不已。如果我们把茅台换成可口可乐,还能起到这种效果吗?我们喝的哪里是白酒,我们是在通过劝酒给别人面子。我们送的哪里是白酒,我们送酒是在送面子,白酒的档次体现了我们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程度。

过年走亲戚,自行车车座上的酒是二锅头还是五粮液,对送礼人和收礼人来说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三、我们的面子文化会消失吗?我们的面子文化可能跟封建社会小农为主的社会构成有关。不管是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还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他们都在描述一个以男耕女织为主的小农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农聚集的村落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古代各种人情世故没有记载,不被我们知晓;但毋庸置疑的是,原来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作为我们骨子里自带的基因,至今仍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比如很多时候面子文化影响到我们生活工作中行为方式的选择。如果你不给别人面子,特别是对方是小人的时候,他就会狗急跳墙作妖非得挽回点面子,跟你死磕到底。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很多人放不下面子,为了面子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选择。《天道》里面的林雨峰开车坠崖自杀,只是因为官司败诉舍几个钱的事吗?不是的。他是放不下他的面子。他曾经当着媒体的面说,如果官司败诉他就跳楼,结果最后官司真的败诉了。那么,即便官司败诉以后,他的公司跟格律诗合作,这对两家公司来说是双赢,他也放不下他的面子。另外,他大概也接受不了自己的愚蠢,自以为技高一筹要致对方于死地,结果这全都在丁元英的算计当中。太好面子的人,大概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的。他们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整天盯着别人看,议论别人,同时也被别人议论。这种文化流传了好久好久。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但是到头来你会发现:

1 阅读:137

小北读财报

简介:小北读财报,带你找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