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从冬至这一重要节气起始,直至紧随其后的小寒、大寒,这一连串的时段,构成了全年中最寒冷的篇章。
在这段漫长的寒冷日子里,南方地区仿佛一夜之间被按下了“速冻”按钮。
即便在户外只是短暂停留,刺骨的寒风也会无情地侵袭,让人头疼欲裂,直打寒颤。
尽管柔和的阳光偶尔洒落,但其提供的温暖却如同杯水车薪,难以驱散周身的寒意。
在这样的季节里,火锅与煮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陪伴,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暖意。
这段时间里,煮茶更是热度不减,成为茶界里不可或缺的讨论话题。
正式开始工作之前,按照惯例,还是会先喝上几道茶,让自己思路更清晰一些,为新的一天注入活力。
遇到天气格外寒冷的日子,对温暖的渴望愈发强烈,遂犯了懒,找出常喝的那饼秋寿眉,煮上一壶热气腾腾的茶汤。
馥郁的茶香笼罩着整个房间,此时再抿上一口甘醇顺滑的茶汤,暖流瞬间涌遍全身,心中安宁了不少。
或许怀着正是共同的心境,有不少茶友认为,冬至过后的这段时间里,相较于传统的泡茶方式,煮茶法更顺时应景。
冬季煮茶虽温馨,但并非唯一选项。
且在享受这份温馨的同时,也有着不少值得注意的关键细节,茶友们还需多加留意!
《2》
直接煮干茶,只适合有年份的白茶。
用茶壶煮白茶,大多数茶友都会首选三年及以上的老白茶,口感稠滑醇厚的口感。
其次考虑储存1-2年的陈白茶,初步具备老白茶风味特征的同时,又不失几分清新。
而还未存满一年的新白茶,只要亲自尝试过一回,便能深刻体会到为何只适合冲泡。
真正成为成品茶的白茶,储存时间还不算长,内部的茶味物质仍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
煮茶,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茶叶与水长时间亲密接触,使得丰富内质不断释放。
在高温高压的持续刺激之下,新白茶中尚未经历陈化的茶味物质,会不受控制地释放至茶汤中。
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这两类苦涩物质,释放速度本就比其他成分更快一些,直接打破了茶汤的风味平衡。
原本应该清新鲜爽的口感,此刻却变得苦涩难咽,完全失去了新白茶独有的清鲜与活力。
经过长期的储存转化,苦涩物质的含量逐年递减,不断生成的黄酮类物质,使得老白茶的茶性更加温和。
这时再相应减少投茶量,并控制好煮茶时间,煮出的茶汤甘润绵柔,口感也提升了不少。
然而,冬季饮食偏滋补,再加上后续节日聚餐频繁,室内活动减少,很容易积食发腻。
在这种情况下,饭后用盖碗或玻璃杯冲泡一杯新白茶,再合适不过了。
茶多酚、茶氨酸等有益成分带来的清新风味,将大鱼大肉带来的油腻感一扫而空,有助于肠胃的消化与吸收。
冬至过后气温一降再降,门窗紧闭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感到困倦。
适量摄入一些茶汤中的咖啡碱成分,更有利于调节精神状态,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能保持一份清醒与活力。
《3》
较为珍贵的老白茶,用盖碗逐次冲泡不浪费。
冬日煮茶,三年及以上的寿眉饼最常被选择,白毫银针与白牡丹却极其少见。
便有茶友疑惑,难道白茶所有的品类里,只有寿眉适合煮茶吗?
其实不然,真正决定白茶是否适合煮饮的关键,除了年份,还在于其品质是否优越。
而寿眉之所以在煮茶时更为常见,一方面是因为其一年之中春、秋两季均可采摘。
产量相对较大,经过时间的沉淀,存成老茶后更加普遍,且价格更为亲民,作为日常饮用的口粮茶,成本也不算高。
另一方面,煮茶时300-400毫升的注水量,仅需1.5-2.5克的干茶便能满足,一个月换算下来的支出,大多数人都能轻松负担。
再谈到白毫银针与白牡丹,由于本身产量较少,日常消耗之下,能存成老茶的数量更是稀缺。
“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这里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随着年份的增长,这类老白茶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
因此,价值较高的老白茶,即便性质稳定,也很少有人轻易将其投入茶壶中煮制。
毕竟,“一锅出”的煮茶法虽然能够加快内质的析出速度,使茶汤的滋味更加浓郁。
但也导致本应均匀释放的滋味层次,全部浓缩在同一壶中,与盖碗冲泡出的茶汤相比,缺失了一丝细腻感。
茶界中更有一句俗语,“喝茶不闻香,滋味少一半”。
煮茶过程中,受高温激发出的馥郁香气,与水蒸气一同顺着壶嘴向外飘散,使得落水香明显减少。
最后呈现出的茶汤,虽然口感甘醇顺滑,但滋味不够丰富,失去了层层递进的体验感,对稀缺茶叶而言更是一种遗憾。
还是推荐大家用盖碗逐次冲泡,细细品尝其中韵味,方不负好茶价值。
《4》
泡茶与煮茶相结合,是充分激发内质的最优解。
对于任何一类茶叶,在冲泡时都应当采用沸水快出水的方式,以确保香气与滋味能够迅速展现。
用盖碗泡白茶,从注水到大部分茶汤倒出,所需时间不能超过8秒。
既流畅又利落的手法,能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出好茶的耐泡度。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直至七八冲之后,茶汤滋味开始变淡,但此时仍有深层滋味还未完全释放。
为了充分利用茶叶的内质,茶友们可以采取两种策略:
一是适当延长坐杯时间,二是直接将叶底投入煮茶壶中,让丰富内质得以充分析出。
值得一提的是,倘若是寿眉饼茶或荒野冬片的新茶,先泡后煮也是不错的利用方式。
先用盖碗冲泡,释放出大部分内质后,再投入茶壶中煮上两回,滋味也不易苦涩。
煮茶的过程中,如果是技术还不熟练的茶友们,直接煮老白茶的干茶,通常是先烧水后投茶。
不超过半分钟的时间,壶内就能再次沸腾,从而方便控制内质的释放情况,避免茶汤浓度过高影响口感。
而轮到煮新茶和老茶的叶底,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为了让剩余的茶味物质有更多的析出时间,可以直接使用常温的纯净水煮茶。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隐藏于茶叶深层的内含物质缓缓释放,待茶汤呈现出赤金色、浅琥珀色时,正是关火的最佳时机。
待汤面止沸后倒出品尝,便会发现茶汤香甜细滑,既不浪费养分,又能充分领略到茶叶风味的多重展现。
《5》
一直以来,盖碗在茶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难以被其他茶具所撼动。
每一次泡茶,都能精准还原出茶叶最本真的香气与滋味,鉴别优劣的作用无可替代。
煮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补充方式,在寒冷的日子里,带来充足的滋养与温润。
当然,无论是泡茶还是煮茶,对茶叶品质的精准把握和恰当处理,才是关键所在。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