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巧夺冀州
作为联军盟主,在讨董过程中袁绍深深感受到自己实力弱小的痛苦,从此开始了夺取地盘的征程。在夺取冀州的一系列步骤中,袁绍具有大局观的谋略,异常精彩。
1.密谋夺冀
袁绍下决心发展自己的实力和地盘之后,第一个瞄准的目标是韩馥掌握的冀州。
韩馥,字文节,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举荐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一名参与者,韩馥与袁绍还曾有意立刘虞为皇帝。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冀州是个实力丰厚的大洲。
此时,董卓并未垮台,关东牧守们却为了扩充个人地盘,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争斗。韩馥唯恐袁绍做大,故意减少军需供应,企图拖垮袁绍。在袁绍从河内进军孟津途中,韩馥下属带领几百艘船和上万人的军队在深夜敲打着震耳欲聋的鼓声威胁袁绍,让袁绍十分厌恶。
而袁绍并非无能之辈,他夺取冀州的手段非常巧妙,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这个被称为“天下重资”的中原大州。
王粲《英雄记》中把袁绍和谋士密谋夺取冀州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的谋士逢纪向袁绍提出改变实力弱小现状的建议。逢纪说:“将军举大事而仰人资给,不据一州,无以自全。”而袁绍的回答是:“冀州兵强,吾士饥乏,设不能办,无所容立。”逢纪献出了一条借力打力的巧计:“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于此之际,可据其位。”逢纪的想法是:“韩馥是一个庸才,可以暗中与辽东公孙瓒相约,让他南袭冀州。待他大兵一动,韩馥必然惊慌失措,再趁机派遣能言善辩的人去和他说明利害关系,不怕他不让出冀州来。”袁绍很看重逢纪,照他的意思写了一封信送给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胡人的上司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