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共有七个儿子,为何将皇位传给了最小的孙亮?

一五一说历史 2024-03-19 20:22:49

建兴元年(252年)孙权去世,时年孙亮仅八岁,成为历史上较为年轻的君主之一。

赤乌十三年(250年),时年69岁的孙权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立六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按照古代封建社会“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传统继嗣原则,孙权共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和孙亮,理论上长子孙登应是首选继承人,但他最终却将皇位传给了最小的儿子孙亮,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宫之争

孙权虽有七个儿子,但长子孙登早逝,未及即位。次子孙虑也早早病故,因此,皇位继承人选的目光自然转向了三子孙和与四子孙霸。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君主孙权的选择继承人问题引人关注。孙权共有七个儿子,但他最终却将皇位传给了最小的儿子孙亮,这一决策背后蕴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亲情纠葛以及对国家未来稳定的深思熟虑。

孙权的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和孙亮。按照古代封建社会“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传统继嗣原则,理论上长子孙登应是首选继承人。然而,孙登早逝,未及即位。次子孙虑也早早病故,因此,皇位继承人选的目光自然转向了三子孙和与四子孙霸。

《三国演义》孙权剧照

孙和,字子孝,从小就聪明智慧,长大后又文武双全,早早就被孙权封为太子,而弟弟孙霸从小就深受父亲喜爱,被封为鲁王,待遇与太子并无差别,于是也起了夺储之心。兄弟俩形成了两宫并立的局面,这导致了朝廷内部激烈的党派斗争,史称“二宫之争”。

这场争斗因为一个女人而被打破,他就是孙权的爱女孙鲁班!孙鲁班是步练师的女儿,由于孙权非常宠爱孙和的生母王夫人,甚至想立王夫人为皇后。导致孙鲁班与孙和母子关系不和,为防止孙和登基后对自己不利,孙鲁班在孙权面前不断挑拨离间,制造事端。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鲁班利用孙和去宗庙祈祷时路过其妃子家这一事件大做文章,诬陷孙和有图谋不轨之举,并称王夫人对孙权病重面带喜色,以此煽动孙权对孙和母子产生极大的不满。孙权听信谗言,对孙和心生猜忌,不久后就废黜孙和太子之位。太子孙亮失宠后在流放途中遇害。孙霸则因为图谋夺嫡,被孙权赐死,使得原本有望继承大统的两个皇子均告出局。

选择孙亮的理由

在这场残酷的权力角逐后,孙权对于选择继承人的态度更为谨慎。五子孙奋性格暴躁,缺乏治国之才;六子孙休虽然贤明,但当时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此时,年仅七岁的孙亮进入了孙权的视线。孙亮作为孙权与潘皇后所生的小儿子,其母族背景相对简单,且年纪尚小,容易在他的亲信和辅佐下控制,便于维护现有的权力结构和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引发的内斗。这对于试图稳定政局、避免再起储位之争的孙权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此外,孙权晚年可能受到了西汉初年吕后乱政的警示,意识到外戚干政的危害。孙亮的母亲潘皇后去世较早,没有形成强大的外戚势力,这也为孙亮继位扫清了一些潜在障碍。

综上所述,孙权在晚年经历了多次皇位继承危机后,出于维护政权稳定、防止内斗继续扩大以及确保新君易于控制等方面的考虑,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年龄最小但背景简单的孙亮。然而,历史并未按照孙权设想的方向发展,孙亮即位后,因其年幼无法驾驭复杂的朝局,最终导致了东吴政权的动荡与衰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关于皇位传承的深刻教训。

0 阅读:1

一五一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