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留下的问题:是“笑傲江湖”,还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马超看社会 2023-01-15 15:42:00

江湖谢幕,金庸谢世,留下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和《越女剑》。

武侠小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题材,要写好它并不容易,大多数的武侠小说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低俗不堪的,不过至少金庸的作品应该例外。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读出原汤原汁的中国味道,可以读出深厚的历史惑和文化意蕴。

武侠在中国历史上,最迟可以追溯到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通常游侠被认为是没落的墨家所衍化而来的。金庸笔下的侠客形象,似乎更多的休现了儒家那种“兼济天下”的参与精神和优患意识,侠并不是江湖仇杀中的白方或黑方,金庸为侠正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物,侠是法的补充,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官府与法制,同时也需要民间的侠士见义勇为,打抱不平,除暴安良,造福苍生。不管历史上侠是否起过这么重大的社会作用,侠之所以为人敬仰的伟大人格即体现在这里。

另一方面,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侠又是古代中国最富有独立人格、骑士精神的一个群体,他们特立独行,率性任侠。他们既要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又要抵抗江湖对于个体人性的吞噬,以笑傲的姿态超然于江湖。正如金庸强调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济世理想,“笑傲江湖”也是金庸为侠者表达的人格宣言。

金庸两部最重要的作品——《射雕英雄传》与《笑傲江湖》塑造的郭靖与令狐部,正好分别代表了侠的两种理想形象:郭靖为国为民,乃侠之大者;令狐冲放浪不羁,笑傲江湖。两者互为补充,组成近乎完美的侠客形象。

然而,江湖之中,真的进可兼济天下、退可独美其身吗?人在江湖,是可以“笑傲”,还是会“身不由己”?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侠最终不可能对抗整个江湖,所以金庸写到最后,总是让主人公归隐山林,或者干脆一死了事,几乎没有第三种选择。只有最不像侠的韦小宝,才能在江湖与庙堂之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值得玩味的是,最后韦小宝也“老子不干了”。

金庸本人,作为报人,他一手创办了《明报》,并使它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作为时事评论家,他写了大量的评论,影响了无数人对于时政的判断。作为新派武侠作家,他的小说风靡天下,凡有华人处,便有金庸武侠。金庸可谓功成名就。然而,金庸自己能够笑傲江湖吗?

金庸最后一次修订《笑傲江湖》,增补了一段文字:“令狐冲一生但求逍遥自在,笑傲江湖,自与盈盈结褵,虽偿了平生宿愿,喜乐无已,但不免受到娇妻的管束,真要逍遥自在,无所拘束,却做不到了。突然之间,心中响起了《笑傲江湖之曲》的曲调,忽想:‘我奏这曲子,要高便高,要低便低,只有自己一个人奏琴,才可自由自在,然如和盈盈合奏,便须依照谱子奏曲,不能任意放纵,她高我也高,她低我也低,这才说得上和谐合拍。佛家讲求涅盘,首先得做到无欲无求,这才能无拘无束。但人生在世,要吃饭,要穿衣,告顾到别人,岂能真能无欲无求?涅盘是‘无为境界’,我们做人是‘有为境界’。在有为境界中,只要没有不当的欲求,就不会受不当的束缚,那便是逍遥自在了。’”

这段话,其实也代表了金庸对于“笑傲江湖”的新感悟,隐隐中透出一种无奈。

0 阅读:9

马超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