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枭坤沙:称霸金三角27年,称贩毒是为中国报仇,缴械后安享晚年

WarOH虎哥 2024-12-17 19:45:42

20世纪末,全球三大毒品产地瓜分了每年上百亿美金的毒品市场,它们分别是阿富汗的金新月,东南亚的金三角,以及南美洲的银三角。

国人熟悉的金三角位于泰、缅、老三国交界处,曾是世界最大的毒品产区,其拳头产品“双狮地球”高纯度海洛因砖,是国际毒贩的硬通货。

“双狮地球”海洛因砖,是金三角毒王“坤沙”的产品,这名称霸金三角几十年的军阀,继承前任“鸦片将军”罗星汉的产业,把金三角打造成毒品王国。

据估计,当年坤沙手下的“孟泰军”垄断全球80%的海洛因市场,他本人每年入账几亿美金,曾被联合国点名为世界头号毒枭。

如果把七八十年代的毒品市场比作一台车,那坤沙就是司机。这台“肇事车辆”在全球害死无数人,拆散无数家庭,而这名司机居然逍遥了几十年。

不光缅、泰、老三国拿他没办法,连美国都束手无策。

到了90年代,坤沙终于在国际压力下向缅甸政府投降,这名称霸金三角27年,毒害千万人的毒枭,后来居然在仰光安享晚年,让很多人大呼“不公平”。

世界三大毒品圣地都盛产毒枭,但是如坤沙这般嚣张,还能“平稳落地”者着实少见。

那么,大毒枭坤沙到底是何方神圣?坤沙为何能逍遥几十年无人能管?他自称“没往中国卖过1克毒品”,这是真的吗?

【一】金三角“官二代”:孤儿坤沙

坤沙,这是大毒枭坤沙的泰文名,据说这两个字本应该是“昆沙”,“昆”是缅北部落土司代号,他的名字是一个单字“沙”。

不过,后来坤沙的名字流传太广,人们就将错就错。坤沙还有个中文名叫“张奇夫”,缅甸文名字叫“关约”。

坤沙出生于1933年,他的家庭不一般,是缅甸北部“掸邦”的一个山大王家族,也就是“土司”。坤沙父亲叫“坤爱”,中文名“张秉尧”,是当地“莫莱山”的土司。

但是根据坤沙晚年的自述,自己的家族不是“大土司”,而是寨主,也就是村长级别。

坤爱是汉族人,祖籍云南大理,据说是明末的残军之后,父亲娶了个当地的掸族美女为妻,生下了坤沙。

坤沙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在缅北,土司、寨主就是土皇帝,拥有境内土地的支配权,还能养兵和收税,坤沙一家本应过着富足的日子。

但坤沙的运气不太好,他3岁丧父,5岁丧母,父亲是病死,母亲则是抽鸦片烟失控,把自己毒死。

坤爱死后,坤沙的爷爷暂时担当了土司。爷爷很重视坤沙,将他视为未来的土司候选人,所以爷爷和叔叔精心抚养他长大成人。

二战期间缅甸成为战场,中、日、英三方在缅北大战,当地人深受其苦。当地的一些大势力趁机兼并其他部落,缅北的土著开始长期仇杀,坤沙一家为了避难曾在山里东躲西藏,吃尽苦头。

二战结束后,坤沙回到家乡莫莱山生活,当地的土司们在乱世以鸦片为经济支柱。坤沙长大后,也开始向往在鸦片贸易里分一杯羹。

他的爷爷严厉警告他:“买卖鸦片可以,但绝对不许吸食鸦片,因为你母亲就是被这玩意儿害死的。”

因为爷爷的教诲,毒王坤沙卖了一辈子毒品,但自己不碰毒品。

1949年,坤沙16岁,他手下的运毒队伍第一次活动就赚到了钱,还顺便和一个敌对势力火拼。年纪轻轻的坤沙居然没吃什么亏,这让山寨里的人很佩服他。

在这一时期,北边的中国大陆正在进行解放战争,老蒋政府一败涂地,共产党领导的新政府在北方成立新中国。

1949年底云南解放,云南的国军残兵大部分投诚,小部分被赶到缅甸北部,混迹于掸邦的群山里。这支部队就是著名“第93师”,后世常称其为“孤军”。

进入缅甸后,老蒋命令该部队不要撤去台湾,而是就地生根,在缅北的汉人里培植反攻大陆的势力,妄图把缅北变成反攻的阵地。

一些老蒋的特务和军官在当地开办了“反社抗俄大学”,专门招收缅北当地的官宦子弟,后来缅北的风云人物“鸦片将军”罗星汉、“果敢王”彭家声都是这里毕业的。

坤沙后来也被召入“反社抗俄大学”上学,学习军事知识和反社思想,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

50年代,缅北最强大的势力就是老蒋残军,而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们也个个精干,回到自己的山寨里锻炼军队。

50年初,老蒋残军的确想反攻大陆,也在朝鲜战争期间试过几次,美国还从泰国运来武器装备支援。但是93师几次越境进攻云南,都被解放军打得丢盔弃甲,险些被全歼。

反攻既然无望,那在缅北打造什么“反攻根据地”就毫无意义。老蒋召回残军的大部,笼络当地汉人反攻大陆的计划破产,可“反社抗俄大学”种下的“毒种”却在悄悄发芽。

【二】接班罗星汉,坤沙成为二代毒王

缅北地区从19世纪开始就是全球著名的鸦片产地,英国人在1850年代把罂粟带到了这里。

当地的水土极其适合种植这种作物,使得当地人几乎不种粮食,全部种鸦片。这些鸦片成品被销往印度和中国,直到20世纪,这里已有近百年的鸦片种植历史。

20世纪中期,缅北人还在种鸦片,烟贩子在当地收鸦片成品,运到金三角地区售卖。

这一行的风险性极大,军阀、同行、政府军都想吃利润。烟贩子为了自卫,以前都是武装运毒,后来政府和军阀火力太强,烟贩子就交“保护费”买个平安。

在武装护毒的队伍里,罗星汉和坤沙是后来做得最大的。

“金三角”第一个崛起的大毒枭是“鸦片将军”罗星汉,他养着一支私军,种植、贩卖鸦片,还给鸦片贸易做保护,一直从50年代后期辉煌到1973年。

罗星汉手下的部队多达万人,巅峰期每年贩运鸦片原料超过200吨,半个世界的鸦片制成品都来自于罗星汉手下。

靠着这份生意,罗星汉年收入超过500万美元,在缅甸可谓富可敌国。

60年代后期,越南战争进入高峰,罗星汉势力居然把鸦片提取的“海洛因”,通过老挝卖到了越南,在美军后方的西贡地区大为流行,让不少美军成为瘾君子。

借着美军的“推销”,罗星汉把生意扩大到了美洲,此举引起了美国政府的关注。

1973年,美国要求缅甸政府管理金三角毒品,缅甸诉苦,说自己力不从心。美国转头联络泰国、缅甸、老挝,联合在金三角打击罗星汉的私军。

罗星汉紧急出逃,后来在东南亚两次被捕,最后只得从良,他的贩毒帝国宣告毁灭。

但是“金三角”已经养成了贩毒的产业链,由于当地的农民靠种鸦片为生,常年种鸦片耗尽地力,这里种别的作物长势很差。

彼时,由于缅北的军阀和土司们都靠鸦片挣钱,不搞鸦片,当地的经济无法运转。于是乎,一个本来在二线活动的军阀顶了上来,他就是坤沙。

坤沙在罗星汉时代也搞武装贩运鸦片,但是被罗星汉在前头压着,他一直没有做大。

1969年,坤沙曾被缅甸政府诱捕,遭软禁7年,1976年才被手下张苏泉派人救走。坤沙回到金三角之后,鸦片生意蒸蒸日上,70年代末就超过了罗星汉的贩毒规模。

当时他手下的“掸邦革命军”有5000多人,从越南和老挝的游击队手里买来美式武器,其火力不亚于泰国和缅甸的政府军。

坤沙在“金三角”开了十几个海洛因工厂,专门聘请台湾地区的化学专家搞提炼,后来推出了影响世界的“双狮地球牌”999纯度海洛因砖。

【三】坤沙占地为王,引起邻国围剿

在电影《门徒》中,刘德华扮演的主角曾在自己的“工厂”里遇到产品质量问题,紧急之下掏出一块“美金”自己混货去卖。

那块四四方方的海洛因砖,上面画着红色的“双狮地球”,就是坤沙的产品。这种海洛因砖纯度最高能达到99.9%,是世界上纯度最高的海洛因制品,在地下市场大受欢迎。

坤沙在“金三角”集种、炼、贩为一体,让当地的毒品生意进入“工业化”时代,每年的收益超过千万美金。

靠着这笔钱,坤沙以“泰北孤军”的据点“满星叠”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他把上万部队分散在泰国北部和缅甸掸邦,一个营几百人,保护自己的制毒点,并提防缅甸政府军的围剿。

由于毒品犯罪加上武装割据,缅甸、泰国都视坤沙为眼中钉,但是两国的军力不足以在北部山区剿灭这支武装。因为坤沙不仅有军力,还有当地的少数民族支持。

作为一方枭雄,坤沙早年在“反社抗俄大学”学过游击斗争的办法,军校教给他“扯虎皮拉大旗”是游击队的生存方式之一。

坤沙早早举起“掸邦联合军”、“掸邦革命军”旗帜,名号是为掸族人争取独立,反抗缅族的压迫。

有了这个道义的制高点,不仅当地人支持他,连泰国都不好跟他直接撕破脸皮,毕竟掸、泰是一家人。

此外,坤沙还在缅北组织政府,一切按照正规的政府职能运作。

比如收税,坤沙商税、农税都收。

再比如征兵,“金三角”地区14岁以上的男孩可以去服兵役,服役给军饷,大头兵3-5美元,军官10-20美元。阵亡后一次性补助100-200美元,而且可以给家里免税。

对于跟着自己多年的手下,坤沙出手非常大方,他给军官送房送车,每年还发现金作为奖金。

高级军官地位更特殊,可以直接组建海洛因工厂,从地下毒品买卖之中抽成,年收入达几十万美金。

坤沙此举不仅拉拢人心,还能增加手下的忠诚度,军官们对鸦片买卖更加上心,对工厂和运毒路线的保护也尽心尽力。

为了增强军队战斗力,也为了保护当地人不受毒品的侵害,坤沙不许军人抽大烟,甚至不许当地的老百姓抽大烟,违者枪毙。

80年代,因为越共统一后对南方地控制加强,原来“金三角-老挝-南越”的运毒路线断裂,坤沙把毒品集散地放在了泰国首都曼谷。

很快,曼谷市的毒品犯罪案件呈指数级上升,当地一公斤海洛因一度只要5万美金,引得全球毒贩来这里进货。

泰国政府发现毒品犯罪肆虐后,顺藤摸瓜,所有矛头指向了坤沙。

1980年到1982年,泰军组织了多次针对坤沙军队的清剿,最终于1982年攻下了泰国北部清莱的“满星叠”。坤沙带着手下被迫逃离泰国,回到缅甸。

泰军以为打散了坤沙的“革命军”,能让北部稳定,但没想到坤沙的命比想象中的硬。

坤沙回到了掸邦,和当地的军阀兵合一处,靠大量毒资武装起了“掸邦革命政府”,由坤沙任“掸邦军”司令,向缅甸和泰国复仇。

从此以后,“掸邦军”以恐袭和偷袭的方式在“金三角”为祸,袭击缅甸和泰国的政府、军营,破坏基础设施,让两国焦头烂额。

同时坤沙接受全球媒体采访,为掸邦独立造势。他曾对哥伦比亚记者说:

“我的目标就是让掸族人独立,不再让缅甸和泰国政府压迫,我的偶像就是胡志明和毛主席。”

【四】坤沙:我贩毒,是在为中国复仇

80年代后期,坤沙靠着“掸邦军”在“金三角”继续自己的生意。

从1985年到1993年,坤沙的毒品生意进入全盛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给毒品贸易提供了市场,国际物流网络的成熟也让运毒变得更加方便。

当时全球80%的海洛因来自“金三角”,美国40%的海洛因成品是坤沙造的,这种贸易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社会安全——美国每年有数万起毒品引起的犯罪事件,造成数千人死亡。

90年代初,随着钱越来越多,坤沙也越来越膨胀,开始谋划真正在掸邦建国。当时他的副手张苏泉不同意,但是劝不住晚年的坤沙权欲熏心。

1993年,坤沙宣布建立“掸邦共和国”,都城在满星叠,并公布了国旗、国徽、国歌,他自己担任主席,兼任三军司令。

坤沙的军力和财力的确经得起他这么玩,但在政治上,他明显太幼稚了。

坤沙建国后,掸邦当地人心动荡,因为坤沙集团有很多华人,当地掸族人觉得自己被“篡权”,不愿意效忠他。

而且对于缅甸和泰国来说,以前就算坤沙再闹,也是自己的国内纠纷。但如果他建国,那性质就是分裂国家,给其他“民地武”开了个坏头,必须拿下。

于是乎,在内外夹攻下,1995年掸邦共和国分裂,掸族人要打造“纯洁掸邦”,他们自立军队,不再效忠坤沙。

同年,缅甸政府发兵万人围剿坤沙,用重武器把坤沙的部队打得人仰马翻,坤沙第一次感受到了危机。他曾想回到泰国,但泰国也不接受他,无奈之下,他决定有条件投降。

1996年,坤沙接受中文媒体访问,他想拉点同情心,对记者说道:

“我不是毒贩,从来不卖毒品,我只是跟烟贩子收税而已。

至于为什么不禁止鸦片,第一,我的兵要吃饭,当地只种鸦片,所以吃鸦片税。第二,我是华人,我允许贩烟土也是在向西方复仇,他们以前用毒品害过中国。

最后,我发誓,我从没给中国卖过1克毒品,这一点你们要写清楚。”

坤沙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网上一直有争议。但是没往中国卖毒品,这是一句假话。坤沙的意思是“自己从没往中国发货,但是别人有没有拿我的货去中国卖,我不知道”。

实际上,坤沙的毒品在掸邦流动,长期通过云南边境进入中国,给中国造成很大的危害。坤沙倒下后,云南的缉毒压力大大减轻。

后来,坤沙向缅甸政府投降,交出了兵权,放弃鸦片生意,缅甸政府保他一条命,但是不许回到掸邦,而是在仰光监视居住,直到老死。

坤沙晚年足不出户,在大宅里蜗居,偶尔接见朋友,除此以外没有什么音信。

2007年,坤沙在家中去世,享年74岁。他曾自称自己没什么钱,没留下遗产,但在他死后,他的孩子们却个个过得很滋润。

至于金三角的鸦片贸易,一个叫糯康的小兵接下了坤沙的衣钵,继续作乱到2010年代,才被中国政府彻底消灭。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坤沙——金三角“鸦片大王”之迷》,赵兴燕

2.《缅甸大毒枭──坤沙》,林锡星

0 阅读:0

WarOH虎哥

简介:辑录热血历史故事,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