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天京事变,杨秀清有所防备,却没想到韦昌辉这么快回到

聊聊历史 2024-11-12 09:10:26

作为太平天国实际掌舵者,杨秀清手握军权、教权、政权,连天王洪秀全都不放在眼里,权势比当年的霍光还要显赫。然而,1856年的天京事变,杨秀清第一个出局,被韦昌辉3000兵马袭击,东王阵营由此倒塌。

读懂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对事变到来有所准备,也做了相应部署,却没想到韦昌辉这么快回到。某种程度上说,杨秀清输给了大意,东王过于自信,非要给洪秀全一个月时间准备,栽了跟头。

太平天国畸形权力结构下,天京事变几乎无法避免。天王洪秀全没有实权,东王杨秀清处理军政事务,这在王朝创业初期本身就是大问题。再则,杨秀清掌握大权,不是硬实力多强,也不是兵马众多,而是拥有天父下凡的资格。

天父下凡本身并不存在,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不想破坏信仰,避免太平天国胎死腹中,才不得已配合杨秀清表演。杨秀清家族背景很弱,一旦实力派铁了心掀桌子,否认天父下凡,杨秀清就陷入被动。

太平天国的武装力量,主要掌握在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手中。萧朝贵家族背景也很弱,但他本人能打仗,还享有天兄下凡资格,故而能拉起一帮人马,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曾水源、吉文元、朱锡琨都是西王的人。

可惜的是,萧朝贵在长沙之战阵亡沙场,西王军团被杨秀清派去北伐,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复返。如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显得更加重要。

韦昌辉、石达开的优势是家族人口多,资金雄厚,在客家人中威望高,本人的军事素养也不错。如此,太平天国西征时,主要将领是韦氏国宗、石氏国宗。至于杨氏国宗,没啥人才,也没什么兵马,没有在西征战场露头。

定都天京后,太平军东征西讨,韦氏国宗、石氏国宗无疑是主力,两大家族夺取长江中游广大地区,北王、翼王权势也随之高涨。如何打击对手呢?杨秀清经常表演天父下凡,以天父名义杖责诸侯王,让他们畏惧自己,也结下了仇恨。

李秀成在自述中说:“东王专权,一家独大。北王、翼王不服,计议诛杀东王及其兄弟三,其余皆不得多杀。”

除了杖责北王、翼王,杨秀清连洪秀全都敢杖责。宫女事件,杨秀清以天父名义斥责洪秀全,要求杖责40大板。洪秀全不敢反抗,只能接受处罚;杨秀清见好就收,天父原谅了天王。

杨秀清是个聪明人,既然跟天王、北王、翼王把关系闹僵,撕破脸也只是时间问题。杨秀清也想拉拢北王、翼王,但韦昌辉、石达开是读书人,对天父下凡非常厌恶,故而他们合不来。

自古以来,权臣下场都很悲惨,如果不能更进一步,只能身死族灭。杨秀清别无选择,既然到了这个份上,就只能朝着天王宝座发起冲锋,迫使洪秀全册封自己万岁了。

1856年,杨秀清连续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威望达到极点,也动了当天王的念头。为了顺利继位,杨秀清做了布局,防止被诸侯王袭击,功败垂成。

首先,派杨辅清率“杨氏国宗”出征,去江西接管石达开打下来的城池。金田起义以来,杨氏国宗从未上战场,更别说独当一面,镇守要塞。

杨氏国宗离开天京,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摘取翼王的果实,扩大东王阵营的力量,以防遭遇不测。但是,杨秀清此举,也削弱了京城的力量,给韦昌辉机会。

再则,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全部外出打仗,把诸侯王调离京城,不让他们与洪秀全联系,便于自己行动。定都天京以来,从未有过诸侯全部外出,只留东王一人在京城的情况,杨秀清用意不言而喻。

杨氏国宗接管地方,北王、翼王、燕王外调,京城就剩下东王、天王。杨秀清认为一切准备就绪,便表演天父下凡,让洪秀全离开天王府,前来东王府问候。

杨秀清喜欢下凡,但此前从未要求天王来府上,而是自己去天王府。如今,洪秀全却要亲自来东王府给天父下跪,接受天父质问,杨秀清不臣之心已经非常明显。

洪秀全来东王府,杨秀清便以天父名义提出册封万岁要求。洪秀全为了自保,为了能顺利离开东王府,便同意册封杨秀清万岁,杨秀清的儿子将来也是万岁。

洪秀全打仗不行,治理国政也不行,但权谋并不差。为了争取时间,洪秀全强调一个月后举行册封典礼,理由东王生日到了。

眼看洪秀全屈服,杨秀清十分高兴,并没多想就同意下个月册封。洪秀全离开东王府之后,立刻找来陈承瑢商议对策,派使者连夜赶到瑞州找韦昌辉,去湖北找石达开,准备武装勤王。

天京事变,杨秀清有所准备,但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也枕戈待旦。杨秀清平日嚣张跋扈,得罪了身边亲信陈承瑢,将自己陷入孤立。有陈承瑢协助,洪秀全的使者顺利离开京城,韦昌辉勤王军回来后,陈承瑢早已安排接应,杨秀清成为输家。

杨秀清麻痹大意,人际关系又不好,韦昌辉才得以快速回来。如此,杨秀清还没等到册封典礼那天,在京城东王阵营就被北王一网打尽,天父下凡,终究是一场空,大家都不认可。

0 阅读:226
聊聊历史

聊聊历史

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