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和朱瑞在毛主席面前打架,会后被贬为干事,找罗荣桓报到

慧言说个史 2024-07-03 20:08:42

声明:文章免费,免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开国将军中有这么一位出了名的“反骨”,毛主席评价他爱犯上,叶帅也摇摇头表示他浑身都是刺,老上司邓公也笑称他惹不起。

他就是“三军宁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上将张爱萍。

1935年秋天中共中央率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来到甘肃迭部俄界地区,组织出于战略调整将红三军团的13团统一划拨红一军团军管理。

这一天红一军团通知连队以上级干部开会,由于红13团住的远,尽管张爱萍带着人马一路疾驰在开场前赶到了。

可主席台上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等领导均已落座,其他战友部队也都等候多时了。

主持会议的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朱瑞十分生气,他站起身来,用手点着张爱萍说:

“看看,这就是你们红13团的一贯作风,干啥都拖拖拉拉!”

当时红13团条件有限,人人都是破衣烂衫,但论行军打仗从来干脆利索。

正是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张爱萍的怒火,他毫不客气回斥道:

“什么你们,我们,大家不都是红一的吗,再说了,开会时间是以表为准,还是以先到为准。”

朱瑞也是在战场上打起来就眼红的主,二人一言不合当场就顶起牛来,正是你一言我一语,情绪激动至顶点,双双挥拳相向,打得不可开交。

当时主席台上领导们脸色就变了。闹剧结束后,红13团团长陈赓就接到一个电话,点名让张爱萍听。

张爱萍提起电话,对方张口便通知他转到政治部做干事文职,张爱萍脾气火爆,一点就着,他把话筒狠狠一摔:

“拐弯抹角的,想撤老子的职,就明说!”

但摔电话归摔电话,张爱萍身为多年老革命者,思想觉悟高,仔仔细细交接完13团的工作后,便牵着一匹马,带了一个警卫员来到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报到了。

当时罗荣桓是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是宣传部长,三人在中央苏区关系就很好,再次相见、彼此心照不宣默契一笑。

或许是为了缓解张爱萍的尴尬,罗荣恒拍着他的肩膀说:“来这里也很好,你打那么多苦仗,硬仗,应该好好休息下。”

罗荣恒

张爱萍不自觉轻叹口气,心中郁结的愁绪消散大半。

长征到了后期基本没有仗可打,红军自上而下也可以享受难得的宁静,就这样政治部的几个人,一路说说笑笑、侃着大山来到了陕北。

两个月后、正当呆在政治部的张爱萍,自感百无聊赖之时,上级突然通知他到中央军委骑兵团做团长兼政委。

原来不久前罗荣桓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说:

“张爱萍虽然脾气倔强了点,但是个能打仗的人才,放在政治部有点浪费了。”

毛主席沉思片刻后,微笑着点点头应道:“张爱萍在政治部磨炼了两个月,就像孙悟空放在五行山下500年,他也该出来松松筋骨、带带兵了。”于是就这样张爱萍被重新起用。

然而从步兵转向骑兵并不是件容易事,好在张爱萍酷爱钻研,走马上任后他便刻苦学习骑兵技术和战术,在骑兵团上倾注了很多心血。

另一方面,陕北中央在极端困难下,还愿意组建骑兵团,绝对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愿意对张爱萍委以重任的同时,也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的一场关键战役骑兵团却意外失利了。

红军大学

1936年2月下旬,张爱萍带领骑兵团转到安边配合蒙汉支队作战,哪承想中途经过靖边县青阳岔时,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差点让骑兵团遭遇灭顶之灾。

就在战后反思那段时间里,无比颓丧的张爱萍又遇到老苏区的老同事,对方调侃他在青阳岔吃了败仗。

张爱萍原本内心就懊恼不已,一贯强硬的作风又让他甚少在人前显露情绪,被人这么一激,随即脱口而出:“胜败乃兵家常事!”

这话正中下怀,对方也不饶他“打了败仗还这么理直气壮!”“要杀要剐,我伸长脖子等着……”没过两天,张爱萍又接到通知,毛主席要见他。

张爱萍生平第一次有些慌了,毕竟他曾经放过话“要打了胜仗见毛主席。”不料去见毛主席居然是自己吃了败仗之后。

那天略略心虚的张爱萍敲开了毛主席的门,伟人见他走来,把手里的书往桌子上一扣“怎么,还不服气?”“我没有不服气,愿意接受任何处罚。”

“胜败乃兵家常事,对吧?”张爱玲心跳如擂鼓,这本是气头上的话,怎么传到伟人耳朵里了,他马上慌不迭解释道:“报告主席,那是我一时头脑发热胡说的。”

“世界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这话没错,但你对吃败仗这事的态度就不对!”张爱萍深深低下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或许是察觉到张爱萍的态度转变,毛主席神情也缓和下来。接下来据张爱萍回忆,之后他与毛主席又天南海北畅聊了许多,伟人的几番话说得他心里热乎乎的。

天色已晚,临告别时,毛主席突然叫住张爱萍:“以后你有什么想法?”“从参加革命以来,我都是猛打猛冲,从没沉下心好好学习,我想好好弥补下。”

这是张爱萍的真心话,也说到了伟人的心坎上,毛主席十分高兴。

他立即提起毛笔,边在纸上飞快得书写着,边说: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红军大学就要开学了,我来当你的介绍人。”

于是1936年6月,张爱萍揣着毛主席亲笔书写的介绍信,来到红军大学校长罗瑞卿的办公室,自此张便成了红军大学第一批学员。

张爱萍上的第一堂课,便是毛主席亲自教授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伟人深入简出,讲得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特别是在说到任何军事计划都要建立在详细侦察和充分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上时,他还举了一个冲动的军事专家,在实战中被表面情况迷惑,受到敌人欺骗,差点全军覆没的故事。

张爱萍听到这里,不自觉地想起青阳岔一役,又看到毛主席眼光灼灼朝自己看来,张爱萍脸上燥热,深深低下头。

下课后,张爱萍主动来到毛主席的窑洞里,伟人亲切的问起他上课能不能听懂,都有哪些意见,张爱萍想到课堂上的故事,脱口而出:“毛主席您上课说的那个莽汉就是我。”

伟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语重心长的对张爱萍说:

“想要做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就不能随便被部下不负责任的意见和情绪左右。”

毛主席的教诲,张爱萍铭记于心且受益终生,也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相处中,张爱萍原本暴躁、冲动、易怒的性情改变了不少。

时光飞逝,国民党第八师突袭瓦窑堡后,红军大学搬到保安县。

由于保安县也受到过很大的破坏,学员们只能以城外山边小洞当卧室,以大山洞当教室,用石壁做黑板,桌椅板凳都是石头砌成的。

然而即便过着石器时代生活,张爱萍依旧如饥似渴汲取知识,由于担任教员工作的中央领导人们还身兼各种要职,学员们每天都要靠自己进行阅读,自学,研究政治,军事斗争经验。

张爱萍中学毕业,作为学员里少有的文化人,经常帮助同组成员记笔记,啃讲义。在红军大学里,张爱萍不仅性情得到磨砺,也完成了从一个普通指导员到优秀军事家的转变。

他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在伟人身边耳濡目染下,他对中国革命形势、战场谋略、战术应用、人员思想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切都为他的革命之路打下深厚的基础。

元勋将军

抗战时期,张爱萍一路稳扎稳打逐步成长为新四军的高级将领,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他不幸意外头部负伤,只能远赴苏联治疗。

但1948年伤愈回国后,华东军区老上级陈毅马上给他带了个好消息:“毛主席决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并由他担任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受命则干,干就干好,张爱萍一贯雷厉风行,接受任命后他马上开始着手准备相关工作,组建部队头件大事便是人员问题。

当时海军主要来源是一支国民党起义部队,部分技术上问题还要靠起义过来的国民党海军专家。

但是作为海军一号人物的张爱萍,丝毫没有架子,他先后拜了三位老师,甚至每次登上舰艇前,都会向懂技术的原国民党舰长鞠躬,说自己来拜见老师,进行求教。

因为张将军对专业人才无微不至地关怀,团结了一大批原国民党海军专家,也使得更多人愿意为海军建设出谋划策,努力工作。

张爱萍将军虽出身行伍,但他知人善任,虚怀若谷。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再次对其委以重任,将国防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项目交给了张爱萍。

在共和国国防尖端武器研制领域,张爱萍开启了新的人生,但是他一上任便遇到了大难题。

1960年由于苏联突然撤走了所有的专家设备,导致我们刚刚起步研究的原子弹项目立即陷入瘫痪状态。

再加上复杂的国际形势,众人对于是否还要研究原子弹的争论越来越激烈,然而张爱萍却异常清醒地说:“再穷,也要有打狗棍。”

张爱萍知道自己只有初中学历,对于核知识一窍不通,于是他便找到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亲赴核一线调查研究近一个月后。

无比坚定地向组织汇报说:“1964年中国能够实现核弹爆炸。”

果不其然,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在现场指挥的张爱萍第一时间向中央进行报告。

在那之后的数年里,一批批尖端武器研制成功,只要张爱萍坐镇的现场,就没有不成功的实验,人们都说张爱萍是员福将。

事实上只有近身的工作人员知道,凡是张将军主持的工作,诸事他皆要细细过问。

每次都要深入一线进行反复检查,即便身体不好,戴着氧气瓶子,也要仔细查看每一处焊点,每一个螺丝钉,对于影响全局的细节,张爱萍将军绝对一抓到底。

有时候甚至专业技术人员都没看出来的“问题”,都被外行张爱萍察觉到了。

有一次原子弹进行模拟实验,张爱萍发现按钮按下去后,表盘上有个指针抖动了一下,便问工作人员怎么回事。

大家都没在意,一个小小的电表能出什么问题,张爱萍眉头一皱,严肃道:“这件事必须要查清楚,任何细枝末节都不能大意。”

当工作人员一路查下去后发现,在相关设备某个关键的虚焊点上有个阴影,有可能是油路出了问题。

接着张爱萍便委派一个副部长亲自爬到发动机舱里,拿着仪器一处不落的查看,果然在油路里发现一根鞋带,按照当时的规定,不允许任何东西带入试验基地。

因此有些人便小声嘀咕起来:

“鞋带就在鞋子上,也不算违禁品。”

张爱萍顿时勃然大怒道:

“那就把鞋带解开,再进设备!”

自此之后,“解鞋带”后再进入设备仪器便成众人严格遵守的规定。

最后

“两袖清风拂袖去,深藏功与名。”是张爱萍将军最后时光的真实写照,洲际导弹成功后,张老便向邓公请辞,哪知却又收到新的任命书。

1987年张爱萍将军再次递上退休报告,被批准后他马上让人把军委的办公室清理出来。退休后张老爱好书法。

可不管谁来求字,他皆是一口拒绝,却给残疾军人、退役军人、学生和老区人民写字,毫不留恋权力高位,一心为人民服务,刚正不阿是张将军的品质与性情。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张爱萍上将军旅轶事

【我的记忆】张爱萍将军其人其事

张爱萍:一个将军与一个时代

4 阅读:1385

慧言说个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