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24日,朝鲜半岛的寒流还在肆虐,志愿军九兵团收复兴南港,悲壮地结束了第二次战役。何言悲壮?损失太大。
拜前些年电影所赐,世人皆知九兵团损失大,但不知更悲壮的是,九兵团足足休整了4个多月才重新投入战斗。
一、伤亡真相
休整的四个月里,错过了两次重要的战役,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
尤其是第四次战役,在志愿军前线兵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五十军和三十八军汉江以南阻击惨烈之至,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军在东线战场反击不成、攻砥平里严重受挫,九兵团已成在朝最大一股部队,杨得志十九团2月16日才过鸭绿江远水解不了近渴。
危急如此,彭总也仅下令,在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让九兵团二十六军担任第二线防守任务,仅与美韩军低强度接触战斗。据《宋时轮传》载,26军扼守七峰山、海龙山阵地,于1951年3月28日与敌交战,歼敌1000余人。
至于另外两个军二十军和二十七军,则要到4月底才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此时距长津湖之战结束已4月有余。
试想,如果九兵团经过三个月补充休整恢复战斗力,彭总难道会忍着前方六个军久战疲劳的割肉之痛,让九兵团在后方看戏?
长津湖到底让九兵团造成了多大损失,以至于这么久都缓不过来?
九兵团的损失数字,各方记录不太一致。
1.《宋时轮传》(军科2007年版)载:战斗减员19202人,非战斗减员(主要为冻伤亡)28954人,合计48156人。
2.《我的八十五年:从东北到西北》(作者张秀山,时任东北军区副政委,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载:三个军共减员约四万余人,其中冻伤占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3.《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二次战役》(军委作战部,1951年5月5日),阵亡6756人,战伤11391人,冻伤亡及其他35383人,共计54184人。
以详细度和权威性而言,似乎以1951年军委作战部的资料为最。《宋传》系2007年出版,军科撰写组掌握当年最详细的资料,似乎也差不多,两个资料综合我们可以得出大致的数量规模,即5万左右,相当于九兵团一个军的兵力打光了。
损兵5万,在解放战争时好像不是太大问题。
粟裕指挥华野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同样也是损兵近五万,但顶多十来天,部队就从围歼黄百韬兵团和徐东阻击战的伤亡中恢复出来,很快就参与到追歼杜聿明集团30多万人的更高强度的战斗中。
当然这样类比不够精确,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伤亡平均分布在七八个纵队中,与九兵团集中在三个军不一样。
但看总体规模,华野部队和少量中野部队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总兵力并没有出现太大缺口,都补上来了。虽说补充大量国民党军解放战士,但战斗力没有衰减,没有陷入长时间的整补。
差别到底在哪呢?
二、检讨与整补
第二次战役结束后,毛主席对九兵团的巨大伤亡引起高度关注,并指示九兵团可撤回东北休整,待两三个月后再赴朝作战。(见毛主席1950年12月27日电《关于志愿军兵力使用的意见》)
面对最高领袖的亲切关怀,九兵团将士们并没有“领情”,反而上下表态要求留在朝鲜休整,以便尽早恢复战斗力加入作战,报长津湖没能全歼美军陆战一师的仇。
哪来的仇啊?都是恨,恨天时地利不利于我,在国内过惯了整军整军歼灭敌人的痛快日子,到朝鲜连美军一个师都没拿下,自己还遭受惨重伤亡,这口气咽不下去。
宋时轮主动承担责任,将责任揽到指挥不力、准备不充分上来,给一线指战员们做了很好的表率。与此同时,宋时轮还向志司并中央军委,将责任全部揽到自己指挥不力上。
宋上将在解放战争时期固然有脾气,给粟大将甩过脸子拍过桌子,但不推责于人的胸怀还是有的。
中央批准九兵团的意见,同意九兵团留在朝鲜咸兴地区休整,只将重伤员送回东北治疗休养,同时尽快抽干部到东北带新兵以补充部队。
中央一共批准拨给九兵团4.6万余人,其中包括20兵团正在编训的能2万新兵、华东军区1万新兵,以及华东军区5个建制团又5个营。
但是说着容易做着难,补充新兵和建制部队没那么容易,九兵团因为天气极寒吃了大亏,后续部队哪还敢仓促入朝。
中央军委明确的补兵期限是1951年3月。
所以说,九兵团迟迟不能恢复战斗力,一大因素就是兵不够用。
九兵团也没有干等着,采取了压缩各级机关直属队的做法,把机关勤杂人员、炮兵、工兵、辎重等一切能暂时缩减的人员,都充实到一线连队,以防万一需要再作战,能有充足的步兵连队顶一阵子。
缺干部是最大的问题,靠挤水分挤不出来。第二次战役和九兵团并肩在西线作战的十三兵团各军,也打的很激烈,三十九军116师347团团长李刚回忆说,到第三次战役结束时,全团入朝时带来的9个连长,只有一个还活着,连排干部普遍都换了好几茬,都阵亡了。
部队最怕一线战斗骨干损失大,他们损失完了,战斗经验无法向新兵们传授,部队就伤了元气。华野当年有一个经验,整编七十四师之所以在孟良崮战役被消灭,与其在两次涟水战役中不惜代价地进攻有关系,一线战斗骨干伤亡太大,伤筋动骨了。
九兵团一线连排班战斗骨干到底伤亡我们不太清楚,但肯定不会轻于三十九军。
东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张秀山于1950年12月15日赶赴九兵团了解情况,据其报告称,58师172团仅编1个排,173团和174团均各编8个班,且大都不能走路。79师235团共编4个连,237团编3个连……
可想而知,就算1个排全是干部,又或者全部提拔为干部,也不够172团全团所用。九兵团战斗骨干伤亡之重,远比三十九军为甚。
就地补朝鲜人民军的新兵可不可以呢?东野不是曾有三个整师的朝鲜族官兵吗,有成例并不意味着就能沿用。一者缺乏足够多的翻译,就算给了新兵也不好组织指挥,这和国内环境完全不一样,国内的鲜族师长期生活在东北,会说汉语;二者朝鲜的后方政权机构全都乱了,刚刚前方损失了十几万人民军,哪还有力量给志愿军提供这么多新兵。
九兵团眼巴巴等着办内补人的同时,还面临着更为迫切的燃眉之急:吃饭问题。
三、为何整补这么久?
按理说,九兵团是退下来休整的,休整除了补充人员搞搞教育,就是好好吃饭好好休息。战场上可以饿,退下来休整,只要仓库里有粮有菜有肉,就管够。
而九兵团仍无足够粮食可吃。
解放军后勤学院编纂的一套《抗美援朝后勤经验总结》记载了一条有意思的资料,1951年3月6日,九兵团向东北军区后勤部告急,说现有粮食省吃俭用,也撑不到下次送粮的五月上旬。
电报较长,恕不全文引用。其中有几条耐人寻味的,供大家思考:
1.3月份新兵如期补到,但随队补来的还有每军配属的一个民工团约6000人。民工是国内作战是标配,开山架桥、运送物资、后送伤员等等。连民工都需要从国内运送,可见九兵团当时作战压力有多大。入朝作战时显然没有携带,那么原本该民工做的事,显然由九兵团的战兵自己干了。所以九兵团号称15万人,真正的战兵有多少呢?
2.每天每人只能保证2斤粮食。但根本不够,民工干的活多,不够。战士也不够。不够的主要原因是供应上来的粮食不分粗细,尤其是朝鲜方面供上来的以粗粮居多。粗粮去壳加工后,有时只剩百分之六十的重量。张泽石《我的朝鲜战争:一个志愿军战俘的六十年回忆》就说过一个细节,他们带着粗粮进的朝鲜,自己找朝鲜老百姓的小石磨把玉米粒和黄豆磨碎,一共只有七斤粗粮,却要撑七天之用,到后来根本不够吃。
部队纷纷反映这标准不行,于是东北军区后勤部向中央建议,把供应标准改为细粮1斤7两5钱,每日增加猪肉2两5钱。但想法是好的,很难运上去。
九兵团在休整中喊粮食不够吃,五十军在前方打仗更不够吃,见到后勤干部就骂,一开始是基层指战员骂,后来高级干部也骂,前方在流血,饭都吃不饱,这是什么道理。
3.现在的粮食是朝鲜咸镜南道给的,一共5400吨,还够撑一个月。彭总曾经于1950年12月21日亲自致电金日成,请求在朝鲜境内借粮,打欠条,待战争结束后统一奉还。彭总还算节制,提出需要2万吨,其中1万吨给九兵团。
志司据此精神,还制定了借粮办法,要求各军各自展开,一定要执行好群众纪律。如果朝鲜群众确实粮食不多,至少要保证他们有一个月的口粮。
金同志当然支持,但最后把裤腰带勒到极致,给九兵团的军粮刚刚过半。
第2条第3条共同指向一个问题,朝鲜已经打烂了,没能力供应近百万中朝联军。那么只能靠国内向前运送,问题是前送不过来。
国内再穷,靠着解放战争时维持起来的战时体制,各大军区都能迅速凑出几十万大军吃用之物。问题的关键是运不上去,东北边境屯积了大批物资,就是运不上去,铁路天天被轰炸,汽车也被炸。
东北军区后勤部长李聚奎听说前方物资转运困难,亲自坐汽车跑到前线找彭总,夜里赶路不敢开灯,车子碰上石头,把李聚奎的腰部撞骨折。李聚奎强忍着剧烈疼痛见到彭总,面对彭总的埋怨,他也诉苦,他手里仅有400辆汽车,只三天时间,就被美军炸掉二分之一。
难道都是美军的原因吗?
前后方一对接,很快发现了问题。我们的部队都打到了三七线,而后勤供应还是靠远在沈阳的东北军区后勤部。
一来距离过远,二来缺乏远距离境外作战经验,三缺专业人员。
李聚奎举例子说,第三次战役期间,前线部队的同志跑到兵站申领火箭弹,说作战急需,发物资的同志不懂炮兵军械知识,领炮弹的同志也弄不明白啥叫火箭弹,一个说不清,一个听不懂,结果稀里糊涂拉走一车迫击炮弹。
前方部队越打越远,前方兵站跟着跑,结果跟后面国境线上的兵站越拉越远,到最后成了只有人而没有任何物资的空架子,部队来要东西,吃的穿的打的治伤的,统统没有,两边互相瞪眼互相发火到最后互相流泪。仗打苦不怕,怕的是战士们流完血还要饿死……
问题出在哪,后勤供应体制不行啊!
彭总在李聚奎建议下,决定成立志愿军后勤部,东后管国内的总供应,志后则负责鸭绿江这边的运送。
这个问题算是切中了症结要害,只可惜我们并没有先见之明,而是部队作战吃了大亏才醒悟过来。九兵团长期恢复不了战斗力,正是这种种因素综合导致的。
后来彭总点将让洪学智组建志愿军后勤部,洪学智长期以来做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不愿干后勤,认为是屈材,差点和彭总吵起来,最后是呛着火硬着头皮出任。
找对方向后,迅速改变了朝鲜战场的后勤运输局面,仅举几个核心的例子,原先随部队到处跑的兵站,形成了前后衔接的四条兵站线,各类物资分段运输,各自干各自段的,有效减少了路途上的无用功。
志愿军成立了专业的后勤队伍,共有十八万人,给作战部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为了应对美军轰炸,前后方形成了二千多公里的防空哨,这支队伍达到一万余人,既能对空监视及时规避空袭,还能指挥交通、维修公路、救护车辆等等……
朱老总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面对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如果按现在的军事条件看,还远远算不上现代化战争,顶多是全面的机械化战争。
但即使这种相对原始的现代化战争,也使我军受到极大震动,只靠勇气、智谋而忽视技术、装备,我们需要付出远远超出战斗本身的巨大代价。
九兵团只是这场代价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