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前,发生三件无法解释的怪事,难道世界上真有亡国之兆?

兰亭序史 2024-11-15 15:40:05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会出现某些,难以用常理解释的,历史瞬间。

而在满清王朝走向终结之际,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奇闻"。

仿佛就是上天在预示着,这个满族统治政权的倾覆,即将到来。

奇闻一:旅顺"行尸"唱戏

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硝烟弥漫之际,日军攻陷了中国的要津之地——旅顺。

在11月21日那个漆黑的深夜,日军在这座曾经的海上花园城市里,上演了一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

整座城池顷刻间,变成了人间炼狱,肢体残缺、血肉横飞的惨象,无处不在。

然而,就在这万分凶险的时刻,当地一家老字号茶楼"集仙阁"里,竟传出了锣鼓喧天般的,戏曲之声。

循声而去,一支日军小队,推开茶楼大门后,便见到了一幕,极其诡异又恐怖的景象。

舞台之上,一众面色惨白、形销骸立的"演员",正在机械重复着,同一出戏。

他们有的嘴角,流淌着殷红的鲜血,有的躯体甚至已残缺不全,却仍在不知疲倦地吟诵、舞动,仿佛一群脱离肉身的,行尸走肉。

经过后来的调查了解到,这原来是一支,从天津著名的百花亭剧院,请来的戏班。

旅顺沦陷后,官员们纷纷弃城出逃,只将这些无家可归的戏子,遗留在此不顾。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屠杀,他们的精神世界早已崩溃,只能本能地重复着,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唱戏。

仿佛这已经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寄托。

而就在离他们不远处,处处可见血肉模糊的尸骸,汩汩流淌的鲜血,已在这座城市中织就,一幅人间惨绝的地狱景象。

奇闻二:大清官员 "邸报"失灵

经历甲午战争的浩劫,满清政府在日本的武力胁迫下,于1895年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的第6条就要求,湖北省荆州府的沙市,要对外开放,并允许日本在那里,设立领事馆。

而作为外交条约,理应家喻户晓,但当一支日本使团,抵达当地后,却被沙市官员们的"呆滞"反应,给惊呆了。

这些官员不仅对马关条约,一窍不通,甚至连整个甲午战争的存在,都是一头雾水。

面对日方的质问,他们只会茫然地摇头。

这样的外交反应,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毕竟,这已经是关乎国家安危、领土主权的重大事件,怎能如此轻易被忽视?

其实,这并非偶然。

清政府虽早在康熙年间,就有了"邸报",这样的官员阅读刊物,但其消息的传递链条,却是十分封闭。

上至朝中大臣,下至地方小吏,他们对重大时事的知情权,通常是被严格限制的。

很多人对上级的政策,和国家大事全然无知,他们能获知的信息,无非就是自己身边,区区几里地。

这个体制性的闭锁,最终导致了,管理者和被治者之间,严重脱节,真实的国家形势,也无法广为人知。

而对于沙市官员而言,他们的精力早已被,敛财养家、贪污受贿的腐化生活,所占据。

国之存亡,根本无关紧要。

所以当重大的战争,甚至和约签订时,他们竟然对此一无所知,这不啻是对这个统治集团,彻底丧失民心民意的,最好注脚。

奇闻三:兵不血刃城池沦陷

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侵略,呈现出了,越来越疯狂的迹象。

1897年,德国就先是强占了,山东半岛的胶州湾,之后又派出一支,仅120人的小队,意图占领,沿海的日照县城。

对于这座设防完备的,海关城市,德军起初还是,有些忌惮的。

但很快,他们便被一幕,出乎意料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德军招募的,一名会中文的传教士,对清军阵地上的士兵喊话。

承诺给出银钱酬劳,守城官兵就纷纷放下武器,主动背负德军,渡过了防线。

就这样,德军得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大军压境,兵不伤刃地占领了,日照县城。

面对外敌的入侵,守城官兵们不仅无动于衷,反而还为了,区区一块银元,就把肩负着的国土尊严,和民族荣誉抛诸脑后。

英勇抗争的爱国热忱,在这片土地上早已荡然无存,满清政权也因此彻底失去了,人心所在。

从旅顺的僵尸演员,到沙市官员的懵圈状态,再到日照城池的轻易失守,这三大"奇闻"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麻木、冷漠和腐化的氛围,已经达到了一种罕见的程度。

执政者和人民之间的鸿沟,也在不断加深,满清早已失去了,其存在的道德基础。

所谓"亡国之兆",不过是这股内忧外患沉疴的,外在反映罢了。

后记

1912年,满清覆灭的历史终于来临。

但它的种种祸根,都可以追溯到,这些怪异现象的背后。

让我们以史为鉴,牢记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续写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

参考资料

0 阅读:93
评论列表
  • 2024-11-15 21:26

    国没亡,只是朝代亡了[抠鼻]

兰亭序史

简介:才高八斗,春日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