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一天,小诺一个人待家,我电话遥控指导他如何切水果“投喂”自己。没多久,电话铃响,小诺告诉我:他把手指切开了,流了好多血……
我忍不住心疼,急急指导小诺如何处理伤口,娃却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在视频中不断向我展示他的伤口,以及娓娓道来刚才事发的一幕:“妈,我就拿着水果刀,想这样切开橙子的皮,然后手滑了一下,刀口就割到手里了,流了好多血……
我仔细打量了镜头中的伤口,还好,皮外伤,放下心来,于是打断了他的继续描述: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没事,你下次小心点,去贴个创可贴。”
小诺显然还想继续跟我聊这个话题,因工作关系,我匆匆挂下了电话。
下班刚回到家,小诺立马蹿到我面前,揭开创可贴给我看:“妈妈,你看,我的手被切了好大一道口子,流了好多血……”
“又来了!不就是切了一道小口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以前摔了一跤,血流如注,都没告诉你奶奶,真没个男子汉的样儿!”
一旁的丈夫忍不住“责备”儿子,小诺欲言又止,失落的眼神藏着小伤心。直到我假装关心地过目他的“伤口”,并叮嘱他“下次小心”后,儿子才重新郑重贴上创可贴去玩了。
入睡前,静下心来思量白天的一幕,却恍然:是我们“委屈”了孩子。
这道不深的切口,家长不以为意,可孩子疼在手里,为什么不能允许他软弱难过?
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在很多时候,总不由自主为男孩贴上“坚强”的封印,仿佛他们天生就应该勇于竞争,坚强坚韧,这才是符合男孩本该有的阳刚气质,而一旦男孩表现出软弱、哭泣,无形之中就会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引恼父母的情绪。
想起《该隐的封印》中的一句话:坚强,是男孩间的“残酷文化”!
是啊,多少年来,传统社会对男孩的期待和规训,不知不觉成为养育男孩的准则,男孩疼了不能哭,怕了不能哭,委屈了也不能哭……
男孩的“专属文化”逼男孩坚强成长,却也是对男孩最大的伤害,它隐秘不被察觉,却深深影响着男孩的成长……
二、被逼坚强,是对男孩最大的伤男孩从小被寄予了养家的担当,也因此,从小承载了父母过重的成长期望,仿佛男孩一掉眼泪,就成不了男子汉,仿佛逼孩子忍住眼泪,才能让他们坚强成长。
然而,很多父母却忘了,男孩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男孩”。每一个不被允许哭的孩子,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童时代,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抑郁。
从脑科学的研究发现,男孩的大脑神经连接优化重组晚于女孩,因此相同年纪的男孩,其语言表达能力要弱于女孩,心智也要晚于女孩。
对应到生活里,我们会发现,幼龄段的女孩相对口齿清晰,表达伶俐,对于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或其他未被满足的需求,她们大多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清楚,从而得到父母的理解,满足心愿。
但同样的情况落在男孩身上,男孩相对无法用精准的语言表达,一旦他们说不清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启用身体语言,哭、闹、行动……这些父母眼里无理取闹的状态,却其实是男孩努力表达的语言信息。
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读不懂男孩的心声,男孩的表现反而会被安上“不乖”的标签,从而遭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粗暴”教育。
说不清的男孩,明明心里感受到委屈,还需要承受父母“不许哭”、“不许闹”的禁令,男孩的成长标准堵住了男孩的情绪发泄口。无法释放的负面情绪积压在男孩心底,它不会因时间而消失,只会不断积累在心底。
那些从小“不允许哭”、“必须坚强”的男孩,从小学会了习惯性压抑内心的情感表达,他们也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所有的不允许,都会在一个瞬间,以另一种形式爆发,或抑郁,或一击崩溃而爆发。
三、别让情绪表达成为男孩的软肋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个镜头,至今印象尤深。德善、阿泽和正焕的爸爸聚在一起喝酒聊人生,喝着聊着,三个大男人却泣不成声。
德善爸爸看似大大咧咧,心思却细腻,特别害怕失去妻女;正焕爸爸并不能干,可他努力想表现一个大男人的责任担当,明明不太会修理电器,却偏偏逞强;而一向坦然稳重的阿泽爸爸,内心却特别慌乱,会因为担心阿泽飞机失事而痛哭流涕……
三个在生活里具有山一样形象的爸爸,却其实在面对真实自己内心的时候,也会脆弱不堪。可一个“爸爸”和“丈夫”的身份,却让他们时不时学会了“伪装”:收起自己情绪的软肋,负重前行。
美国休斯敦大学的社会工作学教授Brené Brown曾在“脆弱的力量” TED演讲中提出:
“呈现自己的脆弱性不是弱者的行为,而是一种勇气的展现。”
真正拥有强烈自我价值感、归属感的人,并非刻意隐藏自己的脆弱,凡事力争完美。
一个人,只有拥有敢于接受脆弱的勇气,才能真实地拥抱生活,用力而乐观地生活。
不要担心,幼年期的男孩不够坚强;也请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让男孩学会坚强。那么,在男孩还是孩子的时候,请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最真实情绪:难过的时候,允许他哭;脆弱的时候,允许他悲伤;遇到困难的时候,允许他胆怯……
父母给予男孩足够的安全感,男孩在成长中才会不断积累自信和正能量,待日后遇到人生风雨时,他们会乐观地迎面,积极向前。因为他们知道,背后还有父母支持的力量。
四、遇到爱哭鼻子的男孩,请做好3件事那么,面对一个爱哭的男孩,家长该怎么办呢?3个小建议给父母。
· 给男孩哭的权利
当男孩哭泣难过的时候,爸爸妈妈请不要勒令男孩“把眼泪憋回去”。哭和笑一样,都是正常的情绪表达,男孩会在泪水中发泄并修复自己的情绪,无形中也在培养他的自我情绪的修复能力。
· 了解男孩哭背后的原因
当男孩哭完以后,父母要了解男孩哭背后的原因。有些男孩因为年龄小,表达不清晰,父母要耐下心来引导孩子:是不是摔疼了?还是害怕了?
只有在了解真实原因后,才能帮助父母做针对性的问题处理。当然有些时候,男孩只是单纯的哭,父母要引导男孩往积极的方向调节情绪,慢慢让孩子明白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 教给男孩正确的处理方法
教给男孩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真正帮助男孩成长。当孩子情绪平复后,父母可以针对男孩遇到的情况,或讲道理,或情景演绎,让他们明白:原来除了哭,还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汤普森在《男孩不该走的路》书中说:
“传统文化对男性的刻板观念,阻止了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也妨碍了男孩的情感发展,是引导男孩远离自我内心的一种错误情感教育行为。”
哭,并不是性格脆弱的标签;脆弱,也不是软弱者的标志。在男孩还是孩子的年纪里,请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情绪得以自由释放,男孩才能心理健康,真正成长为有心理力量的男子汉!
别忘了,允许孩子哭,比允许孩子笑,来得更重要。
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研究,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