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汽车开始走进中国普通家庭,国内开始形成了第一次汽车消费高潮。1995年,我国私家车数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保有量为114万辆。到1999年,这个数据增加了近2倍,私家车数量超过200万辆。
2000年后,居民汽车消费更是进入快速增长时期,2005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365万辆,十年翻了20倍。但是到今天你会发现,如今路面上跑的汽车普遍是2015年后生产的车子,要想看到一台90年代末或2000年初的车子非常不易。要么就是在一些小型驾校还能看到2000年前后产的桑塔纳,学员用来练手。
反观在欧美地区,一台车开个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由此还形成了民间的汽车收藏文化,汽车博物馆也非常多,像美国有几千家汽车博物馆。
为何在中国,无论是国产车、合资车还是进口车,驾驶的年限都很短,鲜少超过15年以上呢?即便是同一品牌的车子,使用寿命也只有国外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有人说这与汽车的强制报废政策有关。在过去,按照我国的《汽车报废标准规定》,我国私家车的强制报废年限是15年。但是这个条例在2017年就变了,不再要求车辆满15年就必须报废,并将满60万公里里程强制报废调整为引导报废。
按照一辆家庭轿车如果每年2万公里的出行里程计算,起码可以开30年,从青年开到中老年。显然,这种情况在国内很难发生。而且,现在国产车的质量真的比过去好多了,保养得当的情况下,开个二三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从调查的数据看,国内汽车的平均寿命也就在6-7年,10年以上都很了不得了。国人之所以换车如此频繁,不是因为国产车的质量差,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国人的面子文化作祟
在我们的汽车文化中,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它还是身份、地位、面子的象征。举个例子,你开车去谈生意,开奥拓跟开奥迪,在人家公司保安面前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
豪车就不同了,大家看见豪车后,内心除了羡慕,更多的是重视开豪车的人,觉得这个人能开得起豪车,起码实力不会太差。正是这种面子文化的作用下,国人对于汽车态度是有钱就淘汰旧车,买更好的车。
2、喜新厌旧的攀比心理
俗话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国内汽车市场车型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年一改款,三五年换一代。很多车刚买没几年就成了老款车。虽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新款车无论是性能还是外观与内饰,都让人欲罢不能。
特别是一些4S销售门店为了扩大销量,不时推出各种“以旧换新”、“置换补贴”等优惠活动,年轻人很难把握得住,很容易做出换车的冲动。
再加上攀比的心理,买了新车在亲戚、朋友、同事面前摆阔、炫耀,都是换车的因素。
3、后期保养成本的增加
车子买到手开了几年后,如果养护不当,就会小毛病频发,修车的频率也增加了起来。在修车上的费用支出不断增加。特别是发动机的问题,比如抖动、爆震、拉缸等情况,这时就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检查修理。
汽车的发动机检修就像人做心脏搭桥、支架手术一样,导致元气大伤。同理,发动机大修后动力下降是肯定的。使用寿命缩短也是不争的事实,也就可能提前进行报废。
面对后期各种用车成本的增加,越算越不划算,还不如买一辆新车。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国人在汽车更换方面比国外要频繁的多,一台车子开个六七年就有置换的打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人家允许老爷车,我们允许吗?!?! 只要出厂时符合标准,后期的标准就只应针对后期车! 我们的允许吗……
国产车子质量不好是其次,真正垃圾的是油不行
我在柬埔寨,这里很多上个世纪的老爷车[呲牙笑],我甚至在修车厂看到过和许文强那个时代很像的车
暴力检车把发动机踩烂了
按道理,家用车可以用大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美帝的B52轰炸机已经70多年了,还在飞,改进只是雷达、电控部分和火器,发动机继续用
一辆车只值个万把块钱的时候每年花一千多块钱去交保险和年检感觉会非常的亏,要是还要维修的话谁还会去开这种车?
自信点,把题目的问号去掉
爱国,就算5年报废也值得
面子文化
再国产的车都有些进口件 只能说买得便宜 用的粗放 烂了不心疼 人不断进步换好点贵点的车了
搞笑[得瑟]要不要我开十年前的国产车撞死你?
计划报废 现在车都卖不出去了阿 生产厂家产能过剩 供过于求 大片的新车在停车场躺尸 以后的新能源车会跟手机一个样电池废了你就该换车了-换电的价格跟新车一个样- 嘿嘿坑的就是你……
虚荣心,我哥们刚换了a7l,所以昨天去看了极氪001,今年必须得换
不是都在吹百万公里保修吗?[笑着哭]
整天扯这些无聊的东西!随便买个十万的车。配置比什么奔驰宝马都高大上得多!
产能过剩
国产车爱生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