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是套圈,近看是圈套?山东济宁,一女子花了30块钱买了300个套圈,结果一个都没套上,近距离观看。才发现每个物件都粘有胶带,所以套圈上去之后直接会反弹!
在这条网传视频中,这件事情发生在春节期间,在当地某集市上,杨女士向媒体吐槽,自己花了30元买了300个套圈,本意想套一个距离自己比较近的“小金猪”,也算是讨一个好彩头。
刚开始的时候,杨女士还没有发现异常。由于套圈的位置与商品有一定的距离,在套圈的过程中,杨女士扔出的每一个套圈都无一例外的反弹开了。
来回几次之后,这时候,杨女士有了疑心,定睛仔细一看,终于发现了商家的小猫腻。商家所摆出的所有商品都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罩住了,如果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
很显然,商家所为,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商品本身的面积,从而降低套住的概率,同时更是利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来增加与套圈之间的弹性,从而达到即使是套中了物品,也会因为塑料薄膜弹性的存在而弹开。
之后,杨女士还发现,即使是一个特别小的玩具汉堡,也被贴上了塑料薄膜,而且近距离伸手去套都套不住。
杨女士将视频曝光之后,立即引发不少网友的共鸣,不少网友直接斥责这就是套路!甚至有网友定性为诈骗,呼吁报警。
来自江苏的网友留言:大年初三去商场玩,抓娃娃,闺女儿子最爱,一搜69块500个币,好欣喜,然后马上买,闺女去机台看了一眼,一次10个币!平时一次2个币,花个39买个100币让孩子们玩玩而已)奸商!然后带个孩子们走了,再不去了?
来自北京的网友吐槽:儿子还有2个月12岁,第一次玩这个。花了50块钱买了100个,一个都没套住,最后商家送了他一个纪念奖。说实话,我是故意的,就是花50块钱让他上个当。玩过之后,他再也不去摊上玩了!
来自上海的网友透露真相:我弟小舅子,小姨子,岳母一家摆了三个套圈摊位。一个摊位一晚上几千收入,暴利,几乎无本钱!
还有不少网友调侃:套圈?反过来读,你是套圈,人家老板给你的是圈套!好歹弄个鱼线,弄那么宽的胶带生怕别人看不到是吧!
那么,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情呢?
1、摊主搞套圈套路,有可能涉嫌欺诈!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本事件中,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讲,杨女士作为消费者,从摊主那儿花了30块钱买了300个套圈,双方之间就成立合同关系。
实际上,摊主若未明确告知杨女士“奖品被固定无法套中”,而是通过胶带粘住物品、调整圈环弹性等手段人为增加难度,属于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就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
2、杨女士上当受骗之后可以收集证据,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同上述分析,若摊主宣称“套中即可获奖”,或展示高价值奖品吸引顾客,但实际上通过作弊手段使奖品无法被套中,属于虚假宣传,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构成欺诈。
此时,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一款: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因此,本事件中,杨女士发现套路之后,现场已经录了视频,还可以保存支付记录、寻找其他消费者作证。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如济宁市市场监管局)或拨打12315投诉,要求调查处理!
并且,情节比较严重的,若双方协商无果,更不应该忍气吞声,按照上述规定,可以向法院起诉,主张惩罚性赔偿,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的规定,可以要求摊主退30块钱,赔偿500块钱(不足500的,按500来计算)!
最后,从评论区中网友反映的情况来看,市面上类似的套路不少,有不少人曾经上当受骗,金额虽然很小,但是确实挺伤感情的!
在此就提醒大家,如果要参与此类游戏,第一要选择正规摊位,避免选择那些流动性摊贩;第二要观察细节,看看有没有存在摊主作弊等情况的;第三遇到类似套路的,千万不要忍气吞声,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