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的长安红茶被热播剧捧红,现实中的陕西茶怎么样?

恬恬评历史 2023-06-10 08:56:03

春意盎然,又到了每年的春茶上市之时。说到中国的茶,人们往往会马上想到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等等,人们概念中只有南方才出产茶叶。

稍懂茶的人知道,中国有四大茶产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西南茶区,涵盖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等地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雪峰山以东区域江北茶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区域

显然,从茶区分布地域来看,中国北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某些区域也产茶。山东省是中国最北端的产茶省,青岛市、日照市就产茶。

再拿地处西北的陕西省来说。

去年的热播剧《唐朝诡事录》,开篇第一个诡案,就是“长安红茶”案。

剧中的长安红茶,受到京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达官贵人们的追捧,被誉为“仙茶”,风靡一时,价格昂贵。

事实上,长安不属于产茶区。但这并不代表长安没有茶,没有茶文化。

相反,长安以及“陕茶”,自古就在中国茶文化及茶产业的版图中,占有重要席位。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陕西是中国早期的茶叶种植中心,是古代“茶马交易”国策的实施地和重要市场,是茶文化的传播中心。

陕西茶文化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绵延至今。

位于陕西省咸阳的西汉景帝阳陵,发现了世界最古老的茶叶实物。西汉时,陕西人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的陆上“丝绸之路”,也把中国的茶叶推向了国际市场。

陕西省宝鸡的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唐代宫廷茶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茶具。唐德宗时,在国都长安设立了贡茶院。

当时长安是中国的茶文化之都,也是世界中心之一。茶文化通过遣唐使等渠道,向日本、朝鲜等地区传播。

当然,长安的这些茶,并不全部来自南方,因为陕西也有茶区。“陕茶”的代表,是陕南的绿茶和咸阳的茯茶。

中国最北缘的茶树自然生长区--陕南

陕南茶区,包括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商洛、安康三市,种茶历史悠久,是汉茶文化发祥地之一。

这里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附近,属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高。

茶树适宜生长于北纬30°以内、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的地区。

地处北纬33°一线附近的陕南,则是我国最北缘的茶树自然生长区。而且,这里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远离污染,具有茶树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

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约在公元前12世纪,古巴国献茶周武王,其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

这里说的“西乡月团”是载于史籍的中国最早的贡茶,西乡县至今是汉中茶区的核心区域。

“茶圣”陆羽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把山南茶区(包括陕南)列为全国八大茶区之首。

唐代,茶叶是金州(今安康市)的“土贡”,作为土特产进献给朝廷。

居住在西北以及西藏地区的人们,主食牛、羊肉、奶酪,气候干燥、高寒,缺乏蔬菜水果。于是,便用茶叶做成奶茶、酥油茶,化解油腻,消食健胃,御寒补水。

西北地区流传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由此,民间就自然产生了边境贸易集市,其中就有用西北的马匹等换取南方的茶叶。

唐朝晚期,朝廷为了扩充军队,装备骑兵和运输粮秣,急需大批马匹。于是,朝廷专门设立边贸市场,用茶叶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茶马互市”,也称为茶马贸易。

“茶马交易”不但可以巩固边防,还利于安抚、统治边民,密切中原与少数民族关系。朝廷还可以从中抽取赋税、充实国库。

于是,茶叶就成为国家战略物资,由朝廷专设“茶马司”经营管理。

宋代,为了抗击契丹、辽、夏、金、蒙古等北方善骑射的军队侵扰,茶马互市非常繁荣。茶农“昼夜制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汉中买茶,熙河易马”。

明代,茶马互市继续实行,朝廷每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

清代,兴安知府叶世卓写下了“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名句,赞美安康的紫阳名茶。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陕南已是中国江北茶区北缘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

陕南绿茶有三个代表性的品牌:汉中仙毫、紫阳毛尖、商南泉茗,分别是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的代表。

它们外形挺秀匀齐,细嫩显毫,色泽翠绿,汤色清澈鲜明,鲜爽回甘,茶香持久。而且,富含天然锌、硒、氨基酸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这些优质名茶,曾多次在国内外茶叶评比中获得殊荣,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丝路黑金--泾阳茯茶

古都长安既是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也是“茶马交易”的中心枢纽。

京畿之地的泾阳(今咸阳市泾阳县),地势平坦,有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以及冶峪河流经,水陆交通便利,就成为茶叶的仓储、加工、物流中心。

南方的茶叶运至泾阳,经过筛选、加工制作,再转运西行、贸易。

在储存、加工的过程中,人们偶然发现,一种黑茶品类“黑毛茶”中,长出了金黄色的星状斑点。

原来,泾阳临山靠水,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

黑毛茶经过长途运输、受到沿途湿暖环境的影响,又在泾阳储存之后,就发酵、繁殖出了菌类。

当时人们觉得把这些长有“霉菌”的茶叶扔弃可惜,就尝试性地泡茶饮用。发现它竟然香气四溢,茶汤橙红透亮,回味醇厚,对人体也没伤害。

于是,人们就把这些茶叶留下使用,并把金黄色的星状斑点冠以一个形象而且高大上的美称--金花。

这种黑毛茶被运送到泾阳之后,压制成茶体紧结、便于储运的方砖形状,称为"泾阳砖"。

由于它是在暑热伏天加工,故名"伏茶";寄生在松树根上的块状黑色菌类植物,被人们称为“茯”;这种茶与中药茯苓有相似的口感和功效。于是这种茶就被称为“泾阳茯砖茶”“泾渭茯茶”“咸阳茯茶”。

其实,这种“金花”在现代生物学中称为“冠突散囊菌”,在自然界中只有灵芝才有,是一种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曲霉菌,属于国家二级保护菌种。

“金花”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多种酶,促使茶叶发生复杂的代谢,分解成人体容易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

同时,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逐步氧化,进而产生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使得这种茶具有特殊的外观、汤色、气味和口感。

咸阳茯茶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具有发花工艺的发酵茶。按基本分类和再加工方式分类,它属于黑茶类、紧压茶类。

当地人不断总结、探索,改善制作工艺,形成了独有的“茯茶”。由于外形和口味独特,很快名声远扬。

在不产茶的中国北方,“咸阳茯茶”成为一朵傲立于世的奇葩。于是,“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茯茶”成为茶界的行话。

外地人也尝试生产茯茶。但因为气候、环境和工艺等原因,始终制作不出令人满意的“金花”。

这也应了民间所说的泾阳茯茶“三不离”:离不开泾阳的水,离不开泾阳的气候,离不开泾阳茶人的工艺。

咸阳茯茶沿着丝绸之路输往西域、欧洲,广受青睐,被誉为“丝路黑金”。

到了清代,全国各地茶商纷纷到泾阳销售茶叶、开厂制茶。泾阳的全国茶叶集散贸易中心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茶产业如火如荼。

到民国时期,泾阳的茶产业仍然兴旺,城内有裕兴重、鼎祥林、聚成德等茶庄近百家,茶业从业者多达一万多人。

2021年5月,咸阳茯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历史悠久的饮品和商品,在产茶大国的中国,茶叶市场大局已定,而且竞争激烈,新茶品、地域品牌很难出头。

“陕茶”如何利用自然优势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激烈竞争中继往开来,再现辉煌,开拓未来?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0 阅读:0
恬恬评历史

恬恬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