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半夏》是今年下半年关注度极高的剧集。这部剧是由阿耐原著《不得往生》改编的,鉴于今年两部阿耐改编OR原创的剧集都遭遇了“口碑危机”(《相逢时节》、《欢乐颂3》),《风吹半夏》在年底的播出不由得让人怀疑,它是会替阿耐“正名”还是继续“翻车”。
从现在看,显然剧集质量还是经受住了考验。从主题上讲,阿耐显然是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发展史有某种“执念”,不仅《大江大河》、《相逢时节》都有相关的笔墨,《风吹半夏》原来的剧名《野蛮生长》更是直接取自“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理论家”冯仑之语。
从制作上看,显然创作团队参考了之前的剧集,尤其是《大江大河》,从摄影、色彩、取景方式等等都有借鉴的痕迹。
另外就是用了一些“技巧”,比如用不同时代的流行歌曲来营造“年代感”,不断地打出年份数字更是有一种营造“编年史”的野心。
但有一说一,这部剧集也不是没有问题。
首先在于人物塑造的单薄。这一点上撇开主角许半夏先不说,下面细讲。最重要的是其他的“钢铁F4”:伍建设、裘必正、冯遇、郭启东。
这几个配角可谓“尽职尽责”的功能性配角,从始至终,都与许半夏保持着“既友亦敌”的关系。他们的作用就如同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每次似乎是哪个神仙的坐骑,换个皮又出来了,一开始犯的错,最后还是会犯,从头到尾没有体现出任何的成长性。
作为一部剧集来讲,这其实是有问题的,但这部剧集本身的主旨也并不在“升级打怪”,因此敌人,或者说困难的量级倒也不是剧集的“技术含量”所在。
最重要的一是主角许半夏的人设,二是故事结局。
赵丽颖作为蜚声已久的“85花”代表,如今的成绩可谓“一骑绝尘”,不仅手握多部爆款剧集,而且已经凭借《幸福到万家》以及《风吹半夏》成功进入了正剧行列,在85花中风头一时无两。
而最让我感兴趣的,则是她一路走来身上越来越浓重的“注孤生”气质。甚至这部剧集本身,也一样延续了这种气质,尽管剧情仍给她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作为一个演员来讲,应该能够给不同的角色赋予不同的生命,这是演员的职责所在。但同时,一个演员也不应排斥其过往角色的“加成”,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因为角色演多了,必然带着某种“光环”,这种光环既可以是编导等选择你出演角色的依据,也有可能是观众欣赏并沉浸角色的“背景板”。
所以赵丽颖是否有这种“光环”或“背景板”呢?当然有。当年于正选择赵丽颖主演“陆贞传奇”时,就曾说她身上的“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奋斗者气质。
而这些年来她演绎的角色确实很多都带着这种抗击命运、反抗歧视与偏见的气质。这种“人设”甚至被带到了现实生活中。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李光洁饰演的赵垒在和许半夏确认关系后,会得到“我会对你负责的”这样的承诺。这固然让人忍俊不禁,但也似乎进一步确认了这是一部“大女主”剧集。
编剧宋方金几年前曾颇为气恼且无奈地说:他和某位知名女演员商量出演剧集的事情,没料到对方答复说,是不是大女主剧?如果不是就不用谈了。
宋方金在节目中说到此事,还一脸迷惑地说: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什么叫大女主?影视研究者李星文一针见血地说:大女主就是“所有男人都爱我,所有男人都来帮我。”
有一说一,《风吹半夏》这部剧确实有非常鲜明的“大女主”气质,但它又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大女主剧。
主要原因一半是剧本,一半则来源于赵丽颖身上的“注孤生”气质。
赵丽颖并不是一开始就“注孤生”的,这种气质在她身上的显现有一个过程。大概是《花千骨》有点端倪,《乘风破浪》是一个小高峰。其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她最不“注孤生”的一部剧集,但她的“闪婚”、“闪离”则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注孤生”气质。
到了《风吹半夏》,显然创作团队和资方也部分认可了这种气质,否则不会选择赵丽颖来演。
当然,我得明确的说,这种“注孤生”气质是我个人的总结。在许多人眼里,可能它更接近于所谓的“大女主”人设,或者女性主义。
但为什么是“注孤生”呢?这个似乎有点不太友好的概念为什么会用来总结某位演员的气质?
在某档综艺节目中,赵丽颖的前夫冯绍峰(那时候他们还没有离婚)曾说,他曾问赵你是真的喜欢我,还是只是想找个人谈恋爱结婚?
冯的话有点小心翼翼的无奈和卑微,而赵的回复则非常的“霸气”。当然,后续她对婚姻问题的处理更凸显了“霸气”的一面。
所谓“注孤生”,就是指这个人从内外在都散发出一种不靠近异性,也不需要异性的气质。赵丽颖的闪婚闪离,自然会让人觉得她杀伐果断,快刀乱麻,充满了飒爽的大女主气质。
但是“注孤生”则要更进一步,就是我不依赖男人,也不需要男人。《风吹半夏》中的许半夏,虽然大多时候都是担子一人挑,但也毕竟有童骁骑、陈宇宙的“钢三角”这样的铁杆,并不能说她不需要男人的帮助,并且赵垒更是她的合作伙伴和精神伴侣。
所以在剧情和人设上,许半夏并非“注孤生”,而是演员赵丽颖本人强烈的把这种气质代入了剧集。
从剧本来说,编剧已经做了一些贴合当下社会特质的改编,比如加强了许半夏、野猫、高处长这几个主要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义气质。野猫出国这个桥段让人想到《乔家的儿女》。
而“注孤生”气质的由来,要回到之前的剧集中寻找。上面已经说了,《知否》是赵丽颖剧集中最不“注孤生”的一部。而我们的理解重点,恰恰是这部剧。
我当年也写过《知否》的评论。从故事上来讲,《知否》似乎是一个“草根”女性逆袭的故事,尽管官宦人家的“庶出”女儿算不算草根可能有点争议。
但《知否》中的明兰确实达到了在那个社会结构下一个女性能达到的“顶”,从结局来说,可以说相当圆满。甚至她在戏外与冯绍峰的喜结良缘,似乎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部剧集本身的感召能力。
但也许正因为如此,让赵丽颖有了某种“巅峰过后、洗尽铅华”或者“灿烂过后归于平淡”的感受,所以赵现在的状态,直奔事业女性的大女主人设,无论剧中,还是现实,都是如此。
这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回味的。因为无论从85花,还是整个娱乐圈层的主流意识来看,“事业女性”、“大女主”人设虽然一段时间受到热捧,但无论哪个女演员也不会主动将自己与“家庭意识”、“传统观念”做明面的切割,而是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似远似近的暧昧关系。另一个佐证是,“家庭幸福”仍然被大部分普通观众和粉丝作为正主“事业成功”的另一种标志,尽管我们若干年来已然接受了事业和家庭的二分法。
从这个角度,赵丽颖似乎在实践或经营一种全新的人设或生活方式,这也像剧中许半夏与赵垒的关系一样,虽然两人基本还保持着事业的相对独立性,但在精神上,在生活方式上,许半夏保持着对赵垒的绝对影响力和主导能力,而赵垒似乎也“安于”这个现状。当然,这或许是编导的一种憧憬,但能不能成为一种导向,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观察。
另一方面,《风吹半夏》这部剧又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反应改革或商战的剧,缘于这部戏的最后几集,有一种集中的“算旧账”或“重新评估”的意味。
九十年代野蛮生长所带来的原始积累、以及法律灰色地带的经营问题,早已是一个不新鲜的话题。
但像《风吹半夏》这样,在最后几集集中的“算总账”,甚至以整个产业甚至身家自由作为代价,就是另一重意义了。
从这一点上,这有点偏离原作者阿耐一贯的“新保守主义”立场,甚至让改开企业家这种历来的“成功者群像”塑造走向了“失败者叙事”,就更是发人深思了。
剧集的最后,许半夏和童骁骑站在雪地里,透出“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意蕴,有两种解读。一是编剧对民营经济这个领域的前景似乎有某种不太积极的“看法”。二是,编导似乎在提醒一个社会真正能积累的精神财富应该是“洁白的”,但同时又是脆弱的,等来年开春就会消融;而新人前赴后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适当的时候也要学会放下“包袱”,给记忆减负。
无论是哪一种,都依然要回到当下的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因为所有的理想与观念问题,最终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这也是九十年代野蛮生长给我们的唯一确凿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