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精华36句,句句经典,值得品读!

国学府邸 2023-09-01 20:28:09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

《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摘自《汉书·传·东方朔传》

解释:水太清,鱼就无法生存,人太过精明,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

赏析:事物都有其应有之态,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适得其反,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应该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适度而行。

-2-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摘自《汉书·传·叙传上》

解释:功业、名望是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弄虚作假得到的。

-3-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摘自《汉书·传·董仲舒传》

解释:积善在身,就像人日渐长大,但却不易察觉;同样,积恶在身,就像用火来销蚀油膏,尽管油膏在减少,人们却不易发现。

-4-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摘自《汉书·传·董仲舒传》

解释: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

感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5-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摘自《汉书·传·高五王传》

解释: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

感悟:处事果断、行动迅速坚决,不可拖泥带水。

-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摘自《汉书·传·王贡两龚鲍传》

解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7-

修身者,智之府也;

爱施者,仁之端也;

取予者,义之符也;

耻辱者,勇之决也;

立名者,行之极也。

摘自《汉书·传·司马迁传》

解释:加强自身修养是智慧的象征;乐于施舍是仁德的开端;取舍得当是道义的表现;正确对待耻辱是判断勇敢的标准;树立好的名声是品行的最高准则。

-8-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摘自《汉书·传·东方朔传》

解释: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感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活、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

-9-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

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摘自《汉书·传·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解释:马匹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是没有力气在路上奔驰的;人没有足够的能力,是没办法使国家强盛的。

-10-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

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摘自《汉书·纪·元帝纪》

解释:百姓在一个地方住惯了,就故土难离,这是百姓的天性;亲人能够相聚,是人们的愿望。

-11-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摘自《汉书·传·宣元六王传》

解释: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12-

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摘自《汉书·纪·武帝纪》

解释:仁义之士应为正义不避艰难和危难。

-13-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摘自《汉书·传·董仲舒传》

解释: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感悟:任何美好的空想都不如动手实干,只有勤劳肯干,不好高骛远,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14-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摘自《汉书·纪·高帝纪上》

解释:出兵没有正当的理由,就不会取得胜利。

感悟: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有正当的理由。

-15-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摘自《汉书·传·司马迁传》

解释:钟子期死后,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感悟:人生在世,得一知心知己足矣。

-16-

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

摘自《汉书·传·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

解释:腐烂木头不能做柱子,道德败坏的人不能主事。

感悟:无能、愚昧的人不能起大作用。

-17-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摘自《汉书·传·陈胜项籍传》

解释: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感悟:先发制人可以掌握先机,采取了主动权之后,做什么事情都比较从容而不被动。这是一种智慧。

-18-

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摘自《汉书·传·东方朔传》

解释:用他则是老虎,不用则如老鼠一样毫无价值。

感悟:有才能的人要得到重用才能发挥作用,也说明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到了合适的平台才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19-

木皮三寸,冰厚六尺。

摘自《汉书·传·爰盎晁错传》

解释:树皮最多三寸的厚度,冰却可以有六尺的厚度。

感悟:做人要懂得谦虚,不要自以为是。

-20-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摘自《汉书·志·食货志上》

解释:一个男子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会有人挨冻,说明只有努力才能有收获,也代表必须重视衣食的生产。

-21-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

摘自《汉书·传·傅常郑甘陈段传》

解释:评论盛大的功德,不应计较细小的过错;推举贤能的人才,就不挑剔细小的瑕疵。

-22-

机事不密则害成。

摘自《汉书·传·王莽传中》

解释:机密泄露,就会造成祸害。

-23-

夫妇之道,

有义则合,无义则离。

摘自《汉书·传·匡张孔马传》

解释:夫妇之间相处的原则,就是有情义就合在一起,没情义就分开。

感悟:维系婚姻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以及强烈的责任感等。

-24-

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

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摘自《汉书·传·贾邹枚路传》

解释:磨刀石每天都使用,不见有什么损耗,但终会用尽;种养树木,不见有什么变化,但终能长大;积累德行,不觉得有什么益处,但终会有用;背弃义理,不觉得有什么坏处,但终会灭亡。

-25-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

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

摘自《汉书·传·董仲舒传》

解释:百姓们追财逐利,就如同水流向低处一样,不用教化来筑成堤坝,就不能阻止。

感悟:人在社会上,是需要教化的,要培养美好的品德,不能只是追财逐利,甚至为了财利走了歪路,古代衙门前不远处,都有一个牌坊,这个牌坊叫做承流宣化坊,承流之意就是接受和继承良好的风尚传统,每月的初一、十五,知州、知县都要在宣化坊下宣讲圣谕,教化老百姓。

-26-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摘自《汉书·传·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解释:人的一生,如飞奔的白马经过一条缝隙,转瞬即逝。

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要珍惜时间。

-27-

天下昏乱,忠臣乃见。

摘自《汉书·传·魏豹田儋韩王信传》

解释:在天下动荡之时,忠臣才得以显现。

-28-

利不十者不易业,功不百者不变常。

摘自《汉书·传·窦田灌韩传》

解释:没有十倍的利益,就不更换行业;没有百倍的功效,就不改变常规。

感悟:如果没有好的后路,千万要斟酌,不能随意跳槽、转行和创业。

-29-

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摘自《汉书·传·匡张孔马传》

解释:齐心协力,事情就能成功。

感悟:团队的合作是最重要的取胜之道。

-30-

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摘自《汉书·传·贾谊传》

解释:礼、义、廉、耻,这是四项基本的道德准则,不遵守这四项准则,国家就会灭亡。

感悟:礼、义、廉、耻这四项准则确立了,社会成员才能各司其职,社会秩序才会井然有序,才能太平。

-31-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摘自《汉书·传·贾谊传》

解释:从小就养成的品行就像天生的一样,经常去做的事情就像自然会做的一样。

-32-

天地之性人为贵。

摘自《汉书·传·董仲舒传》

解释:天地之间人是最为宝贵的。

感悟:人是万物的主宰,这句话闪耀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光辉,但是也不能把自己当成随意主宰万物生灵的神,要遵循自然之道。

-33-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摘自《汉书·传·张陈王周传》

解释: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却有利于立身行事;有毒性的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疗疾病。

感悟: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尽管忠告或批评可能听起来不舒服,但是它们可能是改善和进步的关键。

-34-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摘自《汉书·纪·高帝纪上》

解释: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忤逆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感悟:顺应天道,才是生存的法则。

-35-

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

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

教化之本原也。

摘自《汉书·传·董仲舒传》

解释:培养贤士的最重要的工作,没有比兴办太学更重要的了;太学是国家培养贤士的主要部门,也是国家实施教化的根本源头。

-36-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摘自《汉书·传·韦贤传》

解释:给子孙后代留下满箱金银财宝,不如留下一部经书。

感悟:从某种方面来说,教子读书、明理、开阔眼界远比留下财富更加重要,所以古代很多大家族都有家训。

10 阅读:1315
评论列表
  • 2023-09-07 13:15

    好书收藏了谢谢[点赞]

国学府邸

简介:泱泱中华,礼仪之邦,神州浩土,钟灵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