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刘锦棠在收复新疆中首战告捷并克复乌鲁木齐

史海撷英 2025-04-05 20:49:58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大乱,清廷国力衰弱之机侵略我国新疆地区,短短数年时间,阿古柏侵略势力就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大片地区,面对来势汹汹的侵略军,清廷朝野竟有弃疆之论,幸好有名臣左宗棠大声疾呼,竭力争取,才得以使清廷高层下定决心收复新疆。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二月,在经过充分准备后,左宗棠亲驻肃州大营制订了“先北后南”的战略,并出于信任,任命麾下老湘军第一猛将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以前敌总指挥的身份率大军4万人(总兵力6万人,此是一线机动部队)在光绪二年(1876年)出关,经过一年半的奋战,天山南北均告收复。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并调度后勤。而刘锦棠在前线率军浴血奋战,完美地执行了左宗棠战略,收复新疆,亦是功不可没,值得大书一笔,“官军出塞,自宜先剿北路乌鲁木齐各处之贼,而后加兵南路。当北路进兵之时,安集延或悉其丑类与陕甘窜逆及土回合势死抗官军,当有数大恶仗。如天之福,事机顺利,白逆歼除,安集延之悍贼亦多就戮,由此而下兵南路,其势较易。是致力于北而收功于南也。”

“飞将军”刘锦棠

刘锦棠(1844年——1894年)名显谟,职名锦棠,字毅斋,湖南湘乡人。父亲刘厚荣、叔父刘松山,都是湘军军官。他的父亲在与太平军作战时阵亡。此后,随叔父刘松山转战江西、安徽、陕西各地,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受到了叔父刘松山的器重。“宗棠尝从容问松山:‘脱有不讳,谁可继此任?’松山不答。固问之,曰:‘必不得已,一儿可。’一儿,锦棠也。”

同治九年(1870年),刘松山在甘肃金积堡攻击马化龙部时殉职。清廷根据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推荐,时年26岁的刘锦棠接掌老湘军,一年多后平定陕甘,左宗棠称赞其“英锐果敏,才气无双,近察其志虑忠纯,尤堪重任”。左宗棠在出兵新疆前问刘锦棠:“用兵几何?”刘锦棠答道:“胜兵万人,足以横行,不在多也。”左宗棠更感其气壮,遂将前线军务“悉委总统湘军刘锦棠相机酌度”。上下级之信任莫过于此。

首战告捷夺黄田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初三,刘锦棠率领大军祃旗出关启行,展开了驱逐阿古柏和沙俄势力收复新疆的伟大征程。六月初一日,刘锦棠率领老湘军到达清廷在天山北路最前线的据点济木萨(新疆吉木萨尔县),此地由乌鲁木齐都统金顺率领20营兵驻扎,在会合商议后,两支大军共同向西出发。初八日,到达阜康县城进驻。

收复北疆示意图

而在得知清军到达阜康后,敌军严密据守北疆门户古牧地,并在前哨黄田“筑卡树栅,严密守护”,而其之所以选择据守黄田,还有一个如意算盘,因为从阜康到古牧地只有甘泉堡一眼水井,根本不足以供给4万多人的清朝西征大军,只有黄田“水盈沟浍”,可供大军饮用。敌军意图极其明显,据守黄田,就是企图断绝清军水道,待清军人困马乏之际,乘机偷袭。

刘锦棠在询问当地人和实地勘察后,他摸清了敌军的企图。六月二十日,刘锦棠命大军列队向甘泉堡进发,就地开挖水井并筑垒,给敌人制造清军从大路进发的假象,“示行大路,以懈贼黄田之防”,这招果然成功,敌军派一小队骑兵前来观察清军动向,并信以为真,疏于防守。二十一日三更,刘锦棠率军“潜师夜起”,快速向黄田推进。黄田敌军反应过来的时候,清军已到跟前,惊慌失措,派出骑兵前来应战。

刘锦棠和金顺也抢先占据山岗指挥战斗,两军兵分两路进攻:刘锦棠的老湘军主攻左路,总兵余虎恩、陶金鼎率领马队攻左路之左,总兵谭拔萃、参将董福祥率步队后进;提督黄万鹏率马队攻左路之右,总兵谭上连、提督萧元亨率步队后进,向叛军发动进攻。

见清军发动进攻,敌军遂负隅顽抗,但清军攻势极其凶猛,黄田敌军被清军杀得节节后退,与步兵会合后,再度抵抗。清军将领谭拔萃、谭上连、董福祥随率步军主攻中路,余虎恩、黄万鹏率骑兵从两翼包抄进攻,敌军终于溃逃。而据守黄田卡栅的敌军见到前线大败,夺路而逃,清军直追至古牧地。而金顺则率萨凌阿、沙克都林攻击敌军右路,也顺利将敌军击溃。

黄田首胜,清军歼灭敌军众多,并俘获敌军21人,夺取旗帜、枪械数十件,战马28匹。清军阵亡14名,受伤38名。

夺取北疆门户古牧地

攻占黄田之后,清军的水源问题得以解决。六月二十四日,刘锦棠决定出击古牧地,令大军对古牧地城进行包围并结垒自固。与此同时,又抽派兵在城南修筑炮台,金顺则在西北一带设置炮台,准备炮击古牧地。二十六日,千总庄伟以大炮轰塌东北面城垛,复用火炮连续猛射。二十七日,清军以火炮轰击城正东面城墙,并炸毁城垛。清军的战术非常明显,用炮在城墙炸开缺口,清军从缺口一拥而入,夺占古牧地。

经过连日炮轰,刘锦棠见火候已到,遂分派任务,命谭拔萃率军从东北缺口进攻,谭上连率兵从正东缺口进攻,留预备队防止敌军逃窜;知府罗长祐与副将杨金龙、千总庄伟将火炮移至城南,并调集各式步枪和劈山炮猛烈打击城墙,参军董福祥等人准备沙袋,填壕进攻;直隶州知州袁尧龄、提督唐国华等人率军列队城南左右,扼守敌军逃跑之路。从布置上看,刘锦棠显然将城南做为主攻方向,东北、正东方向的进攻更像是吸引敌军主力并伺机冲入。其余骑兵、步兵各守险要,待城内残敌逃出截击。刘锦棠本人则在城南山垒凭高督战。

六月二十八日黎明,清军用大炮轰击古牧地南城墙,左侧子墙渐渐坍塌。清军测准炮身,再次火炮齐射,南城城墙坍塌过半。城内敌军也向清军以枪炮射击,但终究压不过清军火力,“子如注雨,贼多死者”。刘锦棠见炮兵得手,命大军重点进攻南城,南路进攻清军奋勇向前,冲上缺口投掷炸药包杀伤敌军,后队步兵则加紧填壕跟进,大军一拥而入,将城头“施放枪炮拒贼悉数斩杀”。

古牧地之战进入巷战阶段,谭上连、谭拔萃、董福祥率湘军从各个缺口涌入,与敌军短兵相接,金顺军随后也从东北面缺口冲入。经过激烈战斗,“巷战之贼斩杀殆尽”。清军正式克复古牧地城,此役击毙敌军将近6000人,俘获215人,据守城内敌军完全被歼灭。清军阵亡官兵158名,受伤455名。击毙敌军头目金中万、王治、绷塞奇、玉只巴什等人。

此役,侵略军头目阿古柏派其爱将阿托爱领兵数千前来支援古牧地城,结果被金顺所部将领萨凌阿阻击,“击斩黄衣贼酋一”,阿古柏兵被清军轻松击败,弃马而逃,下落不明。

克复乌鲁木齐

在古牧地战役结束后,清军通过打扫战场获得一份文件,系敌将王治、金中万向乌鲁木齐伪阿奇木伯克马人得寄出的求援信,上面附有马人得的批复,批复显示乌鲁木齐敌军已经精锐尽出全数支援古牧地,并且南疆阿古柏的援军还未到达。刘锦棠得知乌鲁木齐空虚的情况后,大喜过望,当机立断下令湘军整队闪击乌鲁木齐城,并激励下属道:“贼大创,无固志,轻军袭乌鲁木齐,城可破也。城破即万里指麾可定。”

六月二十九日,刘锦棠留下谭和义、唐国华两营守卫古牧地城。命湘军乘胜急攻乌鲁木齐,一面知会金顺协助作战。大军推进至七道堡湾,堡外少量敌军猝不及防,慌忙向乌鲁木齐方向逃去,湘军马队迅速追击,斩杀敌军10多人。过七道湾后,又风驰电掣的到达乌鲁木齐十余里处,伪阿奇木伯克马人得本来想再挣扎一下,“贼首马人得与白彦虎等聚议,以官军锐不可当,莫如先遣妇女、辎重南窜,留精装驻守,再候消息”,忽闻湘军逼近,被突如其来的“惊喜”吓得魂飞魄散,慌忙率领1000名敌军逃出乌鲁木齐一里外,并持续向南狂奔。

刘锦棠侦察到这一情况后,立刻让谭慎典、唐秀斋率步兵从北门冲城,进占乌鲁木齐城池,罗长祐、袁尧龄率湘军骑兵列队城北,截杀逃出城内敌军,不过刘锦棠的“过度部署”有点多余,城内敌军仅100人,经过清军清剿,被歼灭大半,清军俘获敌军13名,乌鲁木齐城正式收复。

刘显谟

另一方面,刘锦棠立刻让余虎恩等率领骑兵,谭拔萃等率领步兵追击出城的1000余名敌军,追击至10多里,敌军不仅不投降,而且胆敢回击负隅顽抗,湘军与敌血战,作战中将领陶鼎金被敌军枪矛刺伤,简单包扎后,与余虎恩、黄万鹏继续追杀,直至城南三十里的盐墩池方才作罢。

乌鲁木齐之战共歼敌近600名,俘虏26名。湘军牺牲官兵130名,受伤47名。收复乌鲁木齐后,刘锦棠大军暂时于乌城休整,并清理残敌。左宗棠在得到乌鲁木齐收复的消息后,非常高兴,直夸刘锦棠“忠勇罕俦,机神敏速,有谋能断,履险如夷,实一时杰出之将”。

刘锦棠助金顺收复绥来(玛纳斯城)

克复乌鲁木齐的主力是刘锦棠率领的湘军,乌鲁木齐都统金顺仅为协助作战。攻占乌鲁木齐后,金顺部主要负责收复乌鲁木齐周边的昌里、呼图壁、景华城等地,这些城镇,敌军逃亡殆尽,收复过程颇为轻松。

但到了乌鲁木齐西270余里的绥来城后,情况发生变化,此地敌军在其主将伪元帅韩刑脓的带领下,抵抗十分激烈。金顺所部七月十五日到达城下,直到八月十四日还屡攻不克。于是不得不致函刘锦棠,请刘锦棠拉自己一把。刘锦棠遂命道员罗长祜与谭拔萃、黄万鹏、董福祥等11营赶赴增援。

八月十七日,谭拔萃等率湘军抵达,进驻绥来城南和西南隅,并与金顺挖掘壕沟以防止敌军逃跑。二十六日,署伊犁将军荣全也前来会剿。

在完成包围后,清军采取挖地道轰塌城墙的战术。从十九日开始,清军就一直在挖掘地道,意图直达城下。九月初一中午,地道挖成,清军引爆炸药,将城墙轰塌两丈余,方春发率队从缺口冲入,谭拔萃也于城南率领湘军进攻,但敌军在城内凭借矮墙抵抗,清军进攻失败,谭拔萃收兵时,可能是为了防止敌军反击,命炮兵对城中猛轰,“开放大炮数十子飞入城中”,没想到这一顿炮击收到了奇效,敌军主帅韩刑脓被这波炮击直接击毙。

九月初二日,金顺所部与湘军再次从缺口进攻,城内敌军“预竖木栅,加裹湿毡,以挡枪炮”,清军屡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十六、十七两日,眼见再守下去毫无希望,敌军首领海晏率队突围,但全被清军堵了回去。

九月十九日,穷途末路的海晏突然对清军发出“乞抚”请求,金顺要求其交出马匹、枪械,并将各级头目捆绑后交给清军。但海晏实乃诈降,想趁清军放松警惕后突围。九月二十一日早上,城内敌军二三千人走出西门,老幼妇女居中,敌军则持枪械夹护。金顺见此情形立刻意识到敌军诈降,命其麾下各营及湘军所部严阵以待,一面再三告知敌军“抛弃枪械,仍准免死”,可谓是仁至义尽。

但敌军十分死硬,敌军头目何碌忽然炮击清军,唆众扑向清军军阵。清军也毫不客气,徐学功部和湘军立刻发动进攻,敌军左冲右突,但在清军的围攻下损失惨重,敌军头目何碌当场被击毙,另一头目黑峻见突围无望举枪自尽。

其余逃出敌军,被金顺所部和湘军马队分路追斩,无一漏网。城中残留敌军也被全部歼灭,绥来城告复。金顺所部俘虏海晏、王奇玉、马受等敌军头目,经金顺、荣全审理,全部处死。

经过三月多的浴血奋战,北疆敌军全部被清军肃清,达到了左宗棠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战略,左公的“先北后南”战略已成其半,刘锦棠也将率领三湘子弟踏上新的征程去收复南疆,敲响阿古柏侵略军的丧钟。

1 阅读:13
史海撷英

史海撷英

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