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ZARD的《My Friend》,湘北全队带着“我们去称霸全国”的梦想,踏上了开往全国大赛的列车,《灌篮高手》TV版的结局戛然而止。所有的遗憾都定格在这一刻,成为无数观众解不开的心结。
27年后,列车到站,比赛开始,《灌篮高手》电影版于4月20日在国内上映,给冷清的电影大盘放了一把火。
在正式上映前,这部电影的预售票房便突破1亿人民币,网络热度高涨;上映两天,6.2万人给这部电影打出9.1的豆瓣评分,猫眼专业版显示票房已破2亿元。
更令人震撼的,是堪称现象级的观影行为。在《灌篮高手》首映当天的凌晨,影院大厅人山人海,穿同款球衣、扯横幅应援打call、COS五虎的观众不计其数,不少面容疲惫的中年观众身处其中,一句“你有没有为看电影拼过命”,简直不足以概括这种信念感。
火,太火了。在这个情怀泛滥的年代,虽迟但到的《灌篮高手》,依然拥有一呼百应式的神级感召力,凭什么?
作为青春和运动结合的经典热血漫,《灌篮高手》是贯穿80后和90后两代中国观众成长的集体记忆。
它的故事并不复杂,就发生在一个学期内。关于这个故事的暗号,有三井寿那句“教练,我想打篮球”,有关“老爹”安西教练的“你现在放弃,就相当于比赛提前结束”,当然还有宛如运动男孩101般的魅力人物们:黑发bking流川枫,红发笨蛋天才樱木花道……均一一刻入我们的DNA里。
27年前,它带着遗憾离场,没有和观众好好说再见。这么多年里,《灌篮高手》没有为了连载而连载,没有人设崩塌,27年的沉淀造就了强悍的情感基础,眼泪早已蓄势待发。
许多观众在电影开始的那一刻,就开始情感决堤,“不是某个点的爆哭,而是眼泪从头流到尾”,为“我们终于走到了这里”,为“熟悉的人回来了”,为“逝去的永远逝去了”,也为“无论如何,这是最后一次”。
在此之前,极致的仪式感早已将人们的情怀渲染到了顶峰。
4月15日,负责引进和宣传《灌篮高手》的路画影视为该片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首映礼,将27米CINITY巨幕搬到了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里,灌篮比赛、啦啦队表演、全场大合唱轮番来,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电影、比赛、演唱会三位一体的首映礼体验。
随后粉丝、艺人自发打call,怀旧、高燃的氛围弥漫在社交平台上,井上雄彦更是发文向中国观众问好,影院里推出的周边产品统统卖断货……非做不可的渴望将人燃烧得彻夜难眠的感觉,和那个元气满满的明亮年代,好像全部都回来了。
盛大的仪式感里,尽是“可否许我再少年”的热望和弥补青春遗憾的喜悦。
可以说,《灌篮高手》在前期氛围营造里,动用了诸多情怀杀技巧来包围观众。IP的魅力、与青春绑定的主题、戛然而止的结局、漫长的等待、从未收割过粉丝的凛然情怀和艺术坚守,早已给这个IP塑了金身。
但回到电影本身,作为原著作者、编剧和导演的井上雄彦,并没有选择打情怀牌。
首先电影在画风上就与TV版差异巨大,对于粉丝而言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3D转2D渲染技术无疑让篮球比赛画面更流畅、有质感,不过随之角色的长相都有了“奇怪的改变”,被网友点评人物的面部平整光滑到“像是做了医美”。
其次,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聚光灯下的樱木花道和流川枫这样的天才王道角色,而是负重前行的普通人宫城良田,他个子不高、天赋一般,更贴近真实的人。而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赤木晴子只是出现在了观众席。
“毕竟大家都生活在痛苦中,不是所有人都拥有无限可能性”,27年后,年过半百的井上雄彦价值观已经发生了诸多改变。对于这样的视角转换和原创剧情,有的人感到“被骗”,有的人则表示“何其有幸,能与《灌篮高手》一起成长”。
至于《好想大声说爱你》和《直到世界的尽头》这两首战歌,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响起。毋庸置疑的是,井上雄彦对比赛节奏的掌控造诣更上层楼,但他也抑制了过度煽情和一心为爽的叙事。
从这个角度而言,《灌篮高手》有很“自我”的一面,它致力于讲一个全新的故事,而不是停留在过去。我们都知道:只要停留在过去,复刻经典桥段和BGM,就可以燃爆全场,但它没有这样做,而选择了另一种“燃”法。
这样的做法,无疑让部分观众为这个IP再加了一层情感滤镜。此外,有趣的是,尽管电影本身不打情怀牌收割观众,但在大众的解读中,以上依旧可以划入“情怀杀”解读范畴。
这种不被满足的感受,与“青春就是允许遗憾”的主题暗合,当年的遗憾与现在的遗憾“一脉相承”,这很“井上雄彦”,也很“灌篮高手”。“意,永远难平”,这是属于观众对《灌篮高手》独一份的情怀,也是其他电影很难从根本上借鉴的东西。
【文/飞鱼】
Hi ,.马沙特
成功的情怀套了一帮老男人的票钱。老男人在看这种垃圾灌篮高手跟你姓。垃圾
白云
因为港片的那些情怀从来没离开过,都玩坏了,而《灌篮》从来都没玩过,是憋坏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