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个起飞赛道:机器人“爆单”,锂电企业争夺千亿蓝海

真锂玩研究 2025-02-14 13:08:59

锂电跨界机器人是顺应时代还是无奈之举?

2025年春晚上,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全网刷屏。这些机器人之所以能如此灵活表演,背后离不开“生命线”——动力电池的助力。而这一细节,也迅速在行业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与此同时,锂电行业正深陷价格战的泥沼,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这样的背景下,机器人赛道的蓬勃发展,无疑为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众多头部企业盯上了这片蓝海,将其视作逃离困境的 “诺亚方舟”。短短几个月,就有多家锂电企业官宣跨界、合作,眼看着一场千亿级蓝海争夺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01

为何盯上机器人赛道?

那么,开年第一把火为何会烧到机器人赛道,其中,又隐藏着锂电企业哪些机会呢?

数据揭示,至2024年底,中国智能机器人企业超45.17万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预示着机器人赛道已经加速驶入快车道。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触及27.6亿元,2030年更是有望成长为千亿元市场,对此,市场达成一个共识:2025年或将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面对机器人赛道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锂电企业们集体展现出了一种“求生”与“野心”。

价格战重压下,锂电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供需失衡影响,锂电各环节产品价格在持续下滑,国内磷酸铁锂电芯与三元电芯,均价分别降至0.32元/Wh、0.43元/Wh,较2023年初降幅超60%。在这种境况下,企业亟需新的增长点,于是机器人赛道自然而然进入它们的视野,成为破局之选。

锂电企业们的“野心”也并非空穴来风,二者之间存在诸多技术上的共通之处。比如,在电池的能量密度上,二者都在追求更高水平;在电池安全性与稳定性上,二者都有同等的高度重视;在快充技术上,二者也同样有着迫切需求。如此种种,为双方融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眼下,企业们的“野心”也已化作实际行动,近两个月来,锂电巨头们在机器人赛道的布局动作频频。

02

巨头下场,技术趋势显现

2月10日,中伟股份与当升科技签署了3万-10万吨/年的材料供应协议,计划在动力、储能、低空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锂电池供应链展开合作,尤其聚焦固态/半固态电池前驱体材料方面。市场普遍解读为这是双方剑指人形机器人高端市场的明确信号。

此外,行业内还有许多公司也已悄然布局机器人赛道。蔚蓝锂芯透露,春晚秧歌表演人形机器人背后的公司——杭州宇树科技正是其机器人/机器狗锂电池应用领域的客户。

圣阳股份透露公司生产的圆柱锂电池目前适用于机器人。该圆柱电池循环寿命超8000次,以安全性和耐高温特性见长,能在工业物流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领域能发挥重要作用。

欣旺达也表示,其电池产品已经应用在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领域,并表示未来有机会应用在人形智能机器人领域。

除了行业布局进展神速,技术分化趋势也开始显现。从技术角度来看,锂电池的类型多样,其中,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用途。聚焦到机器人赛道,三元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出色的户外续航能力,成为高端人形机器人和特定作业机器人的首选,而磷酸铁锂电池则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高温特性,被认为更适合于室内环境。

同时,电池厂商们还在不断优化电池材料,来满足机器人对续航、负载与响应速度的高性能要求。

03

泼两盆冷水

机器人赛道的爆火,纵然让锂电企业在内卷中窥见了一丝曙光,但不可避免地还是要在这股热潮上泼上两盆冷水。

冷水一,技术瓶颈为第一道难关。虽然锂电池本身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等优点,但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过热、燃烧甚至爆炸的潜在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痛点。而固态电池作为与人形机器人高度适配的解决方案,虽承载了高期待,但因为同样处于迭代期,其中的挑战不言而喻。

因此,现阶段机器人赛道道路上,锂电企业们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先面对攻克能量密度等关键技术的瓶颈。

冷水二,成本压力是另一大制约因素。随着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加速下滑到0.3元/Wh的阶段,已逼近很多电池企业成本线。为了获取更多订单,二线厂商秉持“以价换量”策略,正在主动压低价格,这使得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企业盈利已经变得极为困难。

在此情景下,大多数二线厂商很难保证高额研发费用的持续投入,技术创新也相对滞后。而唯有极少数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年研发费用超200亿元这样的大手笔,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新技术研发中,有机会占得未来赛道中的一席。

所以不可否认的是,锂电企业大量涌入机器人赛道,是当下产业升级的大势所趋,这一举动,也暴露出了它们寻找第二增长点的急切心理。但是,需要明确技术瓶颈与成本压力这两座大山,长期仍将制约赛道的商业化进程,因此,在选择投身这场千亿市场竞逐前,除了热血,企业们还是需要冷思考。

0 阅读:546
真锂玩研究

真锂玩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