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封建王朝从秦朝开始到最后的清朝结束,前后经历了两千余年,有兴盛,有衰败,但如果严格来算,明朝,乃是归属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这个朝代,其实充满了奇特和不确定性,首先从建国来看,大明在一个乞丐手中建立。
而后所经历的十几位皇帝,基本都可以用奇葩来形容,曾有刚坐上皇位就挑衅亲王权威直接被推翻的,也有沉迷于女色险些被宫女杀死的,更有甚者,竟然相信方术,直接组织一大群人在朝廷之中炼丹,就连最后的灭亡也是充满戏剧性。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真可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本身是想重振大明王朝的,尽管明朝到了灭亡的边缘,他也从未放弃,直至后来李自成带领大军攻破北京,他还在积极对外求援,而这位叫左良玉的将军,手握八十万大军却始终不肯发兵。
这个行为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他在得知这个结果之后,却又表现出无比悲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大明的困境其实明朝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溃败的趋势,早从嘉靖年间开始,因为皇帝酷爱炼丹,朝政基本完全荒废,甚至因为急于炼丹二十年不曾参与朝政,这就导致当时的皇权和政治发生了脱节,导致后续皇帝根本无法融入朝廷管理。
伴随这个情况一同发生的,就是朝中阉党干预政治,这种情况又持续了一代皇帝,一直到朱由校时期,阉党对朝廷的掌控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程度,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魏忠贤,他从一个市井无赖一直做到了皇帝身边人的位置,后来甚至号称自己是九千岁。
当时的朱由校还没来得及将大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去世了,魏忠贤以为后续继位的朱由检是个善茬,不料却踢到了铁板,朱由检一上台首先要做的就是清除阉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隐忍了很久,甚至为了避免被别人鸩杀,只吃自己带的食物。
一段时间之后,朱由检手起刀落,将魏忠贤等阉党集体铲除,这也算是几代皇帝以来不小的建树,但大明朝所面临的危机却远不止如此,此时的朝廷就像一艘有破洞的大船,四处漏水,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是国家内部,因为受到天灾的影响,多数百姓颗粒无收,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游走于山间成为土匪,对其他人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造成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第二点就是在这个矛盾的促使之下,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队公然与朝廷对抗,并且势头越发旺盛,是明朝的心腹大患。
除了这些内忧之外,朝廷还有一部分外患也不容小觑,当年在边疆地区行走的游牧民族后金,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等人的领导之下已经成长为一股相当顽强的势力,虽然目前来看还没有动手的打算,但今后一定是朝廷的劲敌。
这些种种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年因为袁崇焕的错误操作导致了后金长驱直入,大兵压境,险些山河不保,而当下后金军队在关外,朱由检认为应该先着手处理国内的流寇问题,所以起用了一位叫左良玉的人。
而崇祯皇帝怎么也想不到,就在不久之后,自己所信任的将领竟然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走向灭亡,手握兵权却丝毫没有救援的意思。
时势所造的“左良玉”明末时期出生的左良玉,在很小的时候家庭就发生了变故,失去了父亲的他一直被叔父带着,后来便随着叔父去朝廷参军,此时的明朝人才凋零,正需要一位具有领导能力的将军,而就是在这个时候,颇具军功的左良玉被朱由检发现了。
因为他的杰出表现,很快被朱由检派遣去解决部分地区的叛乱,从当时的人群构成来看,左良玉的确是去出兵平叛了,但这些举动多少都存在一些投机的成分,而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屡次战役的最后结果,这也是左良玉的致命弱点。
原本在作战之时,无论对方强弱,都应该带着破釜沉舟的气势和敌军决一死战,只有将士兵放在绝境之中,才能够激发其最大的权力,如此便有更大获胜的可能性,但左良玉偏偏要反向操作。
在每次出兵之前,他从来不进行己方的战略部署,而是派人前去打听敌军的兵力多少,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知己知彼,左良玉的真正目的,是对比双方的兵力强弱,再决定是否要进行这一场战役,这种作战方法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并且很快就有了例子。
当时是崇祯九年,地方上的叛乱已经相当严重,崇祯派遣左良玉前去平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崇祯还派遣了另外一队人马配合左良玉左右夹击,从当时的兵力对比来看,这场战争明朝一方是有巨大优势的,基本可以提前锁定胜局。
要知道,当时在地方上造反的大都是一些吃不起饭的平民,他们没有武器,作战方式一般,甚至没有规模化,简直就是散兵游勇,根本不具备和正规军队作战的能力,更何况是两支朝廷军队,但原本应该配合友军作战的左良玉,却在此次战役之中出现了奇怪的行为。
当时的他正在配合作战的行军路上,中途也不知道是哪位手下获得的消息,称敌军将会派遣大量人员前来增援,这就让瞻前顾后的左良玉产生了顾虑,他担心手下的人马不及对方的多,所以无法取胜,最终在一番纠结之后,他竟然放了友军的鸽子。
在没有告知队友的情况下带领大军撤离,而此时的友军尚且不知情,依然是以一种联合作战的方式部署,最终因为没能等来援军,平叛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左良玉给出的理由则是敌军的增援。
当时尚且不知情的朱由检还对左良玉“保留了兵力”的错误行为表示肯定,甚至还交给了他更多的军队,而左良玉自己眼见这种行为既能得到皇帝的肯定,还能保持自己的人马,进而将这种投机作战方式一直延续了下去。
此后的左良玉,但凡接到作战命令的时候首先会对敌军的大致情况做一个估计,若是对方比自己弱,那便直接迎敌,如果对方比自己略强,左良玉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撤兵逃跑,渐渐地,左良玉就通过这种方法让兵力逐渐增加到了恐怖的七十万。
这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已经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明朝从很早开始就重文轻武,武将基本都被分兵外派,像左良玉这种手握如此庞大兵权的人十分罕见,而当时的朱由检又无法遏制,只能通过外派和奖励的方式安抚左良玉。
坐看国家灭亡朱由检对左良玉的示好,无非是希望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能出自己的一份力,但事情最终还是出乎意料,当时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军队风风火火,连战连捷,加上当时后金政权骚扰辽东地区,让明朝政权左右为难。
李自成从明朝的现状出发,以平分土地为口号,给予了广大农民群众极大的积极性,从陕西开始造反运动,西安是建都的最佳位置,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就从这里开始,并以易守难攻的关中地区为依托,不断对外作战。
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如破竹,直逼北京,此时得知前线情况的朱由检已经是如坐针毡,立刻飞马传书,请求左良玉回朝支援,坐拥80万大军的左良玉原本要火速返回,但却被下属阻拦。
此人告诉左良玉,手下军马虽多,但大都是收编的农民和土匪,战斗力都不行,根本打不过李自成的人马,原本就存在投机心理的左良玉一听这个分析很快按兵不动了。
而此时的崇祯皇帝却急地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认为左良玉不出兵是因为没有封赏,所以承诺了大量的赏赐再次飞马报告,而此时的左良玉终于决定出兵了,但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十万火急的时候还要制定作战计划。
但是战机稍纵即逝,这份作战计划还不曾送到京城,大顺军队就攻破了北京,朱由检上吊自杀,左良玉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姗姗来迟的他看着眼前的场景,感到无比地悔恨。
左良玉虽然无谋,甚至还有些贪财,但却有一点,那就是对国家无比忠心,如今看到自己的国家因为自己而灭亡,他自然是伤心无比,因此痛哭不止。
其实这次战役上的重大失误不止是左良玉一个人的原因,朱由检作为皇帝,只顾发掘所谓的将领,并没有考虑到他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就对他交予兵权,更是在多次战争中没有看清真实的左良玉,最终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导致国家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