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羹的故事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1-09 00:52:57

“羹”,在古代特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饭食。后来,凡是粮食、果品、蔬菜熬煮而成的粥饭都被称为“羹”。

关于“闭门羹”,唐朝冯贽《云仙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宣城名妓史凤不但相貌绝艳,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管是市井小民还是王公贵族,都想一睹芳容。史凤虽出身贫贱,但为人高傲,不会轻易见客。她定下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想要见她的人必须献上诗文一首,待她看过诗文之后再决定见或不见。如果来人的诗文或所给其他东西都不被她看中,她便会叫人在门口放一碗羹招待客人,以示婉言相拒。如此,来客只要看到羹,便心领神会,主动离开。后来,人们便将这羹称为“闭门羹”。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之后,“闭门羹”便成为指代“拒绝”的一种俗语。

其实,从某些方面而言,“闭门羹”比直接严词拒绝更让人难受,吃了“闭门羹”,等于接受人家的婉言拒绝。伸手不打笑脸人,即使你觉得这拒绝多么没有道理,多么令你愤怒,你还是得乖乖接受。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文化愿补不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