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最高级别的会议上,大臣们打起了群架

帅帅说历史 2023-03-18 03:52:00

(紫禁城)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二十三日。

大明京师紫禁城,左掖门,一场别开生面的帝国最高级别会议正在召开中。

之所以说这场会议别开生面,是因为如此高级别的会议,主持人居然并不是时任大明皇帝的明英宗朱祁镇,而是皇帝的弟弟,郕王朱祁钰。

那么问题来了,皇帝去哪里了呢?

答案是,一个月前,明廷北边的瓦剌人频频滋扰,而英宗朱祁镇在心腹宦官王振的怂恿下选择了御驾亲征,他们大约在一个星期之前抵达了战场,并且成功送出了人头,大军被瓦剌人偷袭,几乎全军覆没,而朱祁镇本人也被活捉了。

朱祁镇率领的二十万中央军被他给玩个了底儿掉,而瓦剌人则挟持着朱祁镇,趁势南下,想要一举入侵明朝内地。

所谓内地,那第一个要遭殃的,就是京师紫禁城。

所以,在这样的危机面前,大明王朝的臣僚们立刻开会讨论,商量一下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会上,一部分大臣表示,瓦剌人凶悍,我们不能抵挡,为了保全江山基业,应该放弃京师,先逃到留都南京再说。

持这种想法的人,以翰林侍讲徐珵为代表,徐珵同志甚至还搬出了一套自己的说辞:

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

徐珵说了,我夜观天象,发现星辰有变,这是大明气数已尽的象征,留在北平已经没用了,是徒劳的,只有把都城迁回南京才能度过这次劫难。

怕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怕死你还要硬装。

徐珵同志,可以说是当时大明朝廷一部分怯战畏死的文臣之缩影。

(徐珵)

这些文臣们打嘴炮一个顶十个,写奏疏的时候都是抛头颅洒热血,真到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走的比谁都要快。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是这么没有骨气,你比如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就是一个忠君爱国,且很有胆色的人。

他站在列席中听到徐珵大谈星象之学,劝大臣们南迁,可以说是差点没把鼻子给气歪了,于是他二话不说就站了出来,指着徐珵就是一顿骂:

言南迁者,可斩也!

提议南逃的,现在就应该把他给杀了。

诚然,于谦的想法,那是很正确的。

司马睿衣冠南渡,东晋虽然偏安一隅,却终年生活在十六国的恐惧之中。

宋高宗南去临安,到最后也没能改变被蒙古人灭亡的命运。

往事历历在目,岂可重蹈覆辙?

于谦不愧是于谦,讲话铿锵有力,振聋发聩,大臣们被他所感染,纷纷表示要誓与京师共存亡。

大方向确定了,但却还有一件小事儿没有解决。

这件小事儿,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提出来的。

(陈镒)

都察院,主要负责监察,举报,弹劾,而右都御史陈镒则是该部门的最高领导,是朝廷里极有排面的从一品大员,说话那是很有分量的。

陈镒说了一句什么话呢?是这一句:

振倾危宗社,请灭族以安人心。若不奉诏,群臣死不敢退。

宦官王振导致大明王朝到了如此危险的境地,必须诛灭他的九族,今天不把王振的党羽给收拾了,我可就不走了。

作为大明王朝的初代权宦,王振这个人深得朱祁镇的宠幸,他仗着有皇帝给他兜底儿,作威作福,党同伐异,坑害百姓,残害忠良,混蛋事儿干了一大堆,大臣们早就看他不爽了。

更何况当初要不是王振整天怂恿皇帝亲征,又怎么会酿成今日之祸呢?

所以,陈镒要求,惩处王振,以及王振的党羽。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法不责众,只诛首恶,那么按照这个道理来说的话,陈镒无非是希望可以把罪魁王振绳之以法。

但问题是,王振本人跟随朱祁镇御驾亲征,此时生死不明,也不知道是逃跑了还是死在乱军里了,所以陈镒的要求变成了,处理王振党羽。

陈镒率先发声,立刻在大臣们之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帮大臣们齐刷刷的跪下,纷纷要求惩处王振党羽,整肃官场风气。

(朱祁钰)

我们知道,会议的主持人,是郕王朱祁钰。

作为一名封地就在京师的藩王,朱祁钰这么多年来,一直很没有存在感。

他是天子的弟弟,他可以拥有富贵的生活,但却无法掌握哪怕一丁点的权力,更没有机会接触政务工作,所以这个被临时拉过来的朱祁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来凑数的。

他没有人脉背景,没有工作经验,更没有政治基础,所以当一帮大臣们神情激动的跪在他面前要说法时,朱祁钰很显然有点茫然无措。

茫然不行,大臣们今天必须要个说法。

当时的朝堂状况,可以说,在历史上长河中,那都是很罕见的。

有的大臣高声呵斥,有的大臣声泪俱下,有的大臣捶胸顿足,有的大臣要以头撞柱,表示你今天要是不把这事儿给我们办利索了,我们就死在这儿。

穷巷多怪,曲学多辨,朱祁钰是个老实人,他很慌乱,眼下只好起身安慰一众大臣,表示那我就听你们的,王振此时不在京师,咱们先把王振的家给抄了。

大臣们当然拍手称快,于是朱祁钰立刻叫来在会场负责维持秩序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让他带人去抄家。

查抄大臣,这是锦衣卫的本职工作,然而朱祁钰的这个安排,却并不妥当。

至少,在这帮臣僚们看来,是不妥当的。

顺,振党也,宜遣都御史陈镒。

大家表示,这个马顺,他当年是王振的爪牙,他成分不行,应该让右都御史陈镒去抄家才对。

(金英)

当时,负责传递朱祁钰旨意的,是司礼监的太监,金英。

大臣们在底下吵吵嚷嚷,发表反对意见,搞得一时间朝堂上的秩序很不好。

朱祁钰虽然只是藩王,是临时顶班,但只要是坐在了那个位置上,那就代表他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

自己拿的是皇帝的诏书,传达的是皇帝的旨意,平时传旨,你们这帮大臣们只有跪地听封的份,今天居然敢跳着脚说反对?

我看是给你们惯坏了!

于是,宦官金英立刻严声指责众臣,认为他们不守规矩。

当一个王朝的尊严被剥夺时,剩下的唯有仇恨。

这一次,窝火的百官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罪之人。

时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众欲捽殴英,英脱身入。

朋友们,这个时候的朝廷百官们的情绪,其实就已经有点不太好控制了,所以金英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几个大臣围拢过来,想要把金英按在地上捶一顿,幸好金英身材矮小,十分灵活,一个箭步就跑了出去,这才躲过一顿胖揍。

金英知道大事不妙,然而这个列席会议的锦衣卫马顺同志却毫不自知。

他站在台上听这帮大臣们议论半天了,一直在说要惩处王振党羽。

越听,他心里越不是滋味。

(王振)

王振党羽?自己不就是王振最大的党羽么?惩处王振党羽不就是惩处我么?

今天这帮人要抄王振的家,明天岂不是就轮到自己了?

马顺只觉大事不妙,于是他立刻站了出来,高声呵斥众人,要求臣公们赶紧散去,不要在这里无事生非。

朋友们,实在是不知道,以马顺这个智商,他是怎么混上锦衣卫的高级领导的。

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应该想明白,这个时候的大臣们由于无法将愤怒宣泄到王振身上,已经快要憋疯了,正愁没有地方发泄,刚才金英随便说两句都差点要挨揍,你现在跳出来,你不纯纯是找罪受么?

马顺啊马顺,你要遭老罪喽。

(遭老罪喽)

马顺走下台来,大声斥责,正在人群之中颐指气使的节骨眼儿上,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冲了出来,左手拽住马顺的头发,右手顺势一推,直接就把马顺给按倒在地,然后开始疯狂击打马顺的面部,一边打还一边说道:

以前王振当权的时候,他所做的诸多恶事,都是交给你马顺去办的,你干了那么多坏事儿,事到如今,你居然还敢这么嚣张?

局面,彻底失控。

大家一看王竑都上了,纷纷撸胳膊挽袖子,对着躺在地上的马顺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几分钟过后,居然活活把马顺给打死了。

马顺死了还不算,大臣们踢开马顺的尸体,又开始向朱祁钰要人,要求朱祁钰交出王振的两个亲信,一曰毛贵,二曰王长。

毛贵和王长的智商,那很显然就比马顺高多了,听说大臣们要找自己泄愤,立刻就往后躲,然而站在这俩人后边的太监金英,也就是刚才差点挨揍的那位,平时正好和毛贵王长有仇,顺势直接把这两位仁兄给踢了下去,结果毛王二人也被群臣围殴,活生生给打死了。

马顺,毛贵,王长,这三位在中国历史上,乃至明朝历史上都不太有名气的人物,就以这么一种残酷而荒诞的方式,创造了新成就——历史上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在未经过皇帝允许,而直接被大臣在朝堂上群殴至死的锦衣卫和宦官。

紫禁城的城墙入云,宛如高耸的山峰,殿宇巍峨华贵,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闪烁着霞光,令人目眩神迷。

几滩猩红的血水,四下慌乱的局面,在这座宏伟的东方宫殿里,一场血案,终于表演完毕。

他如花之绽放,却又如花之枯萎,看来,人性可叹,善恶是非。

0 阅读:18

帅帅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