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意识到:因自身的一项缺陷,面对解放军要吃大亏,美军着急了

天晴谈军事 2024-12-09 08:36:35

近日,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刊登了一篇文章,称未来在与中国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中,美国可能会很快消耗完武器,但是新的印度洋-太平洋防御计划或有可能打破这一僵局。一直以来,美国始终给外界以很强大的形象,但是随着如今美国军工业的没落,美军也开始了反思,发现了不少问题,想要极力追赶解放军的步伐。

文章称,假设解放军向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美军突然发射大量导弹,会发生什么?即使美军有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在内的盟友,但是面对解放军先进的武器装备,也会没有好果子吃,或许美军会惨胜,但是其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根本无力应对。其关键原因在于,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补给相当脆弱,甚至是不堪一击,从公开的数据来看,美军武器装备的年产量不足,以导弹为例,可能每年只有几十枚的产量。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若美军与他国发生冲突,仅一次战争,美军会耗尽武器装备库存的绝大一部分。于是,美国开始想办法了,单靠美国自己在短时间内已无力改变这一现状,怎么办呢?还是老套路,拉着盟友一起合作。

在此背景下,美军在2024年6月份的时候,发起了一项多国倡议,即印度-太平洋国防工业基地合作声明(PIPIR),旨在促进所谓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安全、经济安全和繁荣。美军认为,如果PIPIR发挥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美军以及盟友惨胜的风险。当然,PIPIR处于早期阶段,如今并没有太多成效,但美军认为,基于此合作关系,如果在太平洋地区出现冲突,就可以向日本、菲律宾等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资源。其实说白了,所谓的PIPIR不过是类似于一个互助合作协议罢了,笔者还专门查了一些相关资料,PIPIR涉及多方面的合作。例如国防工业协同行动、扩大工业基础能力、提高供应链能力、提高信息共享等。

在24年10月份的时候,PIPIR召开了首次会议,形成了四个制度化的相关要求。具体的举措主要有,可能与韩国联合生产大炮、与澳大利亚联合生产导弹,和日本联合生产反导拦截系统等。美军将其认为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地区性举措,另外,印度太平洋司令部上将认为,这个举措存在很大的缺陷。原因在于,PIPIR的目的在于联合其他国家提高产能,随之扩大武器装备的库存,但是美军忽视了一个关键点,以关岛为例,被美军视为第一岛链的关键位置,如果在关岛存放能够应对足够可能发生的冲突的武器弹药,但在战时,必然是第一轮打击的重点对象。

另外,还存在一个问题,即美国的盟友能否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保证PIPIR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显而易见,是没有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美国、韩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协议中,韩国同意向美国提供30万枚155mm炮弹,用于美国补充其武器库存,并且向乌克兰提供和美国等量的炮弹,但就以目前韩国的生产能力来看,韩国有这样的能力吗?答案是没有!根据公开的数据调查,韩国可能都没有足够的炮弹来应对与朝鲜一周以上的冲突,给美国提供武器保证库存,又谈何实现。

尽管,美军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美军又显得无可奈何。此前,美国国会就曾出具了一份报告,显示如果中美之间发生冲突,其武器弹药的库存仅能维持3-4周的时间。而且越来越多的美专家对此表示担心,美国国防承包公司首席战略官克里斯•布罗斯警告道,我们越来越缺乏工业能力,来遏制并在必要时打赢一场大国冲突。称中国海军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据估计,其造船能力已经达到美国目前生产能力的230倍左右,美国每生产一艘远洋船,中国一年就能生产359艘。美国国家顾问沙利文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从过去三年的乌克兰战场可以吸取教训,因此建立一个健康完整的国防工业基础尤为重要。

再反观中国的国防工业生产能力,已远远的甩美国几条街,我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供应链,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如今不但能实现自给自足,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武器装备也深受其他国家青睐,根据美媒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其武器装备的出口增长量高达74%,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第三大武器供应国。如今,可谓是风水轮流转,美军要想打解放军的主意,奉劝其务必三思而后行!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用户16xxx16

用户16xxx16

3
2024-12-09 18:56

天晴谈军事

天晴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