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自古在威威皇权面前,只有审时度势的臣子,才能活的长久。
1722年,康熙皇帝自知寿数将近,在临终曾下诏,要一个男人陪葬。
这个人就是康熙朝著名大臣隆科多,隆科多出身贵族,还是康熙的小舅子,但康熙却在临终前,颁下圣旨,让隆科多陪葬。
自古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隆科多想不清楚,他一生忠心辅佐康熙,从未有过半点逾矩,没料到到最后,等待他的,竟然是这么残忍的事实。
对于康熙这个决定,隆科多想不明白,大清王朝的接班人胤禛,也想不明白。
直到他继位,坐稳龙椅的那一刻才明白,康熙当年的深意。
01兴亡谱
1727年,这是雍正登基的第五个年头,大臣隆科多被罗列出四十一条大罪,幽禁于畅春园。
此时,满眼沧桑的隆科多内心感慨万千,站在畅春园中麻木的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结局。
他原本早在五年前就该死掉的,一样的畅春园,如今在他眼里,却是格外不同的风景。
五年前,康熙病危,就是在这畅春园中,改变他命运的那道圣旨,也是在畅春园发出的。
那一年的冬天,宣召太监带着满身的风雪,来到了隆科多的府邸。
圣旨上言明,康熙归天之后,希望隆科多能够陪伴左右,言外之意,就是让隆科多陪葬。
隆科多接到圣旨之后,吓得魂惊魄惕,半个身子都麻了。
身为九门提督,隆科多深受康熙倚重,但他知道,做天子的近臣,那就是有一把刀,随时悬在头顶,任凭你是皇亲国戚,任凭你是股肱耳目,皇帝的一句话,随时都可能结束你的性命。
人在生死面前,总要放手一搏的,何况康熙还没有驾崩,就证明他还有生的机会。
而他这唯一的机会,就在康熙的接班人胤禛身上。
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康熙的第四子。
康熙病危之后,想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把这江山交到谁的手里,此前因为他的疏忽,酿成了九子夺嫡的悲剧,这一次,他得做些什么。
尽管胤禛已经是他心中最适合的人选,但他仍旧不放心,他担心他死后,朝中风向大变,会影响努尔哈赤的百年基业。
只要康熙不死,夺嫡大戏就不会结束,胤禛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其他人的暗算。
为了确保胤禛顺利继承大统,站稳脚跟,康熙决定下一盘棋。
隆科多,就是这盘棋局中,最关键的一枚棋子。康熙想让隆科多在他死后,忠心耿耿的辅佐胤禛,为他扫清障碍。
既然康熙想让隆科多辅佐胤禛,为何不临终托孤,而是非要绕这么一个大弯?
原因就在于,康熙并不能完全的信任隆科多,毕竟人心易变,纵横捭阖,才是帝王心术。
康熙这一生,见过忠骨,见过愚臣,但更多的,都是巧舌如簧,七窍玲珑的大臣。
在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之后,他再也不能对任何人保持绝对的信任了。
隆科多和康熙沾亲带故,他的祖先佟养真,是努尔哈赤的左膀右臂,顺治帝时期,隆科多的姑姑,入宫为妃,生下了康熙。
康熙12岁时,又迎娶了隆科多的亲姐姐孝懿仁皇后,按辈分来讲,隆科多是康熙的小舅子。在康熙的关照下,隆科多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九子夺嫡时,前任九门提督托合齐是太子一党,康熙杀鸡儆猴,罢黜了托合齐,并废了太子。
托合齐罢官之后,九门提督空缺,隆科多捡了个大便宜。
人总是贪心不足,康熙深知这个道理,他信任隆科多,却又没有完全信任,他需要一个对皇室衷心,对他认定的继承人忠心的大臣,这个大臣,不能因为别人的一点小恩小惠,就被带跑。
康熙想让隆科多,心无旁骛的辅佐四皇子胤禛,首先就得让胤禛成为隆科多的恩人。
人生在世,唯有救命之恩最重,这是确保隆科多不会在政权更迭时变节的最好办法。
可怜的隆科多,不知道康熙的算计,竟真的以为康熙要他陪葬,于是他接到圣旨之后,行色匆匆的换上朝服,面见四皇子胤禛。
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九子夺嫡到最后,四皇子胤禛已经是胜券在握,讨好未来的君主,换回自己的性命,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哪怕他知道在皇帝病危时,私下面见皇子是大不敬之罪,他也顾不得这些狗屁规矩了。
隆科多是忐忑的,他不知道四皇子胤禛,会不会答应他的请求,更不知道,明天的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再穿上这身象征着荣耀的朝服。
四皇子胤禛知其来意后,显得有些为难,在这关键时刻,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父皇,会把皇位传给谁,像结交重臣这样的好机会,他不想错过,可他又怕一步踏错,满盘皆输。
在思忖之后,他答应了隆科多的请求,亲自去康熙面前,为他求情。
在这吃人的紫禁城中,谁又不是命悬一线,放手一搏呢?
康熙对胤禛的到来并不意外,这原本就是他设的棋局,他甚至有些高兴,至少他的计划,在顺利的推行。
胤禛向康熙请安之后,找准时机,小心翼翼的开口,帮隆科多求情。
此时的他,已经准备接受康熙的勃然大怒了,但没想到,康熙竟然答应了。
康熙当即下旨,撤回让隆科多陪葬的旨意,并且召隆科多即可入宫,让他成为顾命大臣。
对隆科多而言,这是个喜从天降的好消息,对康熙来说,棋局终,天下定。
02绝路逢生
隆科多不仅可以活下去,还从九门提顿,摇身一变,成为了受人尊重的顾命大臣,这是多大的殊荣,在他看来,这份殊荣,是四皇子胤禛帮他争取到的。
他进宫之后,康熙已经卧床不起,他指着屋内“正大光明”的牌匾,告诉隆科多,他写的传位遗诏藏在牌匾的后面。
康熙驾崩之后,隆科多成为了顾命大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读康熙的遗诏,传位给四皇子胤禛。
雍正登基之后,隆科多作为拥立大臣,受到了雍正的重用,成为“总事务大臣”。
对于自己的这位舅舅,雍正一开始,是很器重的,后来他也明白了康熙的良苦用心。
但雍正五年,隆科多却被雍正软禁在畅春园中的一间禁所,一年后,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死在了繁花似锦的仲夏之初。
盛极必衰,是千古不变的定律,隆科多从位极人臣,再到奔赴黄泉,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嚣张跋扈惹来的后果。
康熙的一番苦心,在他死后,已经终止。
执棋之人换成了雍正,他和康熙截然不同,他是个生性多疑,杀伐果决的君王,只是隆科多到死,才看清这个事实。
作为顾命大臣,隆科多走向了人生的巅峰,雍正皇帝称他为舅舅,满朝文武公卿对他礼让三分,颔首行礼,他的几个儿子沾了他的光,屡屡加官进爵。
隆科多的家族,成为雍正王朝最鼎盛的家族,再也不把除皇帝以外的人放在眼里。
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但人们往往被浮云遮了眼,看不清其中利害。
功高震主的下场如何,人们早已经心知肚明,前人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但奈何隆科多视而不见。
作为雍正王朝最有实权的大臣,隆科多开始他的作死之路。
从直观一点的角度来看,隆科多的位置,更像是一朝宰相。
雍正让他主管一切事务,他还真的丝毫不推拒,就连任命大臣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也要横插一脚。
因为他的身份,朝中大臣没人敢得罪他,隆科多开始效仿古往权臣,开始在朝中培植自己的亲信。
他提拔官员,从来不看学识,而是看关系。
任人唯亲的事情常有发生,大臣们怨声载道,却又不敢和他作对。
“佟选”之风盛行,隆科多洋洋得意,殊不知,雍正正等着在他功高盖主,赏无可赏的时候来个当头棒喝。
雍正对于他过多插手朝堂的事情,一忍再忍,毕竟在最初的那几年,很多事情,他也需要隆科多去帮他完成。
真正让雍正觉得不可容忍的,是隆科多对皇权的蔑视,隆科多仗着皇帝的宠爱,就连一些王爷都不放在眼里。
03盛极而衰的堕落
雍正三年,雍正皇帝撤去了隆科多步军统领的职务,他那品行不端的次子玉柱也被罢官,这是雍正给他的警告。
隆科多此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于是开始为自己谋求后路,将多年来搜刮的钱财,都藏匿起来。
雍正五年,隆科多的嫡子岳兴阿向皇帝举发隆科多,罪名之多,令人咋舌。
雍正皇帝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收拾隆科多。
早在康熙王朝期间,隆科多就飞扬跋扈,经常仗势欺人,就连自己岳父的小妾都占为己有,这个小妾,就是他的次子玉柱的母亲。
隆科多的罪名中,有一大半,都是他的这位小妾作出来的,隆科多仗着自己的地位胡作非为,而他的小妾也开始耀武扬威。
隆科多的小妾在家里飞扬跋扈,把他的正妻害死了,不仅如此,还想残害他的嫡子岳兴阿。
好在岳兴阿命大,几次三次躲过了她的毒手。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隆科多成了顾命大臣之后,他的小妾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她经常以正妻自居,出入于各种场合,又因为性子跋扈,把人得罪了大半,无形中为隆科多树了很多的敌人。
隆科多在朝中任意提拔官员时,造成了很不好的风气,很多人不思进取,但为了大好前程,不惜花钱买官。
隆科多不敢明着收受贿赂,但他的小妾却来者不拒,凡是来府上请求办事的,只要送上金银珠宝,都一概应承。
没多久,隆科多家里的财宝,多到已经堆不下了。
光是隆科多小妾收取的贿赂,就多达44万3000两白银,数目之多,让雍正都瞠目结舌。
清朝腐败程度是非常严重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像隆科多这样一手遮天,宠妾灭妻的人还真是不多。
之后隆科多和儿子玉柱被撤职,就是因为他的小妾私底下,宴请了康熙第九子胤禟身边的太监来家中做客!
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罪过,但雍正顾念佟氏家族和康熙托孤的恩情,只是撤了隆科多步军统领一职。
这件事终究是触了雍正的逆鳞,雍正将隆科多叫来,对他破口大骂:朕自登基以来,将你和年羹尧视为心腹,无半点猜疑防范,如今你们作威作福,招权纳贿,辜负了朕!
天子一怒,自古都是要有人遭殃的,隆科多被雍正的怒火吓得哆嗦,跪在地下不断的认错。
雍正最终并没有严惩于他,但是自此之后,也不再称呼他为“舅舅”。
雍正在训斥中,还提到了明珠和索额图,意在敲打隆科多。
隆科多听懂了雍正的意思,他知道,如果自己再恣意而为,明珠和索额图就是自己的下场。
隆科多突然发现,自己从未看清过,这个高高在上的帝王。
但多年来的骄傲不允许他低头,为了防止最坏的结果发生,他暗中为自己谋求后路,和朝中大臣勾结,疯狂敛财。
雍正四年,隆科多的一个家仆因为收受巨额贿赂被抓,在狱中,供出了隆科多和年羹尧等多位大臣。
东窗事发之后,隆科多的嫡子岳兴阿作为重要证人,主动站出来检举自己的父亲。
曾经赫赫扬扬的顾命大臣,终于在欲望中,走向了倾覆的末路。
雍正赐死了年羹尧,将隆科多囚禁于畅春园一处偏僻的禁所中,佟氏一族百年荣辱,毁于一旦。
不知道被囚于方寸之间的隆科多,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
或许在五年前死掉,也不是一件坏事,起码日后人们提起他,会说他是康熙王朝难得的忠臣,而佟氏一族的荣耀,也能被保住。
他苟活了五年,却在这五年里败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