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歆小迪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闺蜜和老公在辅导孩子学习上存在分歧。
闺蜜老公认为闺蜜对孩子的学习参与过多,每天坐在孩子对面盯着孩子,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对她有依赖,背一首诗也需要她陪一起背。
闺蜜觉得老公大撒手,什么都不管,就让一个5、6岁的孩子自己完成,孩子总是磨磨蹭蹭说太难,就不愿意做了。畏难情绪本身是因为任务有太多步骤,孩子开始时候无从下手,就干脆放弃不做。
其实,他们两个人的方法都不对。闺蜜的错误是“授人以鱼”,没有“授人以渔”。她没有告诉孩子如何分解任务的方法,而只是帮她完成任务,没有交给他方法,所以他离开我的帮助就无法独立完成。
闺蜜老公的错误是没有给孩子予以帮助,他总是希望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就完成任务,可孩子年龄还小,不具备独立完成的能力,因此孩子会有畏难情绪。
孩子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
这也是很多父母的问题,经常听家长说,我家孩子还容易觉得一件事很“难”,一开始就不敢去做,有畏难情绪。
比如,孩子拼图一错就放弃;搭积木一倒就哭;背诗就挑短的背;读英语就选熟练的读等,其实,孩子有畏难情绪,是正常现象。仔细想想,我们大人不也一样,也喜欢待在舒适区里,不喜欢走到一个陌生的领域。
1、缺乏成功经验的积累
孩子在生活挑战中,由于自身经验或能力不足,导致做事情常常碰壁失败。生活中也缺少被父母表扬被鼓励,孩子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体会不到凡事只有尝试和坚持才会成功。平时多找孩子优点,正向鼓励,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独立,自己勇于面对困难。
2、父母没有教孩子方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父母往往过度关注结果,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会给予孩子负面、不恰当的评价。慢慢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关注结果,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再大胆尝试。
不管是在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家长都要适当对孩子放手,但放手一定要有过程,有计划一点点引导。
3、父母包办,孩子替代性思维强
父母对孩子生活包办过多,给孩子制定很多生活规则限制孩子自我发挥,使得孩子自主性逐渐削弱。凡事都需要先得到父母同意才可以做,降低孩子行动力,增强孩子畏难情绪。
有的父母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不让孩子“为难”,从而养成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主动性,事事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替他解决,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怎么走出舒适区,孩子长大也就更可能迎难而上,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