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尚旅游
汤食“王国”,并不只有广东,其实河南也不遑多让!
河南人爱喝汤,连见面打招呼都要问一句:“喝汤某?”(喝汤了没有?)在他们看来,“喝汤”和“吃饭”同样重要,几乎一天三顿都不可缺少,因为他们的汤并不是单纯的汤汤水水,而是一道道货真价实的“硬菜”。
不同于广东靓汤的精致细腻,河南人的汤朴素实用,胡辣汤驱寒、牛羊肉汤饱腹、sha汤暖胃暖心......这些汤食滋润了中原大地的干燥,也连接着远走他乡的游子对故土的记忆。
古老的中原大地,原来是隐藏的汤食“王国”。
提起河南的特色汤类面食,胡辣汤肯定是首屈一指。“胡”字,一般认为是指胡椒,“辣”指的是胡椒、姜粉的辣味。
一口下去,胡椒狂放的味道携着热辣滚烫的汤汁让腾腾热气直冲天灵盖;再品一口,厚重的咸香之味夹杂着各种食材的味道翻滚入肠,留下唇齿生津的回甘。
就这样一口接着一口,一碗下去便大汗淋漓、疲劳顿消,河南人生生不息的一天又开始了。
胡辣汤 | ©河南卫视
在胡辣汤的江湖中,逍遥镇是一个地标性的存在。这个周口西华县的小镇,靠胡辣汤统一了河南人的味蕾,并因此名满天下。
走在逍遥镇的大街上,10米之内,便能看到一家胡辣汤店,家家顾客盈门,即使到了上午十点钟,依旧人声鼎沸。
据说逍遥镇胡辣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当时御厨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消食茶”为基础,熬制出色香味俱佳的汤羹,被宋徽宗赐名为“延年益寿汤”。后来,御厨赵杞因战乱南逃至逍遥镇,隐居于此,将“延年益寿汤”的技艺带到了这里,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胡辣汤。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传承人高群生正在制作胡辣汤 |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带着“皇家御用”光环的逍遥镇胡辣汤,制作过程极为讲究,需要极致的耐心与细致。
首先,挑选新鲜的鸭肉和猪骨,经过煮炖的过程,使得肉汤浓郁香甜;然后,将鸭肉和猪骨捞出,再倒入鸡蛋、面粉等调料,用火慢慢熬煮而成;最后,将胡椒面、香菜、葱花等辅料加入,使其口感更加丰富。
这样的慢工细活儿,煲出了回味无穷的胡辣汤,让河南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想办法回来喝一口。2018年,逍遥镇胡辣汤登上了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021年,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牛肉胡辣汤 | ©澜澜
时移势易,胡辣汤也在各地发展出不同的特色。
漯河北舞渡的炖肉胡辣汤吸收了回民的饮食烹饪习惯,汤鲜肉烂,食材丰富,喝一口香辣绵口,回味无穷。
北舞渡炖肉胡辣汤 | ©漯河发布
濮阳白胡辣汤则以白胡椒制作,色泽白润,面筋呈现絮状,猛一看有点像白粥,但是喝上一口,那种热、香、酸、辣充斥着五脏六腑和毛孔,温中散寒,提鲜开胃。
看似寡淡实则酸辣爽口的白胡辣汤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开封素胡辣汤也是一绝,里边虽没肉,但是喝起来却比肉香,看着有种透明的纯白,特别是里边的手洗面筋,挑逗着人们的味蕾,鲜美辛辣。
开封素胡辣汤 | ©开封美食玩乐
说起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扑面而来,五千年文明史和一千五百年的建都史,让洛阳人自带中原文明的厚重。但有一件事,可以化解这份厚重,把洛阳人的松弛感拉满,那就是“八大汤”。
不像用来接待外宾的洛阳水席,八大汤是洛阳人的家常菜,街头巷尾、家家户户都可见其踪影。“早晨一碗汤,神仙也不当”,多少古今兴废事,都在早晨这一碗汤里化为日常生活的点滴。
洛阳“汤都”之名,也由此而来。
刚盛出的一碗洛阳不翻汤 | ©云海路漫漫
牛肉汤有洛阳“汤中之王”的美誉,以纯汤打底,做工考究,煮汤前须将牛骨放进清水中泡24小时,并且不断更换泡骨的水,直到水完全清澈,再将牛骨头下锅煮,但不放任何佐料,这样煮出来的汤,洁白如奶,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汤的香醇。
洛阳牛肉汤 | ©图虫:jxxnet
羊肉汤也是盛名在外的洛阳美食,主料是羊腿骨,一般每天晚上将大量敲开的羊骨置于近一人深、直径两米开外的大锅内,加入清水和自制香料,汤烧沸后,通宵达旦地用文火熬煮。
洛阳羊肉汤讲究味鲜、肉肥、汤清。
选择肥壮的山羊,当天宰杀,当天下锅,是为“味鲜”;一羊一锅,定量加水,煮出来的羊肉不肥不腻,是为“肉肥”;不勾芡的原汤,不膻不腥,味道刚好,是为“汤清”。
洛阳羊肉汤配饼丝 | ©洛阳旅游
“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作为洛阳三大肉汤之一,驴肉汤也是洛阳本地人喝得较多的汤类,制作时将驴肉切片,用油煸炒至变色,再加入调料和清水炖煮,或伴食、或下酒都很相宜。驴肉汤里除了驴肉,最具特色的就要数“驴白血”了,颜色比猪血淡一些,口感清脆爽滑,营养丰富。
洛阳驴肉汤 | ©洛阳旅游
杂肝汤可能是八大汤中最有个性的,臭中带香、咸辣咂舌。
主要原料是牛或者羊的肝、肚、肺、肠子等,在大汤锅中熬制成汤底,汤锅底部连着调制杂肝汤的铁锅,打开汤锅下面的闸门,滚烫的清汤就流到大铁锅中,然后将“撇汤油”、牛油、辣椒油倒到铁锅中化开,再放入用大料、盐、味精混合的调料,一锅杂肝汤就调制成功了。
杂肝汤 | ©洛阳旅游
豆腐汤是洛阳汤中唯一的全素汤,以白豆腐为主料、姜为辅料,再调入些稀稀的面糊,盛汤入碗时,加入粉条、油豆腐丝儿、青菜等配料,再添上一勺辣椒油,香气便氤氲开来,引人馋涎欲滴。
丸子汤则是唯一主要售卖时间是晚上的汤食,可入汤的丸子包括牛羊肉丸、猪肉丸、豆腐丸、豆面丸、焦炸丸和鱼丸、萝卜丸等等,吃起来有荤有素、有焦有软、有脆有绵,别有风味。
洛阳豆腐汤 | ©洛阳旅游
不翻汤是汤中唯一夹杂主食的汤,距今已有120余年历史。
所谓“不翻”就是在鏊子上烙成的绿豆薄饼,因为在烙制时不用翻动而得名,两张做好的“不翻”,加上各样的菜品,再浇上一勺浓香的高汤,滋味浓厚。
不翻汤中的不翻饼 | ©洛阳旅游
凉粉汤是唯一保留在过年习俗中的汤食,需要提前将凉粉做好,切成块备用,同时在除夕晚上准备好配菜,包括肉类和蔬菜,精髓在于一定要放一勺农历二十九煮肉时的肉汤,最后在大年初一早晨五点熬制成汤,以此开启新一年。
牛肉丸子凉粉汤 | ©洛宁宣传
豫东平原上的商丘,是“中国唯一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古城”,商汤在这里建都,王亥在这开创华夏商业贸易先河。或许因为与水有缘,虽未冠以汤都之名,商丘的各色汤食却也闻名遐迩,是商丘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淡忘的故乡记忆。
如果要选一种在河南人心目中能够媲美胡辣汤的汤食,那么商丘夏邑的sha汤一定是不二之选。
商丘古城 | ©卢文
相传由乾隆赐名,但是sha字在各种字典中均未收录,只留下了sha这个读音(亦或读作sa)。这种汤看起来并不起眼,实际制作起来繁复而考究。
主料是当地的肥羊、蒸牛肉、土鸡,辅料是小茴、白芷、草豆菀、高良姜、桂皮、丁香、生姜、大葱、胡椒、麦仁等十多种中草药。
制作时要先以大火煮,然后又用文火熬,经过一夜的熬制,再以面糊勾芡,出锅时放入香油、香醋、香菜即可食用。因为营养丰富、生津和胃、除湿祛寒等功效,sha汤被视为冬秋季进补的佳品。
sha汤 | ©百姓文化云
夏邑不仅是孔子祖籍之地,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民间流传夏邑的特色美食都具有益寿延年之效,sha汤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大部分夏邑人的一天,都是由一碗热气腾腾的sha汤开启的。凌晨五点天还不亮,早餐店里就会聚集起不少食客。一碗sha汤配上水煎包,就是当地人的早餐标配,也是漂泊在外的夏邑游子无不想念的家乡味道。
包子就sha汤是最经典的吃法 | ©河南省文化馆
同样有长寿之乡美誉的商丘宁陵县,也有一道被认为有益寿延年效果的汤食——哨子汤。
在以面食为主的豫东,哨子汤的主要原料却是小米。制作时,先要将小米磨成浆,然后配以鲜鸡汤、羊油、粉条,再加上茴香、姜、花椒、味精、食盐等佐料熬制而成。
食用时,在碗里浇上特制的牛肉精哨子和辣椒油,鲜美可口、不腥不膻、香而不腻、余味绵长。因为喝时要放在嘴边吹一下,所以称作“哨子汤”。
哨子汤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宁陵县,哨子汤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每逢节日和庆典,人们便喜欢聚集在一起,哨子汤是聚会庆典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人们喜欢就着一碗哨子汤,分享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以后不管走得多远,都记着这节日的温馨。
信阳,这座位于河南最南边的城市,因为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总被认为更像荆楚之地,“含鄂量”超标。
信阳的美食,也有一股鱼米之乡的味道。
信阳南湖湾与茶山 | ©王浩
与春申君和黄歇渊源甚深的潢川名吃双柳鱼丸汤可谓坐实了信阳的“含鄂量”。
潢川县是春秋黄国故里、黄姓发源地,也是楚国名臣春申君黄歇的故乡。据传,黄歇受楚顷襄王委派出使秦国议和,行至家乡(今潢川双柳树镇附近)时病倒,一连数日,水米难进。
村中一汪姓老者听说后便自告奋勇为黄歇做了一道鱼丸药汤,黄歇喝了后顿觉有了力气,连食数日,身体很快康复,于是这道汤便因与黄歇的不解之缘而声明远播。
汪师傅双柳鱼丸汤 | ©汪师傅双柳鱼丸汤公众号
传说是否真确已无法考证,不过双柳鱼丸汤确实征服了当地人的胃。这道汤的制作非常精细,先要用上好鲜鱼制鱼丸,还需大骨熬汤并适当加入中草药、当地豆巾、小酥肉、粉皮等,两相调和之后不仅汤鲜味美,还具有补气强身的功效,常被潢川人作为款待宾客时的压轴菜。
放点豆筋再加蛋,一碗鱼丸汤中食材万千 | ©汪师傅双柳鱼丸汤公众号
南湾湖是珍藏于信阳人心头的一枚青玉,清炖南湾鱼便是这秀丽风光的精华,撩拨着食客舌尖上催之欲开的味蕾,成为信阳菜中的招牌。
这道汤制作时需将整个鱼头放入陶罐,取清澈的湖水,在灶台上慢慢地煨炖,直到鱼头汤渐渐变成奶白色;当整个汤汁浸满鲜香的鱼味时,往鱼汤中放入几片大茴(藿香)叶,调起独特的香味。
“独怜清炖美,鲜嫩醉秋风”,奶白色的鱼汤,鲜香味纯,亦汤亦菜,一锅上桌,热气腾腾,让人暖意顿生。
肥美的南湾鱼 | ©舌尖上的信阳
罗山大肠汤可能是少数能让人想起信阳的河南属性的汤食。
这道汤的主材是猪中精品淮南猪的大肠,辅以猪血、水豆腐,配各种秘制调料炖制而成,加以荆芥或小蒜苗,别具一番风味。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巡查到信阳罗山,晌午时分路过一农家,闻到了香气扑鼻的大肠汤,顿感神清气爽,连吃几碗,赞不绝口,大肠汤就此声名鹊起,历代相传。
时至今日,在罗山当地仍流传这样的说法:“日啖大肠二三碗,不妨长作罗山人”。每天清晨,一碗大肠汤就一碗大米饭,再喝一瓶啤酒,已经成为罗山本地的一道街头风景,常使初来乍到的外地旅客惊叹——这个吃法,“含鄂量”也是真的很高呀!
罗山大肠汤 | ©图虫:咖啡加点糖
河南汤食,亦菜亦饭亦汤,一如广袤中原,低调、大气、包容万千,一口下去,各种滋味都在心间。喝汤,既是刻在河南人DNA中的习惯,也是中原大地上人间烟火的韵味。
如果你来到河南,不妨和当地人一起喝一碗河南特色的汤,绝对不输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