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端午节,别人家的粽子香气扑鼻,自己做的却总是差那么点意思?
甚至在一些地方,没有加特定“神秘配方”的粽子,压根就卖不出去!
这到底是为啥?
难道粽子界也有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粽子里头的门道,保准让你看完,也能做出让人一口气炫两根的好粽子!
啥?
没它粽子卖不掉!
在广西北海,要是有人跟你说他家粽子没加“假蒌叶”,那你就等着看他家的粽子滞销吧!
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不信你去北海的粽子摊看看,顾客第一句话绝对是:“老板,有假蒌叶的吗?
” 没办法,这假蒌叶在北海粽子界的地位,那是相当的高。
这假蒌叶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说白了,就是一种天然的“调味剂”。
把它放进粽子里一起煮,假蒌叶会散发出一股独特的香味,这香味会渗透到糯米和粽子馅里,让粽子吃起来特别香。
而且,假蒌叶还能解腻,让你吃再多也不会觉得腻。
原本只能吃一条普通粽子的小伙伴,吃到用假蒌叶包的粽子,能一次性炫2根还不带腻的,你说厉害不厉害?
别小看这假蒌叶,它可不是随便长长就能用的。
我们这边的假蒌叶,基本上都生长在山林里,而且是那种树林越茂密、腐化的枯叶越多的地方,假蒌叶就长得越茂盛。
刚摘下来的假蒌叶,在伤口处会渗出乳白色的汁液,揉碎了闻一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这清香可不是盖的,把假蒌叶和其他肉类(比如猪肉、鸡肉、鱼等)一起蒸煮,等到假蒌叶熟烂了,那香味会更加浓郁,而且会渗透到肉里,让肉也变得特别香。
所以说,假蒌叶绝对是粽子的灵魂!
粽叶界的“颜值担当”!
除了馅料要讲究,粽叶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在北海,用“簕古叶”包的粽子总是卖得最火,用其他叶子包的粽子卖得最慢,甚至有些无人问津。
为啥?
因为簕古叶包的粽子,在外形上就赢了。
簕古叶长得特别有特点,它们都是一簇一簇生长的,叶子呈带状,叶尾是尖尖的,长可达1米多,宽度的话,会根据生长地带的营养情况,一般在3厘米到6厘米。
叶子边沿和叶脊处有倒刺,让人一看就觉得很特别。
不过,这簕古叶可不好伺候,因为它浑身是刺,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到。
所以,用簕古叶包粽子,得先用小刀把刺一点一点地割下来,然后再抓着叶子的两端,在圆滑硬物的边沿摩擦,让叶子变软。
如果叶子比较宽大,也可以把叶子从中间割成两半,只用两边的叶掌部分来编织粽子“盒子”。
那为啥非得用簕古叶包粽子呢?
因为它在蒸煮过后,会散发出一股独特的香味,这种香味会渗透到粽子里,降低粽子的油腻感,去掉糯米的湿热,增加糯米的口感,提高粽子的品质。
简单来说,就是让粽子更好吃!
这样包,吃2根不腻!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该怎么用假蒌叶和簕古叶包粽子呢?
别急,这就来教你。
先来说说假蒌叶。
包粽子的时候,一个粽子只用一张假蒌叶就够了。
挑选假蒌叶的时候,要选那些嫩绿色的,这种叶子更香。
太嫩的假蒌叶香味不足,太老的假蒌叶会稍微有丁点苦味。
假蒌叶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在准备往粽子中塞入猪肉的时候,就用假蒌叶把猪肉包起来,可以完全包裹,也可以只包裹猪肉的中间部分。
包裹好假蒌叶的猪肉就塞到粽子的中间,这样香味可以均匀地渗到粽子的四方。
再来说说簕古叶。
用簕古叶包粽子,要注意三点:采集注意、簕古叶去刺注意、使用前先用开水烫。
采集的时候,由于簕古叶是有倒刺的,所以我们割簕古叶的时候,需要左手食指和拇指捏住簕古叶,右手拿着镰刀割断簕古叶的根部,这样就可以防止簕古叶掉落刮到身上了。
割刺的时候,左手抓着簕古叶的叶根部位,右手拿着小刀或者镰刀轻轻地割掉刺,需要连带一些叶肉一起割掉,这样更容易。
簕古叶在包粽子之前,建议使用开水浸烫一遍,把簕古叶烫软了,这样有助于提高簕古叶的韧度,防止在包粽子的时候断裂,或者在蒸煮的时候出现裂开的现象。
簕古叶包粽子有两种用法,第一种用法是编织成“粽子盒子”,第二种是用两张簕古叶把糯米和馅一起包起再用绳子扎起来。
粽子香不香,就看这步!
粽子包好后,就要开始煮了。
煮粽子就用一口大锅(如果粽子少,就用一个小锅就行了),在锅底搭一个竹架子(为了防止粽子贴着锅底),然后把粽子一个一个放到锅里面,最后加水,让水把粽子全部覆盖起来。
刚开始生火的时候,就用猛火煮,待煮开了之后,就改用小火熬,一直熬4小时到5小时。
在熬了2个小时之后,我们需要掀开锅盖,把最上层的粽子翻一遍,如果水不能覆盖粽子了,就要加水,直到覆盖了粽子为止,然后猛火煮开,再中火慢炖。
大概5个小时左右粽子就熟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停火,但是暂时不要掀开锅盖,让其焖半个钟头,让粽子“回味”。
粽子回好味之后,掀开锅盖,能闻到两股清香,一股来自簕古叶的香味,一股是来自假蒌叶的香味。
所以,下次包粽子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两种“秘密武器”,说不定你也能做出让人一口气炫两根的好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