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笔的收藏】戴月轩

秦保 2025-04-26 13:12:13

戴月轩毛笔的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其发展脉络与笔杆装饰工艺的演变密切相关。我收藏的毛笔还是繁体字,从右到左写的地址,阴刻的品牌,应该是建国初期的。1955年开始用简体字。

以下从历史沿革、阴刻字工艺的起源及印字技术的引入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北京琉璃厂东街

一、戴月轩毛笔的历史脉络

1. 创立背景与初期发展

戴月轩由浙江湖州制笔匠人戴斌(字月轩)创立于1916年,最初以“戴月轩笔庄”之名落户北京琉璃厂。戴斌早年在琉璃厂笔店做工,因技艺精湛,常于笔杆刻名出售,逐渐积累声誉。店铺开业时,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题写匾额,奠定了其文化地位。

- 技术融合:戴月轩在湖笔“配锋”工艺基础上,融入北派狼毫技法,首创“羊紫狼毫”等复合毛料,丰富了毛笔品类。

- 文人互动:齐白石、梁启超、张伯驹等文化名人与戴月轩交往密切,定制毛笔并题赠书画,如1918年齐白石定制的羊毫斗笔现存为镇店之宝。

2. 近现代传承与革新

新中国成立后,戴月轩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定制毛笔,其“尖、齐、圆、健”的品质标准成为行业标杆。2007年,“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王后显恢复了宿羊毫、鸡狼毫等古法工艺。

二、笔杆阴刻字的年代特征

1. 阴刻工艺的起源

戴月轩自创立之初便采用阴刻工艺,笔杆刻字内容包括店铺名称、制笔人落款及文人题跋。例如:

- 早期实例:1918年为齐白石定制的羊毫斗笔,笔杆彩绘精美,刻有“戴月轩精制”字样。

- 民国时期:1928年狼毫斗笔的牛角笔斗浮雕“美在其中”楷书,体现阴刻与浮雕结合的工艺。

- 当代延续:2021年建党百年献礼作品中,传承人滕占敏手工篆刻毛泽东诗词,延续了阴刻传统。

2. 工艺特点与文化意义

阴刻字多采用楷书或隶书,刀法犀利,字迹嵌入笔杆表面,与竹、木、牛角等材质形成质感对比。例如李敖收藏的1946年“紫电清霜”笔杆,阴刻“丙戌年戴月轩精选”,笔画深峻,包浆自然。这种工艺不仅是品牌标识,更承载了文人雅趣,如1930年代“仁、义、礼、智、信”五支套装笔,笔杆刻字与儒家思想呼应。

三、笔杆印字技术的引入

1. 印字技术的历史分期

戴月轩笔杆印字的普及与工业化生产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 民国后期(1930-1949年):部分低端产品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或漆书工艺,如“戴月轩监制”等简化标识,但高端定制笔仍以阴刻为主。

-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代至今):公私合营后,戴月轩引入金属模具印刷,笔杆出现批量印制的型号、材质标识(如“狼毫大楷”“羊毫中号”),阴刻则保留为高端产品的特色工艺。

2. 技术演变的动因

印字技术的推广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 生产效率:印刷替代手工雕刻,降低成本,满足大众市场需求。

- 标准化管理:型号标识便于分类销售,如1980年代出口日本的“鹿狼毫小对笔”,笔杆印有“戴月轩湖笔店精制”等繁体字样。

四、阴刻与印字的工艺分野

表格

维度 阴刻字 印字

工艺性质 手工雕刻,个性化强 机械印刷,标准化高

材质适配 竹、木、牛角等硬质材料 塑料、金属等现代材料

文化符号 文人定制、收藏属性 工业化生产标识

典型案例 1918年齐白石定制笔、1946年“紫电清霜”笔 1980年代出口笔、当代学生书法用具包

结语

戴月轩毛笔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制笔工艺的演进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碰撞的缩影。阴刻字作为品牌标识的起点,承载了创始人戴斌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而印字技术的引入,则是老字号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两种工艺的并存,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承逻辑。

0 阅读:2
秦保

秦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