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终盘点:困难重重难挡全球汽车业电动化大潮
玛奇朵说汽车
2025-01-17 20:36:34
一、中欧博弈:贸易摩擦下的中国车企“突围战”
2024年下半年,中欧围绕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对话及博弈持续进行。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然而,中国车企并未因此退缩。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12月19日表示,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摩擦,一直在为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磋商做出最大努力。11月2日-7日,中欧技术团队在北京进行了5轮磋商,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这场“突围战”中,中国车企积极应对,成果显著。例如,小鹏汽车在德国埃伯斯贝格完成了欧洲第10000辆新车的交付,成为首个达成欧洲万辆交付的中国纯电新势力品牌。上汽MG品牌前11个月累计销量超过22万辆,保持同比正增长,全年有望再创新高。零跑汽车自9月在欧洲上市以来,T03车型已经在英法德等13个国家开启了销售,销量表现出色。
欧美车企:寒冬中的“瘦身”与转型之困与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积极拓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车企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仿佛进入了寒冷的冬天。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大众、奥迪、福特和博世在内的多家欧洲企业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员总计超过5万人。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法国和意大利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以及德国汽车销量增长停滞的影响,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和英国市场的11月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2%,至约106万辆,纯电动汽车的销量11月下降9.5%。
大众汽车集团试图通过“内部瘦身”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当地时间12月21日,大众发表声明,公司从现在起到2030年将德国工厂“以社会能接受的方式”削减3.5万多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的29%,并减少在德国的产能。福特汽车宣布至2027年底前在欧洲裁员4000人,其中大部分为在德国的岗位。
日韩车企:失落与变革的挣扎之旅在电动化浪潮下,日韩车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踏上了失落与变革的挣扎之旅。日系车已经重新思考战略方向,12月23日,本田、日产发布消息,双方启动合并谈判,计划成立一个新公司,以整合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共同推动智能化和电动化转型。
数据显示,2023年,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开始一路下滑,到今年上半年,份额降到12.4%。今年前11个月,三大日系车在华销量加起来是276万辆,不如比亚迪一家。韩系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总销量约734万辆,纯电动车只卖了约40万辆。今年前三季度,韩系车份额萎缩到0.8%。日韩车企在华衰落的共同表现是,燃油车卖不动,电动车乏力。
技术创新:电动化浪潮中的“核心引擎”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全球汽车业在电动化技术方面仍取得了不少创新与突破,这些创新技术犹如电动化浪潮中的“核心引擎”,不断推动行业前进。各大车企纷纷加大在电动化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电动汽车产品。
例如,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在全球市场持续畅销,其自动驾驶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以其高安全性和长续航里程受到了广泛关注;宁德时代的CTP电池技术,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也逐渐成为了行业的新热点。丰田、本田等车企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研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车型已经开始在市场上进行小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政策东风:助力电动化的“隐形翅膀”为了推动汽车业的电动化转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如同为电动化装上了“隐形翅膀”。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重要计划,决定利用通过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筹集的资金,投资46亿欧元支持脱碳技术和清洁氢项目,其中10亿欧元的补贴用于投入到专门提供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制造项目。
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免费停车等,以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同时,中国政府还在加快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合作竞争:电动化时代的“生存法则”在电动化大潮的推动下,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电动化时代的“生存法则”。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车企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例如,本田与日产的合并谈判,旨在整合双方的资源和技术,共同应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挑战。大众与福特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也将为双方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仅为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的电动汽车产品,也为双方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