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不通常规治疗无效?不碍试试这个方子,辨证恰当没不通之理

点点健见 2025-03-30 14:36:51

一个学生说,他遇到一个三焦不通的女性患者,治疗非常棘手。通了上焦,中焦堵,通了中焦,下焦又塞。问我她这种情况该怎样治疗。

他说患者初诊时因心烦懊憹、胸中窒闷、舌红苔薄黄,辨证为上焦不通、上焦郁热导致。用栀子豉汤加减以清宣郁热治疗,患者心烦胸闷明显好转,在第二次复诊时脘腹胀满、食后加重、大便溏软。以为清火伤着脾胃,导致脾虚气滞,中焦痞塞,又改投枳术丸加减(健脾消痞)治疗,随后脘腹胀满减轻、大便次数减少,直到痊愈。

后来患者因一些家务事,导致睡眠不好,心情差,胸闷加重,时有胁部隐,还出现小便短赤,感到心烦身热,舌质淡红,舌苔白黄,脉弦。辨证为三焦俱病(堵),湿温初起,三焦气机壅滞,又改投三仁汤(分消三焦湿热),五剂后诸症减轻,效不更方,又五剂,但当服完第三剂后患者又出现频频嗳气、肠鸣、便溏,即停药停止了治疗。

在后来一段时间里,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心情极差,胃纳也差,还经常失眠,口苦、心烦、心下痞满胀痛,非常烦恼,只好又找学生给她治疗。

我听取患者的情况后,发现学生治堵没错,每次投方后病情有明显好转,说明方是对证的,可关键是后来那次治疗,应该中病即止,否则过投清通之药易损伤脾阳,湿郁中焦,故导致后来出现频频嗳气、肠鸣、便溏。还有此时的三焦同病皆因肝郁气滞导致,应该主要针对气机壅滞解决脾胃升降问题,三焦自然就能畅通,无需三焦同清,再度损伤中焦。

患者最后情况应该是上焦心肺郁火(口苦、心烦、舌苔黄白相间)(上热),中焦痞塞胀满(按之柔软无抵抗、无压痛)、纳呆(中焦痞塞),下焦肠鸣便溏(下焦虚寒)、小便不利。整体归纳为: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中焦痞塞,气机升降失常,这就是典型的半夏泻心汤证。

即投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并要求患者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油腻,同时稳定情绪,结果3剂痞满减轻30%以上,7剂消化道症状缓解50%以上,再服5剂痊愈,其后改用香砂六君子丸善后。半年随访未见复发。

半夏泻心汤是调和寒热、斡旋中焦的经典方剂,本患者三焦病症同现病根在中焦,半夏泻心汤除掉了心下痞满,解决了气机升降关键问题,三焦自然就通。这条方非常适合因心下痞满、升降失司、寒热错杂导致的三焦堵塞,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条方的组方之妙。

1、组成:半夏(15)、黄芩(9)、干姜(9)、人参(9)、黄连(3)、大枣(4枚)、炙甘草(9)。

2、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调和脾胃。

3、方解:

半夏(辛开散结)→ 交通上下

干姜(温中)+黄连(清上)→ 调和寒热黄芩(降浊)+人参(补虚)→ 升降并调大枣+炙甘草→ 固护脾胃

4、配伍精要:辛开苦降法(半夏+干姜+芩连)破中焦痞结,恢复气机升降。

5、加减:

【热重】黄连增至6g,减干姜至6g

【寒重】干姜增至12g,加制附子6g

【痰湿重】加茯苓15g、厚朴9g

6、关键辨证指征(需同时满足3项以上)

①主症:胃脘痞满(按之柔软无抵抗)②寒热错杂:上热(口苦/舌红) + 下寒(肠鸣/便溏)③舌脉:舌红苔黄白相间,脉弦滑或濡数④伴随症: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纳差

6、鉴别与禁忌

纯实热证(大渴、高热、便秘)禁用。纯虚寒证(畏寒肢冷、舌淡胖)禁用。严重器质性病变(胃癌/肠梗阻)禁用。

结语:治疗三焦堵塞除了严格辨证,还要有整体观,不应见哪焦明显就仅治哪一焦,更重要找对根源治疗。最后提醒,以上用方药只对本例个案辨证论治,不适合于每一个人,仅供参考和学习。半夏泻心汤必须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使用,切勿照方使用。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1
2025-03-31 08:47

哇.中医好历害的沒不通之理。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andy、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用户13xxx92、雪尘、390155483、用户70xxx16、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点点健见

点点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