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小故事四则:人参,罗汉寺,鬼屋,风灾

志怪细细谈 2025-04-13 21:20:37

今天讲的仍旧是杂七杂八的小故事,互不关联。

一、清嘉庆年间,吉林某人进山挖参到了天池附近。(吉林省的名称来源于清朝,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意为沿江的城市。)他在一个石洞门口发现多棵小参,推测洞中还有佳品,于是匍匐而入。

起初漆黑一团,他正要返回,却又发现前面有光。再爬十几丈,豁然开朗另有洞天。只见山清水秀艳阳高照,不远处有三间茅屋。一个老翁从屋里出来,穿戴与当世不同。某人作揖搭话,老者不语,指了指西边,似乎赶他离开。

某人只好向西而行,走了数里遇到一个山涧,岸边一片人参都是极品。他大喜过望,赶快挖掘,很快就挖了半篓。他得陇望蜀,想找几棵类人形的,于是溜到涧底。果然看到一片更大的人参。

某人正要挖掘,不知从何处走出一个少女,对他怒喝道:“竟敢偷我家园子里的东西,且贪得无厌!”说着抓起一把泥土抛过来,某人被泥土迷眼不能视物,跪下求饶。

少女说:“我不杀你,赶快离开,如果遇到我母亲,你就活不了了。”某人恢复视力的时候少女已经不见。他顺着山涧行走,又攀山越岭,终于走到梯子河一带,离当初发现的山洞五十多里。看看篓子,人参还在。

后来,他多次带人前去寻找,终不可得。《长白山江岗志略》

说起人参,《宣室志》里讲:一个鲁钝的书生屡试不第,遭到家人责备。他气愤之下入山建了一间茅屋,日夜苦读,但还是没什么进展。

有一天,一个老翁来访,老翁说:“听郎君读书,断句都很吃力,什么时候能有所成?我住在某处大椴树下,有时间就去作客,也许有所帮助。”说完出门不见。

次日书生去大椴树下寻找,得到人形老山参一棵,服下后智力大增,考中了举人。

二、江西赣州有出水寺,以出泉水而得名。庙宇巍峨,香火很盛。有一天来了十八个乞丐借宿,主僧嫌他们污浊,不许。附近田头村还有一座小庙,墙坏佛残,荒草丛生,庙里只有一个和尚。乞丐们转投其中。小庙和尚热情接待,铺木板让他们休息。

早晨,乞丐们不知去向,木板上出现十八尊罗汉的图形,比绘画国手的作品还要生动。且留下罗汉经十八卷。远近之人闻听,纷纷前来瞻拜施舍。和尚重修庙宇,塑十八罗汉像,金碧辉煌,寺庙改名为罗汉寺。香客络绎不绝,观察使也前来拜佛,并恭迎一本罗汉经到公署。而出水寺却日渐衰败,最后只剩了一个和尚。

三、盐亭县城有一座旧屋,因为有鬼,无人敢住。某天有戏班演出,打算临时借住。主人告以故,演员们说:“我们十几个人,有鬼也不怕。”主人于是同意。

晚饭过后,大家纷纷入睡,有三人饮酒过量,打算看看这个屋子有何异常。他们穿上戏服,分别扮成关帝、周仓、关平,坐在桌子后。

一直到半夜,并无异常出现。三人有些困倦,正准备就寝,忽然一阵阴风吹过,一个满身是血的人跪在面前,口称冤枉。三人大惊而起,不知所措。鬼也随即起身,凄厉长嚎一声,灭烛而去。三人晕倒,清晨时,扮演周仓与关平的演员苏醒,而扮演关帝者七窍流血而死,戏服也被撕裂。

故事出自《小豆棚》,原作者说:“人不可以做欺诈虚伪的事,何况是假冒天神戏弄冤魂?真是自取其祸。有些豪门大户找来戏班,在灯火灿烂的晚上,毫无顾及的演一些大戏,经常涉及古代的帝王将相,这实在是不太尊重。”

(据说,扮演关公的演员要提前沐浴斋戒,化妆时要庄重端坐,不可嬉戏打闹。着装后在后台等待出场时不可随便说话。另外,脸上要画上一个黑点或一条黑线,表示只是演戏模仿,而不是真正的关帝。)

四、纪晓岚说,他在新疆的时候,阿克苏办公大臣某公带家眷赴任,走到某地巨风骤起,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行。某公下车察看,即被风吹去,其双脚与地面若即若离,身不由己急速前行。疾驰良久风稍定,下属家眷皆不见,看看自己的脸与手都被风沙打破出血。

公环视四周,不远处有草庐一间,似乎有人居住,于是上前敲门。一老妇开门,得知原因热情招待。当夜,某公留宿。

第二天早晨,老妇派儿子牵骡相送。老妇儿子约十多岁,牵着骡子走了大约一个时辰,对某公说:“前面就是大路,已离车队不远,请步行。”某公下骡张望,果然遥遥望见自己的车队,再回头,人和骡子都不见了踪影。汇合后清点,并无人员失踪,某公大喜,继续前行。

两天后到达一个小镇,进镇里的山神庙上香,发现山神塑像就是那个老妇模样,旁边的童子俨然就是牵骡的儿子。

纪晓岚又说,乌鲁木齐的风特别大,他曾接到报告,说军校雷庭,于某日人马皆被风吹走,至今没有踪迹。

又有昌吉通判报告,某日有一人从天而降,落在通判衙门,审问后得知,原来是俄特纳格尔县的逃犯徐吉。几天后格尔县公文呈报,称徐吉于某日逃走,正是他落在通判衙门的那天。二地距离二百里。

徐吉供诉,被吹时如醉如梦,身旋转如车轮,目不能开,耳如万鼓乱鸣,口鼻如有物拥蔽,气不得出,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呼吸一下。

1 阅读:5
志怪细细谈

志怪细细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