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师,我现在的最大的困扰是不知道该给孩子什么。我没有那个智慧,找不到那个点。
答: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很有自己的想法,很有自己的智慧,但是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来自于他的学习环境、老师、身边的同学以及网络环境等等,也就是内卷。这时家庭要提供给他什么呢?温暖、关心、爱护,跟他站在同一个方向,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他已经觉得全世界都在他的对立面,都在给他压力,都在不停地去要求他。家长反过来要给他温暖和爱护,这样他自己是有力量和智慧去面对他的学业的。但是我们没有给到他,他就没有力量。我们没有智慧的时候,不需要给他智慧。你给他关心、给他爱,和他站在一起,就这么简单。
在家庭中同样,无论男士女士,如果爱人很优秀、有智慧、有力量、有能力,就不需要想着给对方智慧和力量了,我们只需要给对方家的温暖。当他/她回到家,不再要求他/她跟我们站在一起,对他/她是有偏爱的,给他/她温暖的,这就够了。我们给到对方的这些都会化成他/她自己的力量,化成他/她自己的智慧去面对外界所有的一切。但是我们非要去站在他/她的对立面,那他/她哪里会有力量呢?没有地方让他/她生起力量。
问:老师,孩子总体来说比较懂事,我不知道接下来怎么样去引导和给他关爱。
答:你不用引导他,你只需要给他一些爱,给他一些力量还有温暖,让他知道还有人是真正理解和关心他的,而不是所有人都只管跟他要成绩。
问:昨天我们去爬泰山了,他从山底下背着包到山顶,不让我背。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我就想他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
答:对,你就是赞美他,给他擦擦汗,给他吹吹风,他就会生起无穷的力量。
问:昨天我拿着纸给他擦汗的时候,其实他是感受到温暖的,但他嘴上拒绝,说不用,他说他自己来。
答:其实心里乐着呢。
问:还有一个问题,老师,孩子的爸爸也是平时不太爱说话,也是偏内向,是用言行去教育孩子的。但是我想孩子未必了解爸爸,那今后应该怎么样去沟通呢?
答:不用啊,你理解就可以了。举例:假设有一个三口之家,爸爸每天在外忙事业,妈妈在家有工作也好没工作也罢,如果这个做妻子的是理解自己爱人的,她就会说:“你的爸爸很辛苦,他每天为我们这个家庭去操劳,可能对你的关注少了点。但是他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关注着这个家庭。”是不是这样孩子就可以感受得到爸爸的爱?但是我们大多数时候怎么做的呀?我们是不认同爱人的,所以我们的言行当中就会有诸多抱怨——你看你爸就知道挣钱,除了挣钱,什么都不管。
问:前几年我有,但是现在没有了,现在我就是在孩子面前肯定他爸爸。确实也是他爸爸一直在包容着我,比如我的急躁,他会慢下来,停下来,他不计较。
答:对呀,其实你刚才这些话实则都是你自己讲出来的,我只是帮你梳理了一下。那你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接着去体会,当你找到这中间美好的感受的时候,你就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了。
问:老师,我对孩子总是有一种愧疚感。
答:不要愧疚,就是《大学》里讲过的,心要正。当你有所忿懥 ,有所忧患,这都是不得其正。愧疚是不是也不得其正?所以你要把这些东西都去掉。我不需要有愧疚,我知道过去或许做得不足,但是我不也是才开始做妈妈吗?我不也是才开始经历青春期的孩子吗?过去的错误我们既往不咎,我从现在开始去调整,如何去对他更好,所以愧疚就算了,我们把自己的心还是要放正的,先把自己化解得更轻松一些。其实孩子还是很体谅父母,也很听话,把我们自己变得更轻松一点吧,太过于压抑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