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胡林翼整顿湘军后,实行步兵、骑兵、水兵三位一体,多兵种协同作战,故而击败太平军。胡林翼努力下,湘军战斗力突飞猛进,成为太平军劲敌。
攻打武昌期间,清军大部云集城下,南岸以湘军陆师、水师为主,共两万余人;北岸则是八旗、绿营、勇营、马队,共计4万。
从战斗力看,北岸清军远不如南岸,这些“兵油子”打仗不足,扰民有余,纪律相当败坏。左宗棠直言:“制军拥数万不能战之众”。胡林翼言:“战则不可恃,扰民滋事,萌发乱事”。
刘蓉则说;“鄂兵不可用,应加以裁汰”。在湘军将帅眼中,北岸清军确实不是一支能战斗的武装力量,应该早日裁撤,免生事端。
然而,胡林翼很明智,裁撤之同时又吸纳其中之精锐,给湘军注入活力,这些精锐便是来自东三省的马队。来自关外东三省之马队,战斗力强悍,远非关内驻防八旗可比。
《钦定八旗通志》对东三省马队如是记载:“盛京四至远,壮丁之散处者,随时编入八旗,隶在兵籍, 其东北最远者,为索伦尧、达呼尔二部,居黑龙江东北境额尔古纳河,精奇里江之旁,与俄罗斯接壤遥,自国初天命、天聪间,即相率内附,其后分充各城额兵,以才勇自效。”
这些来自白山、黑水,以渔猎为生,民风淳朴的马队,战斗力自然没得说。太平天国北伐期间,中原清军几乎是一触即溃,但僧格林沁麾下马队却让林凤祥、李开芳吃尽了苦头。北伐全军覆没,一半功劳归东北马队。
东北马队善战,北岸清军统帅又是满人官文,胡林翼既不想错过马队,更不想得罪官文,于是将马队吸纳进湘军战斗序列。还在武昌攻防战期间,胡林翼便有意识地拉拢马队主将舒保,斥责他军纪涣散之同时,又与之称兄道弟。
胡林翼知道舒保无子嗣,便将丫鬟送他为妾,并生下一子,舒保则甘愿为胡卖命。拉拢主将舒保之同时,胡林翼更重视提拔马队中下层军官,多隆阿、金顺等赫赫有名之战将就是胡林翼一手培养起来。
改编马队后,多隆阿、金顺走上军政舞台,开始大放异彩。例如,大将金顺,后追随左宗棠出关,与刘锦棠一起担任前锋,为收复新疆立下汗马功劳。多隆阿更不用说,与鲍超并称“多龙鲍虎”,是陈玉成劲敌。
将马队吸纳进湘军战斗序列,湘军在步兵、水兵之基础上多了骑兵,形成了步、水、骑三位一体作战模式。湘军步兵坚韧善守,意志力顽强;水兵则在火力上优势明显;骑兵机动性没得说。
湘军将步、水、骑三者之优势结合在一起,显然是缺乏马匹、火炮之太平军难以抵御的。后来征战岁月,陈玉成、李秀成等几乎是逢马队必败,对湘军三位一体作战模式毫无办法。
安庆会战时,陈玉成始终无法突破多隆阿马队防线,也无法突破湘军陆师“长壕战术”,水师更别说,几乎是吊打太平军水营,最终安庆失守。
《左文襄公全集》如是评价:“以目前论之,官军之精,以鄂为最,盖合马、步、水三者,而皆拔其尤也。”肯定三位一体作战模式。
胡林翼努力下,湘军实力增强,拿下武昌、九江、安庆、天京,帮助清朝延续数十年。正如王闿运所言:中兴基业,始于胡林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