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陈凯歌执导的巨制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热映后,作为军史研究者,帅克第一时间进行了观看。总的感觉,电影试图多维、立体、全景式地反映抗美援朝的伟大与波澜壮阔,对抗美援朝的战略筹划、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以及在联合国的斗争等,进行了艺术性的再现,可谓是场面宏大、阵容豪华、爆点十足,彰显了主旋律电影的特色与看点。然而,有几个问题不吐不快。首先,谈一谈对志愿军高级将领群体刻画与剧情主线处理问题。
彭德怀怒批梁兴初处理太过柔性,弱化了二人刚性耿直和率诚坦荡的性格。
由于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没打好,38军军长梁兴初在志愿军党委扩大会上挨彭德怀重批这个桥段,无论是军迷还是普通观众,可以说都能耳熟能详。据《彭德怀传记载》:在批梁兴初的时候,彭老总指名道姓一顿臭批,甚至怒指梁兴初“违背军令,贻误战机,按罪当斩”。他这个志愿军司令有权惩罚违令之人,声言“别的本事没有,可是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说到激动时,彭德怀还“突然起身右手重重往桌子上一拍,震得桌子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与会人员都大吃一惊。”
按常理,彭老总震怒发火到这个程度,连志愿军的其他领导都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梁兴初从常理思维来讲,是不好接话更不敢反驳的,只有挨批受训的份。然而,志愿军电影里却作了另一番处理。当彭老总问梁兴初错在哪里的时候,两人有了这样一段道白:
“我听说熙川有一个美军团,我想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结实了我再打。我想尽量减少伤亡,我们牺牲的人太多了,太多了,战士们仗都已经打到看见新中国了,看见好日子了。”而彭老总听了梁兴初的话后若有所思,立马缓和了许多,意味深长地说道:“这场仗,你不打,就是儿子打,孙子打。我们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打吧。”
表面上看,这段话的处理,艺术水准及意味哲理都很高,也会使观众产生深深的共鸣与泪奔。但打仗是你死我活的博弈,是要死人的,这种太过柔性的处理大可值得商榷。我们说,在总结战役教训的大背景下,在彭德怀耿直火爆的脾气和盛怒下,在梁兴初这个出身打铁硬汉不可能叫屈的情况下,彭梁之间的这段道白反倒显得有些苍白,反倒泯灭了两人耿直坦荡的个性,反倒弱化了电影艺术的真实与自然。
实际上,当彭德怀批完梁兴初后,他自己首先便进行了自我检讨:“这次战役打得不理想,我彭德怀也有责任,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你们”。而邓华则插话这样自我检讨道:“我们没有当好助手,也有责任,来日方长吗,以后还有仗可打哪!这次没打好,认真总结接受教训,下一次战役打好就行了。”电影如把这些都处理进去,相信比彭德怀与梁兴初那段“煽情”的对话效果会更好、更实在、更饱满些。
邓华洪学智韩先楚戏份实在太少,弱化了战将群体对打赢的“龙头”作用。
一场伟大战争下来,首先让我们记起的往往是这场战争的高级指挥人员。便如我们一提到抗美援朝战争,一提到志愿军这类全景式的巨制电影题材时,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参谋长解方等高级指挥员。因为他们是战争的“总导演、执行导演”,战争打得怎样,首先看这些“龙头”表现得怎么样。这是个很简单朴素的道理。
事实上,彭德怀与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等高级将领,在抗美援朝所起的打赢作用,那是绝对值得大书特书的,绝对值得浓墨重彩渲染的。如果这个“龙头”撑不起来,如果这一将帅群体不够鲜活饱满和激扬个性,显然会使志愿军这样的全景和史诗大片失色不少。
但遗憾的是,电影恰恰在这方面有点失衡。如果说彭德怀着墨还可以的话,那么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人的着墨,实在是少得可怜,实在是有些“干瘪”。这使得本应最为活灵活现、最具视觉冲击的“中军大帐”里,根本没有将帅们关于排兵布阵上的深度筹谋与碰撞,以及把握战局上的深度精算与调控,这不免使得电影的高度和厚度立减。
一个全景与史诗级的电影,结果让人记住了虚构的总部高级参谋李默尹,而不知道真实中的志愿军副司令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一代战将,更无从谈起他们在电影中所展示的高超指挥艺术,这未免使人总觉得有些怪怪的,总觉得主旋律的宣贯产生了一点错位与偏颇。
以李默尹这个总部高参穿引指挥线,弱化了两次战役指挥链条的真实与强劲。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故而大导演们总是喜欢在影视作品中虚构一个人物,甚至不惜让这个虚构的人物当主人公,来穿引整个剧情。对于这种做法,我们不好妄自非议。但帅克觉得,对于全景与史诗级的电影主人公的创设,特别是体现在不过两三个小时的荧屏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记得一年前放映的电视大剧《破晓东方》,编导们便虚构了一个女经济学家纪南音,由她这个无所不能的人来串连诸多剧情,使得电视剧漏洞迭出,成为观众们的一大诟病。这次志愿军电影虚构的李默尹,因为只是放映了第一部,后面还有两部,我们不好做一个全面的点评。但通过第一部李默尹的戏份看,让他这个总部的高参来穿引整个剧情和指挥链,让军迷们还是有点如梗在喉的感觉。
首先,对李默尹这个人设虚构的合理性难免让人有点质疑。在剧中李默尹是总部高级参谋人员,后主动要求参加志愿军,后又主动到113师,还自称是1929年的老红军。我们先对比一下1929年老红军是个什么概念:38军军长梁兴初是1930年参加的红军,118师师长邓岳是1930年参加的红军,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1930年才参加的地方游击队。让这样一个比韩先楚、梁兴初、邓岳还资深的老红军来穿引整个戏份和指挥链,来跑前跑后,来亲自保护彭老总,来亲自提枪上阵,既有沉重和压抑感,也有失真的严重错位感。
其次,对李默尹这个人参加了战略、战役、战术诸多活动行动难免让人有点质疑。从抗美援朝战略筹划阶段,作为高参的李默尹便参加了筹划的有关准备工作。随后便跟着出兵去朝鲜前线,直至主动要求到一线师 113师去。战役穿插到三所里后,这个老红军又主动要求前往参加最激烈、最著名的战斗——松骨峰战斗,并且指挥迫击炮分队打得异常勇猛铁血。总的感觉,李默尹这个人无所不能、无处不在,贯穿于整个战略、战役、战术活动,直至这样的老红军下沉到三连,参加连一级的战斗。这样艺术处理难免高处不胜寒,难免有神人神剧的感觉。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辛柏青对李默尹的演绎与演技,这方面倒是没得说,中规中矩称得起戏骨。这是另一个问题。
接下来,帅克还将谈其他方面的一些电影观感。敬请关注指正。
比较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