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们身边的医生朋友孟主任。
“医生,孩子最近眨眼、耸肩越来越频繁,还总不自觉地清嗓子……明明用了药,怎么天一冷又加重了?”最近门诊里,这样的焦虑提问越来越多。

很多家长不知道,立春后的“倒春寒”正是抽动症反复的“隐形推手”!孩子阳气初升却根基不稳,稍受寒凉,肝风内动就容易引发抽动。
今天想和家长们聊聊:如何抓住春天的“黄金调理期”,用中医的方法帮孩子稳住肝气,告别抽动反复!
为什么“春捂”对抽动孩子特别重要?中医讲“春主肝”,春天是肝气升发的季节。但抽动症的孩子大多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就像一棵小树苗,根系不牢,春风一吹就容易“乱晃”。
此时若过早减衣受寒,寒气会“锁住”体表的阳气,导致肝气郁结化火,诱发或加重眨眼、咧嘴、发声性抽动。

因此,“春捂”的关键不是多穿,而是捂对位置:
“捂春”的位置
颈后大椎穴:护住阳气生发的“开关”
腰腹:避免脾胃受寒,气血生化不足
脚踝:“寒从脚起”,别让冷风钻入三阴交
春季补肝阴,这4种食物比药更温和!抽动症调理的核心在于“滋阴潜阳,柔肝熄风”。
门诊里我常和家长说:“药补不如食补,吃对了,孩子的肝阴补足了,症状自然就稳了。”推荐4种家常食物,孩子爱吃又有效:
黑芝麻(肝肾同补,润而不燥):打成芝麻糊,加山药粉健脾枸杞(养肝明目,缓解眨眼):煮粥、泡水,搭配菊花清热

桑葚(滋阴养血,缓解喉中异响):新鲜桑葚榨汁,或熬成果酱菠菜(疏肝解郁,缓解脾气急躁):焯水凉拌,搭配核桃仁更佳
注意:春季少吃酸味(酸入肝,过食反易生火),避免羊肉、炸鸡等燥热食物!
【初诊方药】
初诊时:频繁眨眼、咧嘴,清嗓声不断,过敏性鼻炎反复(鼻塞、打喷嚏),入睡困难,舌红少苔。辨证:肝阴不足,虚风内动;肺卫不固(合并过敏性鼻炎)

镇肝熄风汤合苍耳子散加减,白芍,龟板、 钩藤、僵蚕、苍耳子、黄芪、防风、麦冬、甘草。并嘱咐妈妈在家坚持春捂+饮食调理作用:平肝熄风、通窍固表
【二诊】眨眼频率少了一大半,清嗓声偶尔出现,咧嘴动作消失。晨起打喷嚏次数减少,鼻塞缓解连续调理了3个月完全消失,有巩固一段时间停药,随访未见复发。
为什么分阶段调整如此重要?
很多家长心急:“孩子不抽了,能立刻停药吗?”中医调理抽动症的核心是“动态平衡”:
爆发期:重点“灭火”,症状快速平息;缓解期:重点“养根”,肝阴得润才不易复发;巩固期:重点“培土”,脾胃强则肝风自熄。一句话:耐心是治愈的“药引”最后想对家长们说:孩子每一次的“小动作”,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别焦虑,别责怪,用中医的智慧温柔陪伴,我们一定能等到春风化雨、肝柔风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