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做愚蠢的事情。”——沃伦·巴菲特
跟做小生意一样,国家间的贸易也得讲道理,不能瞎折腾。可特朗普政府荒唐的高关税政策,却让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急了。
保罗·克鲁格曼,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针砭时弊,言辞犀利,人送外号“经济界的良心”(当然,恨他的人也不少)。最近,克鲁格曼又开炮了,这次对准的是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

就像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的:“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克鲁格曼就是在告诉我们,某些经济政策可能正把大家往“危险的地方”带。
一、比大萧条还猛?关税这把火,烧得有多旺?
一提到关税,很多人会想到上世纪30年代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那次被认为是加剧了大萧条的“猪队友”。但克鲁格曼警告说,特朗普搞的这一套,潜在破坏力可能更大!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时代变了!
今非昔比的“开放度”:克鲁格曼指出,现在的美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至少是1930年的三倍!一旦关税这把“手术刀”乱动,造成的“大出血”可能远超当年。想象一下,你家水管比以前粗了三倍,一旦爆裂,那损失能一样吗?
全球化的“深度捆绑”: 我们现在用的手机、穿的衣服、开的汽车,很多都是“全球制造”的结果。高额关税就像在这条全球供应链上设置了无数个收费站,最终成本会层层叠加。

克鲁格曼的原话近乎“咆哮”:“这(关税政策)真的,真的太糟糕了……这让斯姆特-霍利法案看起来都像是个四舍五入的误差!”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现实经济结构的冷静判断。
二、最大的敌人是“不确定”!企业慌了,经济要“急刹车”?
投资界常说:“市场最害怕的是不确定性。” 克鲁格曼这次反复强调的,正是这一点。
想象一下,你是个工厂老板,本来计划投资几个亿扩大生产线。但突然听说,未来几个月,你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税率可能从几乎为零,一下子飙到20%甚至更高,而且具体是多少、什么时候实施,谁也说不准。
你会怎么办?
大概率是:等等看!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特朗普对妥协的国家暂停征收关税90天,关税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常悬头顶!
投资“急冻”: 克鲁格曼说,这种“政策过山车”创造了一个“不可能的商业环境”。企业主们不知道该把钱投在美国还是墨西哥,是该扩产还是收缩。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敢动,现金宁愿趴在账上,也不敢轻易投资。这就像开车遇到大雾,最安全的选择就是减速甚至停车。
衰退风险飙升: 大量企业暂停投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引擎要熄火了!克鲁格曼甚至给出了一个惊人的预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超过一半”!他特别指出,这次衰退风险,主要不是因为关税本身(长期看,关税主要影响效率和收入),而是因为它带来的“极端不确定性”扼杀了商业信心和投资活动。

这和传统经济学认为关税不直接导致衰退的观点不同,克鲁格曼强调的是“不确定性”这个“信心杀手”的短期破坏力。
三、算错账了?贸易逆差不是洪水猛兽!
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美国贸易逆差太大了,吃了亏!必须通过关税把“失去的”夺回来,最好和每个国家都实现贸易平衡。
克鲁格曼对此嗤之以鼻,直言这种想法“简直是疯了”(It's just crazy!)。
逆差的真相:他解释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吸引了外国资本流入(资本项目顺差必然对应经常项目逆差),而不是因为贸易规则不公。他批评特朗普政府追求与每个国家都实现双边贸易平衡的想法是“疯狂的”。这就像你家特别吸引人,很多人来你家投资、存钱(资本流入),那你自然会从外面买更多东西进来(贸易逆差),因为收支最终要平衡。这是基本的会计准则,和“吃亏”没太大关系。

双边平衡的“荒谬”: 老爷子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你去超市买东西,你对超市肯定是“逆差”,因为你只买东西,超市基本不买你的东西。难道你要去找超市老板理论,让他必须买你的东西,实现“双边平衡”吗?国家之间也是同理,要求和每个国家都贸易平衡,既不现实,也违背经济规律。
股神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话:“商业世界里到处是快淹死人的沼泽地,聪明的做法是绕开它们。”克鲁格曼认为,执着于消除贸易逆差、追求双边平衡,就是一脚踩进了经济学的“沼泽地”。
四、全球买单!全球供应链要断裂?
我们生活在一个深度全球化的时代。一部iPhone,可能凝聚了全球几十个国家上百家供应商的心血。这种精密的全球供应链,极大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但也非常脆弱。
克鲁格曼警告,动辄20%以上的平均关税,足以“撕裂”现有的全球供应链。
成本飙升,效率骤降:原本顺畅的全球合作被迫中断或重组,企业不得不寻找替代方案,这必然导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最终,这些增加的成本,很可能以更高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
全球贸易体系的动荡:这种单边主义的关税大棒,不仅打击了目标国,也扰乱了整个国际贸易秩序,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最终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五、1+1远大于2!关税翻倍,伤害X4的秘密!
这可能是克鲁格曼给出的最令人警醒的数学题。他指出,关税造成的经济损失(经济学家称之为“福利损失”),大致与关税税率的平方成正比!
什么意思?
伤害指数级增长: 假设10%的关税造成的损失是1个单位,那么20%的关税(税率翻倍),造成的损失不是2个单位,而是大约4个单位! 30%的关税,损失就可能是9个单位!伤害是指数级增长的!
tips:关税10%,经济损失约1%(10%^2=1%);关税20%,损失就跳到4%(20%^2=4%)。税率越高,破坏力越猛。(经济损失指福利损失,并不是GDP损失)
福利损失(衡量整体经济效率损失,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与 GDP损失(衡量总产出减少)
高关税的“毁灭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克鲁格曼如此担忧高额关税。低关税可能只是“小打小闹”,但一旦税率大幅提高,其对经济效率、国民收入的破坏力将不成比例地急剧放大。
堪比“脱欧”的冲击: 他估计,这种高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长期损害,可能轻松超过英国脱欧(当时估计损失英国GDP的3-4%)!
六、“美国例外”终结?长远看,谁在“作茧自缚”?
过去几十年,美国经济在发达国家中表现突出,被称为“美国例外”。这得益于其科技创新能力和相对较好的人口结构。
但克鲁格曼忧心忡忡地指出,当时的政策组合拳,正在亲手葬送这种优势。
贸易壁垒扼杀效率: 高关税阻碍了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带来的效率提升。
科研投入“开倒车”: 他还提到,政府大幅削减科研经费,甚至导致疾控中心(CDC)的科学家流失、研究中断。这无疑是在动摇美国长期竞争力的根基——科技创新。
“让美国不再伟大”? 克鲁格曼辛辣地评论,这一系列操作,简直是在“让美国不再伟大”(Make America Not Great Again)。这不仅是对经济政策的批评,更是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深切忧虑。
克鲁格曼喊话共和党:赶紧把贸易政策的决定权收回来!几十年前国会把这权力给了总统,现在得拿回来,像其他政策一样投票定,别让总统一个人“任性”。
七、中国怎么办?世界棋局中的应对之道
在谈到中国时,克鲁格曼也并未完全“偏袒”。他承认,中国在贸易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人民币汇率问题、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等。他认为,即使没有特朗普,一个“理智的”美国总统也应该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敦促其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但是,他也指出,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对中国出口产品抵触情绪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如果继续固守过去依赖贸易顺差拉动增长的模式,也是“不明智的”(insane)。这意味着,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需要适应变化了的全球经济格局,寻找新的平衡点。
听完诺奖大佬的一番剖析,你是否对当时的贸易争端有了更深的理解?
克鲁格曼的核心警告可以总结为:基于错误逻辑的关税政策 + 极端的不确定性 = 对经济的巨大伤害 + 潜在的衰退风险 + 对长期竞争力的损害。
这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博弈,最终会通过物价、就业、投资收益等方方面面,影响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保持关注,独立思考,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看清风向,看清大势,看清产业,看准公司,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自己的股市财富。
原创观点不易,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你的一个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禅兄前进的最大动力~
日拱一卒,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朋友们记得“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