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何许人也?虽然篡夺曹魏政权的人不是他本尊,但他依然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曹操、曹丕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不敢轻举妄动,这不仅是摄于曹操、曹丕的个人能力,更是摄于曹魏政权人才济济的大环境。
可等到曹芳继位之后,司马懿的行事风格便发生了转变,最终酿成了249年的政变。
如此能活的司马懿在曹魏政权当中低调的时间并不长,刨去曹操与曹丕时代,唯有曹叡时代时期,司马懿还相对安分守己。
这里面除了曹叡的个人能力以外,还出于对曹真、曹休等权臣的担忧与惧怕。
226年6月底的一天,阴沉沉的乌云压在了曹魏皇宫之上,预示着皇宫之中即将有大事发生。
此时躺在病榻上的曹丕已经奄奄一息,只剩一口气就要归西了。
临别之际,他把托孤重臣叫到了床前,既有曹真、曹休这样的曹家人,也有陈群这样的老臣,更有看似忠心耿耿的司马懿。
4人都是大将军之身,全都是曹魏当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面对如此局面,曹丕只能无奈地将22岁的曹叡托付给4位大臣,让他们辅佐曹叡再走一程。
这4人既然能成为托孤大臣,那么,每一个人的分量都足够重,正因为足够重的分量,使得四人之间又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局面,谁都别想单凭自己的力量翻出浪来。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司马懿,可他被防患的死死的,不仅有曹氏家族的曹休与曹真,也有比司马懿资格更老的陈群。
先说曹休,曹休在曹魏政权当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从曹操起兵开始,曹休就已经投靠到他的门下。
享受着儿子的待遇,能够与曹丕同吃同住,甚至,曹操将曹休比作曹氏一族的千里马。
对刘备作战时,曹洪虽然是军事主帅,但曹操却把实际的领兵之权交给了曹休,更是直言不讳的对曹洪指示务必听从曹休的指令。
单看这一点就能明白曹休在曹魏当中的地位,等到曹丕继位之后,曹休的功劳更大。
无论是面对蜀汉,还是进攻东吴,曹休都能独当一面,要不是曹丕命令下得快,曹休能够轻而易举地覆灭东吴。
与曹休有同样身世的是曹真,他也是曹操的侄子,早年因父亲协助曹操起兵遇害而被曹操收为养子。
曹休与曹丕的关系同样深厚,这也是他成为托孤重臣的原因之一。
曹真的战绩不在曹休之下,诸葛亮西出祁山时,两次折在了曹真的手中,这让曹真的名声大噪。
是曹魏政权当中,为数不多能够抵挡蜀汉攻击的将领,正是因为这份功劳,曹真获得了曹魏皇帝亲自颁授的佩剑,更是享有穿鞋入朝的恩典。
虽然两人的发迹是基于曹氏一族成员的缘故,但两人的实力也是摆在那里的,是足以笑傲三国时期的名将。
曹丕将二人提拔为托孤大臣,就是想让曹休、曹真以曹家子嗣的身份来辅佐曹叡。
加之曹叡时期留下来的名将老将已经不多,使得曹休与曹真的地位与实力更加突出,皇亲国戚加上兵权,任谁都要忌惮三分,更不用说本就受怀疑与排挤的司马懿了。
除了曹休与曹真,陈群同样是4人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陈群这个人不仅是曹魏当中的重臣,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单单一个九品中正制就让陈群彪炳史册。
陈群应算得上是一个文臣,但他同样领了大将军的职衔,文治武功自然不在话下。
上到曹操中,到曹丕、曹植,下到曹叡,对陈群都是推崇备至,十分认可其文治武功。
这份信任使得陈群能够左右曹魏政权的政治制度,且此人极为忠诚,不像司马懿一样三心二意。
对于遏制司马懿,限制曹休、曹真等人的征战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陈群的资历要大于司马懿,再加上曹休与曹真两个曹氏成员的辅佐,使得司马懿必须顾及形象,不然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三大臣的限制已经让司马懿顾此失彼,再加上曹叡本人也非等闲之辈,就更司马懿感到惶恐了。
但司马懿也有一点是4人无法比拟的,那便是活的长。
从228年开始,曹休、曹真、陈群,哪怕是张郃相继离世。
直到239年,曹叡去世之后,司马懿依然活的好好的,同时,也彻底失去了束缚他的脖颈。
虽然有曹爽在,但司马懿的隐忍终于可以退下面具,开始与曹魏政权争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