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为何出国?晚年她说3个理由,孔东梅:最后一条最耐人寻味

诗酒趁年华呀 2025-04-22 15:30:37

【前言】

贺子珍当年为什么会离开毛主席去苏联呢?这个问题让外界琢磨了很久。直到她年纪大的时候,才和外孙女孔东梅一起说出了真相。

【让她摸一下嘛。烫一下她就不摸了】

1927年那会儿,贺子珍下定了决心,离开了永新,直接奔向了井冈山,为的是找党组织去。她啊,后来就成了井冈山革命队伍里头的一个女中豪杰。在那段悄悄摸摸的日子里,贺子珍跟着袁文才一起练打枪,时间不长,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也上了井冈山,两个人就这么碰上了。

说起来,在永新那会儿,贺子珍就已经拜读过毛主席的文章,因此,说她把毛主席当半个偶像也不为过。跟毛泽东相处久了,贺子珍看到他对待工作那叫一个认真细致,心里头对他的敬佩也是越来越深。

11月份,在宁冈的象山庵,又搞了个聚会,把宁冈、永新、莲花这三个县的党组织头头脑脑们都召集来了。会上,毛泽东开腔了,他没扯些长篇大论,而是拿实际例子来讲道理,说出的话既新鲜又鼓舞人心,把在座的人都给镇住了,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激动,连毛主席自己都盯着毛泽东看,心想:这家伙真是个厉害角色。等毛泽东说完,贺子珍二话不说,第一个就拍起手来,没一会儿,整个庵堂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可能是听了毛泽东刚才的讲话,贺子珍突然有了新想法,对怎么建地方党组织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可以从革命队伍里派些党员干部去帮地方党组织建制度……”贺子珍这么一说,台下的人都纷纷叫好,毛泽东心里也琢磨:这贺子珍,真是个了不起的女性!

毛泽东和贺子珍彼此心灵相通,经过多次的深入交流,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最后收获了爱情的甜蜜。不久之后,他们就决定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为了夫妻。

红军到了陕北后,历史就开始了新的篇章。这时候的毛泽东,真的是忙得团团转。贺子珍跟在他旁边,几乎就没见过他真正停下来休息过。每天,他不是埋头写文章,就是开会,要么就是跟干部们聊天,忙到半夜也是常有的事。贺子珍好几次想跟毛泽东聊聊自己的工作,但看他那么累,话到嘴边又给咽回去了。想想以前井冈山那会儿,丈夫还有空陪她去野外散步、聊天,两人总是形影不离。可现在呢,毛泽东忙得连轴转,连续几天不见面都是常事。

贺子珍和毛泽东相处的时间里,大部分都被忙碌的“革命事业”给占满了,差不多得有九成。

一天早上,贺子珍不小心摔了一跤。

毛泽东一看,连忙伸手把贺子珍拽了起来,问:“有没有摔伤啊?”

“看起来是没有呢。”贺子珍有点无奈又带些笑意地说。

毛泽东心里还是有点忐忑,干脆拉上老婆一起去了趟医院做了个检查,结果一切正常。

之后,贺子珍有了个宝贝女儿娇娇。傅连暲的老婆陈真仁来家里玩,刚好贺子珍忙,就让她帮忙抱一下孩子。陈真仁抱着娇娇时,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事儿,娇娇老想伸手去碰那个暖水壶。她正要拦着,毛主席开口了:“别管她,让她摸摸。烫一下,她以后就不敢了。”这事儿过了好多年,陈真仁还是记得清清楚楚。

其实,贺子珍和毛主席跟傅连暲关系挺好的。贺子珍不光是傅连暲的病人,两人还是好朋友呢。就连贺子珍的儿子毛毛,都是傅连暲亲手接生的。不光如此,贺子珍之前生的两个孩子,也都是傅连暲帮忙接生的。解放以后,毛主席还特地嘱咐傅连暲,让他多留意贺子珍的身体情况。

另外,傅连暲也是毛泽东的医生。长征还没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在江西不小心染上了严重的疟疾,一直高烧不断。还好有傅连暲出手相助,他只用了短短三天时间,就把毛主席的病给治好了。等毛主席病好了以后,他特别开心,直说:“咱们现在也有像华佗那样的神医了,傅医生就是华佗再世。”

但毛主席和贺子珍之间,并非总是甜甜蜜蜜。还在窑洞那会儿,他俩就有过拌嘴的时候。贺子珍性格直爽,说话走路都风风火火的。在女同志们中间,这样的性格一度很吸引毛主席。但可惜的是,一旦跟毛主席吵起来,她也是相当厉害,有时候气上心头,却找不到吵架的由头,也辩不过毛主席,这时她就会把站岗的警卫员叫来,让他们给评评理。可大家听完她的一通讲述,往往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她为啥生气,于是只能在一旁当个听众,听听算了。

有一天,贺子珍跟毛主席又拌起嘴来,毛主席气得不行,直接对贺子珍说,咱俩别再吵了,干脆这三间窑洞,咱俩各住各的,互不搭理,这样总该行了吧,省得老吵架。他们俩脾气都倔得很,谁也不肯低头,这就成了他们之间一个没法解决的问题。

贺子珍生完孩子后,工作就得先放一放。可眼瞅着红大马上就要开课了,她心里头那个痒啊,特别想去上学。想当年参加革命时,她也就上过几年高小。后来在队伍里,虽然也抽空学了点,但她自己觉得,文化、政治还有理论这块儿,都还差得远呢。可能只有继续深造,才能跟上形势的步伐。

结果就是,娇娇才四个月大,就被送到老乡家,而她自己去上学。对于这事儿,毛主席觉得很不妥,孩子还那么小,贺子珍自己的身体也弱。但贺子珍根本不理会这些,她还是坚持要去上学,硬是把女儿送走了。

进了学校,贺子珍一点没摆架子,该住宿舍就住宿舍,该去出操就去出操,回到住处还得抽空照顾毛主席的生活。但就像毛主席说的,她身体其实不咋样。这不,刚开学没多久,她就直接在学校晕倒了。医生一看,说是严重贫血,没办法,她只能退学回家养病了。

【等我两年,两年】

贺子珍回家静养身体那会儿,心里头开始犯嘀咕,脾气也变得焦躁起来,不知不觉中对毛主席有了些误解,夫妻俩的关系因此更僵了。就在这时,贺子珍发现自己又怀上了孩子。这本该是个让人高兴的事,但她那想要离开毛主席的心思,非但没因为这新生命的到来而减弱,反倒是更加坚定了要走的决心。

在贺子珍准备走之前,毛主席曾多次试着留住她,跟她讲了自己现在的状况。他说,现在自己已经有了话语权,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让她跟着自己过苦日子。但这些话,并没能让贺子珍改变主意。

这时候的贺子珍还带着年轻人那股子天真和倔脾气,这么多年过去,她那股子直愣愣的性子和不跟世俗同流合污的劲儿,一直都没变。

跟毛主席一起生活的那十年里,贺子珍从没把自己当成大领导的夫人,更没借着这个身份摆谱。她觉得自己跟大家没啥两样,就是个普通人。就算后来去了苏联,她也从没跟任何人透露过自己跟毛主席的关系。

其实,在贺子珍打算离开延安那会儿,好多人都站出来跟她聊过,想让她打消这个念头。

宋任穷的妻子钟月林听到贺子珍吵着要去苏联的事后,就和贺子珍的小婶子钱希均好好聊了聊。到了兰州,毛主席的老朋友谢觉哉也没少劝贺子珍。再到迪化,贺子珍的好朋友彭儒他们,也是奉了毛主席的命,想在国内最后一次留住贺子珍。但贺子珍心意已决,她对钱希均讲:“你给我两年时间,就两年。”

其实,那时候离开延安的可不止贺子珍,还有张闻天的老婆刘英、钟赤兵他们,这些人都是在1937年走的。等他们到了西安,贺子珍也加入了他们。那时候,贺子珍还怀着孩子呢,跟毛主席吵了一架,就去了西安。到那儿之前,她已经在八路军办事处待过好一阵子了。

刘英他们一直陪着贺子珍。经过一年多的调养治疗,刘英的肺病和肠胃病慢慢好了许多,体重都涨了点。但贺子珍那边情况就不太好了,到了苏联后,她生了个男娃,可没多久,孩子才六个月大就没了。她伤心得要命,把孩子葬在了后面的花园里,心里这道坎始终过不去,天天跑坟头哭。毛主席那时候忙得团团转,都没空给她写信。后来她好不容易收到封信,结果里面就简单说了几句,大概就是让她好好学习。贺子珍看完信心里更难受了,她有自己的傲气,从来不肯先给毛主席写信。

刘英从苏联回来那会儿,主动跟贺子珍说,她能帮忙给毛主席捎个信儿,但贺子珍客气地谢绝了她的好意。

贺子珍到了苏联后,吸引了不少人来看望,这里面年纪最大的“革命后代”要数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了。那时候,贺子珍刚没了孩子,心情特别糟糕,晚上也睡不好觉。瞿独伊每天的任务就是叫醒学员们出早操,可偏偏贺子珍的门最难敲开。那时候的瞿独伊还不知道贺子珍是谁,过了很多年,她心里一直挺过意不去的,想着要是当时知道贺子珍的身份,肯定会多帮帮她。

之后,毛主席知道了贺子珍没了孩子的事儿,挺理解她的,就安排人把4岁的女儿娇娇送了过去,想让贺子珍的心思能从这事儿上挪开。

那天,贺子珍还是在宿舍里头为她的儿子柳瓦伤心落泪。这时,有个不认识的人突然跑到她跟前,说毛泽东给她送了个东西,而且还是个活生生的礼物。

贺子珍慌忙跑到收发室,一眼就看到自家闺女娇娇亭亭玉立地站在那儿。

贺子珍紧紧搂着女儿,脸上亲了好几下,之后才往家里走去。毛岸英和毛岸青一听妹妹来了,立马就跑过来想瞧瞧。四个人聚一块儿,真是开心得很,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毛主席这一步走得真叫一个准,娇娇一来,贺子珍算是从丢儿子的苦海里爬出来了,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她的日子又安稳了下来,不过啊,这安稳里头,还藏着不少大风大浪呢。

【从外表上看来,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妇】

说起毛泽东和贺子珍分开这事儿,就连那个采访过毛主席的美国记者斯诺,都感觉挺意外的。他以前提起过贺子珍,是这样说的:

看上去,毛泽东的媳妇贺子珍像是个文文弱弱的年轻女子,可实际上咋样呢?她性格特别开朗。

红军撤离江西那会儿,她跟着部队一起走,一直走到了陕西,这一路全靠两条腿走了二万五千里。一路上,她被炸弹炸了二十多次……反正啊,不管走到哪儿,她都有任务要完成。

直到听到毛主席重新成家的消息,贺子珍心里头一点怨恨都没有。她老在想,自己那会儿真是太倔了,不该跟毛主席赌气,还一条道走到黑。

贺子珍在外国待了足足9年时间,后来多亏了王稼祥他们使劲帮忙,再加上毛主席点头答应,贺子珍这才得以回到祖国。

【贺子珍出国的三个理由】

贺子珍到了晚年,聊起过自己决定出国的三个原因:养伤、进修和放松。孔东梅觉得,这里面最后一点特别让人琢磨。

长征这事儿,对贺家影响可大了,贺子珍也因此变了样。在那段路上,贺子珍吃了不少苦头,身上被弹片打中,有的弹片一辈子都没法拿出来,整天整夜地折磨着她。为了能把这些弹片取出来,把身体养好,她后来还去了苏联。毕竟身体好了,才能有更多的力气去干工作嘛。

再者,到了陕西后,贺子珍吃惊地发现自己竟被归为“思想跟不上”的那一类,因此她才动了念头,想到苏联去提升自己。

最后,长征对贺子珍来说,最痛心的事就是失去了两个孩子。毛毛不见了以后,贺子珍找了很长时间,都没得到孩子的半点音讯,最后彻底失望了。

尽管毛主席和贺子珍后来走上了不同的路,但他们心里还是一直挂着对方。

那时候,毛主席的保卫人员阎长林被派去贺子珍那儿接娇娇,那是他头一回见到贺子珍。阎长林觉得,贺子珍跟那些红军时期的老战友没啥两样,待人特别热情、真挚,一点架子都没有,为人特别随和。

碰面后,贺子珍先跟娇娇简单聊了几句,接着就跟阎长林握了握手,还拽着他一块儿进了会客厅。她给阎长林倒了杯茶,又领着他去卫生间洗了把脸。两人坐下来,东拉西扯地聊起了天。到了中午吃饭的点,贺子珍亲自把阎长林带到食堂,还特别跟服务员交代,给阎长林安排了个固定的座位吃饭。

那天晚上,贺子珍和阎长林聊了好久好久。

阎长林告诉贺子珍,毛主席特地问候了她,并叮嘱她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

贺子珍讲道,娇娇要是想和毛主席待在一块儿,她是没有意见的。不过呢,毛主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而娇娇还那么小,她就盼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能念着毛主席的情分,多照顾照顾娇娇。阎长林之前没来过天津,既然这次来了,就好好逛逛吧。

那时候,贺子珍也问起了毛主席的新伴侣,想知道她对毛主席咋样。对于这事儿,因为毛主席之前有过吩咐,阎长林也不知道该咋说。

贺子珍瞧出了阎长林的尴尬,就没再追问下去,只说她完全能懂他们的心思和状况。

贺子珍轻轻叹了口气,说:“以前啊,我这脾气实在太差,经常为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儿跟主席拌嘴。过后想想,心里真是挺过意不去的……我一直琢磨着,要是能踏踏实实学上两年,回来肯定能更好地帮主席分担工作。但是……”说到这儿,贺子珍喉咙哽咽,再也讲不下去了。

在要离开天津的前一天夜里,贺子珍跟阎长林聊了好久。她嘱咐阎长林,见到毛主席时替她问个好,还盼着毛主席能照顾好自己,另外,也让阎长林帮忙跟主席身边的人说声谢谢。说到底,贺子珍心里头是有些懊悔的,但没办法,这世上哪儿有能让人挽回后悔的灵丹妙药呢。

0 阅读:10
诗酒趁年华呀

诗酒趁年华呀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诗酒趁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