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顶撞汉文帝:吾善养我浩然之气

徙竹散人 2024-06-19 13:16:47

汉文帝朝有个叫张释之的名臣,他和文帝谈论过秦汉的兴亡得失,而且讨论了很久,文帝认为他说得很好就给他任命了官职,经常把他带在身边随着文帝出行。

有一次,张释之跟着文帝登上了上林苑里的虎圈。文帝问一连问了上林尉各种禽兽的明细情况有十几个问题,上林尉紧张地东张西望,一个也答不上来。此时,一个虎圈啬夫在旁边插嘴替上林尉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清楚了,虽然表面上帮助上林尉过了这一关,但他的动机却不言而喻。文帝说:“做官难道不应该像他这样吗?上林尉不行啊。”

于是下令让张释之任命这个虎圈啬夫为上林尉。张释之却沉默了,思考了一会上前进言道:“陛下以为绛侯周勃如何?”文帝说:“是厚道人。”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呢?”文帝说:“也是厚道人。”于是张释之接着说:“虽然两位都是厚道人,但他们二人却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往往说不成一句话,哪里像这个啬夫一样巧舌如簧、伶牙俐齿呢?以前秦朝专门重视舞文弄墨的吏员,结果官吏们都争相以狠辣严厉、吹毛求疵为高明,这些只不过都是表面形式,最终使得皇帝听不到一点儿真实状况,就这样愈演愈烈下去到二世而亡。现在您因为这个啬夫口齿伶俐就想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也会跟风而动,争着摇唇鼓舌而不讲求实际。而且下面的人受上面影响其响应、转变速度会更快,所以您的一举一动不能不慎重。”文帝说:“说得对。”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又有一次,文帝的太子和梁王坐同一辆车入朝,到了司马门没有下车,这个罪过大了(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杨修就是用司马懿的哥哥醉驾闯司马门来坑司马懿的),张释之立即追上去拦住他们两个,禁止他们入宫,又立即上书弹劾两人坏了规矩。薄太后听说此事就责问了文帝,文帝也承认了自己教子不严的过失,并从此对张释之另眼相看还提拔为中大夫。

又过了不久,张释之做到了中郎将,跟随文帝一起去视察霸陵,当时慎夫人从行,文帝指着陵下的新丰道对她说:“这就是通往邯郸的啊。”接着让慎夫人鼓瑟,自己跟着旋律唱歌,心情很是凄惨伤感,唱完回头对大臣们说:“如果用北山上的石头筑成外椁,再用撕碎的丝绵填满缝隙,用漆把缝隙都密封上,这个坟还能挖得吗?”左右大臣们都说:“这样就不行了。”但张释之上前进言说:“如果坟墓里有让人想得到的东西,那么即使您用铁水把整个南山的缝隙都灌上也还是有缝;假如坟墓里没有让人想得到的东西,那么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文帝觉得他讲得太好了,继续提拔他做了廷尉。

这里就有点像“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了,人生的最大问题就在这里,总是被外境扰乱而找不到初心,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别人一句话自己就放弃了,甚至别人还没打击自己的时候自己就把自己弄趴下了。我见过很多人愁各种还贷,整日里蓬头垢面、情绪低沉,熟悉的我会问一句“你以为的违约后果发生了吗?银行对你动手了吗?”

“没有。”

“银行还没对你动手你就先对自己动手了,已经用不着银行再逼你什么了,你只不过是要把自己搞垮来完成银行对你动手的预设罢了。”

再后来,文帝外出路经中渭桥的时候有一个人突然从桥底下跑出来,导致文帝的车马受了惊。文帝立刻派侍卫逮捕了他并交给了张释之处置。审问时那人答道:“我是从长安县来的乡下人,听到皇上出行清道就躲在桥底下了。躲了很久以为车驾已经过去就出来了,刚一出来就碰上了皇上的车驾,于是吓得赶紧往回跑。”审完张释之就向文帝上奏判决:冲犯皇帝的车驾,应该处以罚款。

文帝很生气:“幸亏我的马温顺,换做是别的马,岂不是会伤到我吗,你居然只判处他罚款?”

张释之回答:“法令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既然已经交给我按照法令来办了就应该按照条令这么判,而您要加重判罚法令就不能取信于民了。如果当时您一抓住他就让人立刻把他杀了也就罢了,现在您已经把他交给廷尉,而廷尉是为整个天下主持公平的,一旦有所偏向,那全天下的执法就会随意增减轻重,百姓们又如何知道该怎么做呢?请您认真考虑。”

文帝思考了很久便说:“你判得对。”

这就叫“既来之,则安之”、“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否则坏了别人的规矩就别指望别人会按照自己的来。所谓“制心一处”就是这颗“随顺”的心,这便是没有私心。为什么别人那样做可以自己照些样子做就不行?这“照样子做”便是取巧的偷心,别人背后下了多少功夫看得到吗?

同样是跟领导顶着来,张释之就有一心为公的浩然之气护体,倒霉的多是以直邀名者。这些人为了名声这个大私欲连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又怎么会善待别人?

老子云:“智慧出,有大伪。”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