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性仁、和善,他认为秦朝统一了六国,但是各国人民还没有熟悉和接受秦国的统治,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对于秦始皇遭受卢生和侯生蒙骗的这件事以及后来秦始皇发怒要焚书坑儒的这种行为,扶苏是不忍心的。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何其无辜,要为了卢生和侯生两人所犯下的过错而买单!于是扶苏就多次上谏秦始皇,希望他能够打消这个念头。可秦始皇一意孤行,不仅坑杀了咸阳城内的四百多名儒生,还下令让各地的官员召集当地有名的儒生到京城咸阳来竞赛入朝为官,其实只是以这为借口,将这些来到咸阳的儒生全部活埋了。就是因为扶苏多次阻挠自己焚书坑儒,所以秦始皇开始有意的疏远扶苏,还将扶苏下贬到了边关上郡去监守蒙恬大军,以及协助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犯。
然后就有人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公子扶苏为什么不反抗呢?他手握三十万大军,又有蒙恬这位大将从中辅佐,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反抗成功的。面对这道突如其来的要赐死他的圣旨,他就没有一点要去讨个说法的意思吗?
扶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骨子里的忠孝思想比较古板,于君来说,秦始皇不仅是他的父亲更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他下发的命令,扶苏不从就是对秦始皇的不忠。于父来说,秦始皇是扶苏的亲生父亲,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可是扶苏却屡屡顶撞秦始皇,现在秦始皇要赐死他了,他如果不照做的话就是不孝。扶苏又岂是那不忠不孝之人!
蒙恬曾经劝阻过扶苏,他不愧是沙场老将,不仅对战场上的各种心机阴谋看得很通透,对于这道不知道谁发来的圣旨他心里是极度怀疑的。可是蒙家世代效忠秦王,对秦始皇嬴政他更是无比忠心,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少功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不愿意按照圣旨上的旨意去赴死,所以要求要进京面圣,为自己讨一个说法。蒙恬劝扶苏就是这样说的:“陛下能够将监守三十万大军的重任交到你我手上,那必是对我们极其信任,况且陛下还没有立太子,这些都是说不定的事情,你怎么可以因为这么一道诏书就去死呢,万一这诏书是假的呢?”
可是,扶苏是君,蒙恬是臣,扶苏已经下了决定,蒙恬也阻止不了。
觅渡
挺好
浑水摸鱼的咸鱼 回复 02-08 15:48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