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年初,时任北洋政府陆军检阅使的冯玉祥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考试的对象既不是他手下的哪个军官,也不是哪个出类拔萃的士兵,而是有意成为他继夫人的未婚姑娘们。
这些姑娘既有位高权重的官员之女,也有商贾千金,也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
对所有前来应试的人,冯玉祥的问题只有一个:你为什么要跟我结婚?
尽管前来求亲的女性不少,她们的回答也五花八门,但是没有一个答案让冯玉祥满意。
正当冯玉祥失望之际,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姑娘走了进来,冯玉祥眼前一亮,这个姑娘他认识。
因为同为基督教教徒,他们定期到教堂做礼拜时遇见过,他还听过这位姑娘当众布道。
当冯玉祥再次把他问了无数遍的那个问题抛出来后,那姑娘嫣然一笑,大大方方地说:
“冯先生,你我都是基督徒,我是不是可以这样回答,上帝怕你犯错误,特意派我来监督你。”
一个前来应试的年轻姑娘,居然敢对位高权重的冯玉祥说出如此大胆的话,实在出人意料!
要知道,冯玉祥虽然是第二次娶亲,膝下还有前妻生的5个孩子要抚养,但毕竟是手握重兵的人,主动要想和他结亲的达官富商有的是。
就连彼时任晋鲁巡阅使的曹锟,都想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冯玉祥,以便把其拉入麾下,从而达到扩大自己势力的目的。
对于曹锟通过副官传达的好意,冯玉祥不便直接拒绝,却用自己娶继夫人的三个条件把曹锟挡了回去。
这三个条件就是,继夫人不能穿着绫罗绸缎,更不能珠光宝器,而是布衣布鞋;能吃粗茶淡饭,能纺线织布;能对自己前妻生的2男3女5个孩子,视如己出。
冯玉祥娶继夫人的这三个条件,当然并不是专门为应付曹锟而设的。
事实上,冯玉祥出身贫寒,小时候吃过很多的苦。即便是后来他在军队中地位渐高,衣食无忧,但他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本色,有“平民将军”“布衣将军”的称号。
冯玉祥的原配夫人刘德贞因病去世前,也一直过着布衣蔬食的生活,凡事亲力亲为,从不让人伺候,出门也从不坐轿。
彼时冯玉祥娶继夫人的这三个条件一摆,把曹锟副官惊得目瞪口呆。副官回去复命后,曹锟果然不再提嫁女一事。
虽然曹锟家不再来提亲,但主动上门想和冯玉祥结亲的人还是不少,为了赶紧把自己的二婚大事解决掉,冯玉祥别出心裁地搞了个相亲考试,这才有了前文所述之事。
而这个敢于直言要监督冯玉祥不犯错的年轻姑娘,就是后来成为冯玉祥第二任夫人的李德全。
李德全出生于1896年,是在北京通县长大的一位蒙古族姑娘。
李德全出身贫寒,但她全家都信仰基督教,因此李德全得以在免费的教会学校上完了小学和中学。在贝满女中读书时,李德全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秀,后来还考上了私立的北京协和女子大学。
为了交大学学费,李德全从贝满女中贷到一笔钱,条件是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
1919年,大学毕业的李德全果然回到贝满女中任教。虽然已经是教师了,但李德全生活仍很简朴,常年穿的是布衣服。
也有资料认为,冯玉祥曾经听过李德全演讲,对她印象不错。
总之,冯玉祥在面试了多位有意嫁给他的姑娘后,最终选择了李德全这位平民姑娘,并于1924年2月19日,在通州兵营举行了婚礼。
网上有一张他们的结婚照片,彼时李德全头戴白纱,和穿着军服挂着红花的冯玉祥站在中央,周围是前来贺喜的军官和亲戚朋友。
一些资料记载,冯玉祥结婚时,来宾很多,既有军政要员,也有社会贤达,还有许多平民百姓。
冯玉祥不管来宾身份如何,一律请进大棚内吃席。而席上只有四个菜,再就是馒头和小米粥。
而且因为新婚夫妻都是基督徒,冯玉祥军队中大部分士兵也在冯玉祥的提倡动员下信仰了基督教,所以喜宴上没有烟酒。
婚后,李德全成了冯玉祥的贤内助,1925年、1926年两次随冯玉祥前往苏联考察或访问。
1928年,为了推动教育公平,李德全在北平创办求知学校,给贫苦人家的孩子免费提供上学机会。后来,她又在山东泰安等地创办了十多所免费的学校。
除了推动教育公平,李德全还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又为抗日救亡做了大量的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成为第一任卫生部部长,后来还担任了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